宣传委员职责《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先看到了《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看了后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对后进生我更是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质地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开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秉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但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后,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道理,那个“费佳”是苏霍姆林斯基难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费佳的,她“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她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她的思想曲折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去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认定的笨的学生非常相似,那我们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双路由器怎么设置
家庭乱操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黄昏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他“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大约有100本书和小册子,可供她从三年级读到七年级。就这样,费佳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太神奇了,费佳碰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是她的幸运,他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他这样的教育为费佳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根底。 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呢?特别是弱势体。每个学生都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进生。我想,我们虽然不做不到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待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开展智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另外,在那么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苏霍姆林斯基特别看重能力的培养,如《怎样开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怎样培养记忆力》《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怎样训练儿童流利的书写》《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
法》等,比方上文所说的:“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他还说: “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学生如果没有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技能,他就像半盲目人的人一样。”“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个假说进行肯定或否认。”回想我的教学工作,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在引导分析一段时间后,有时就会犯一个毛病,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把理解性的知识变成记忆性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于是学生就变成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遇到一样类型的题目还能答复,稍微变通一下,学生就不明所以了。这些种种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变成我今后一种始终坚持的自觉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所以今后,我要像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中提到,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师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 其实,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强烈感受,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这里每一条
婚假扣工资吗建议我觉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一下。全书血肉饱满、鲜活、充实,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