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译文
安禄山本来是营州地方的胡人,原名阿荦山,他的母亲是一个女巫;他的父亲死后,母亲带着安禄山嫁给了突厥人安延偃。正赶上突厥部落败散,就与安延偃哥哥的儿子安思顺逃到幽州,于是冒姓安氏,名叫禄山。还有一个胡人名叫史干,与安禄山原来是街坊邻居,两人生日相差一天,等长大后,二人相互亲爱成为朋友,都作了互市牙郎,以勇敢而闻名。张守珪命安禄山为捉生将,每次带领几名骑兵出去,总是都有要擒获数十名契丹人而返回,再加上安禄山狡猾,善于揣摸人的心意,所以深受张守珪的喜爱,以为养子。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平卢兵马使安禄山性格机巧,善于讨人喜欢,所以人们都称誉他。唐玄宗身边的人到了平卢,安禄山就用重金收买他们,因此唐玄宗更加认为安禄山是贤能之士,御史中丞张利贞担任河北采访使,到达平卢,安禄山刻意阿谀逢迎,以至张利贞身边的人都受到安禄山的贿赂。张利贞入朝上奏,极力说安禄山的好话。八月乙未(十七日),唐玄宗任命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兼任平卢军使,两蕃、勃海、黑水四府经略使。
12节气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分平卢另外为节度镇,任命安禄山为节度使
三载(改年为载,即公元744年)三月己巳(初五),唐玄宗任命平卢节度使安禄山东兼任范阳节度使,任使范阳节度使裴宽为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称赞安禄山公正无私,李林甫、
裴宽都顺意称颂安禄山。席建侯、李林甫、裴宽这三个人都是唐玄宗所信任的臣子,由此安禄山受到唐玄宗的宠信更加巩固不能移了。
六载(公元747年)春季正月戊寅,唐玄宗任命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任御史大夫。安禄山身体肥胖,大腹便便,重过膝盖,曾自称体重三百斤。他外表看似老实憨厚,实际上内心狡猾。经常命令他的部将刘骆谷留在京师长安,侦察刺探朝廷的动向,朝廷的一举一动都得向他报告。如果有事应当向皇上奏表,刘骆谷就替他人代写上奏唐玄宗。安禄山每年都向朝廷奉献俘虏、杂畜、奇禽、异兽和珍宝玩物,一路不绝,以至沿途郡县都因转运这些东西而疲乏。安禄山在唐玄宗面前应对敏捷,常常还夹杂着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唐玄宗曾经指着安禄山的肚子戏弄说:“你这个胡人肚子中有什么东西,竟然这么大!”安禄山回答说:“臣下我的肚子中没有其它东西,只有对陛下您的一片赤心。”唐玄宗听后十分高兴。唐玄宗又曾经让安禄山去见太子,安禄山见到太子后不礼拜。左右的人催促他下拜,安禄山却拱手站立说:“臣下我是胡人,不懂得朝廷中的礼仪,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唐玄宗说:“这位太子就是将来的皇上,朕去世以后,代替朕作为君主统治的人就是他。”安禄山说:“臣下我愚笨浅陋寡闻,过去只知有陛下您一人,不知还另外有太子。”没有办法,然后才拜见。玄宗相信安禄山说的这些真诚话语,而更加宠爱他。唐玄宗曾经在勤政楼上设宴,百官都坐在楼下,却单独为安禄山在自己座位东边设置了画着金鸡的障
子,还设置了床榻,让安禄山坐在床塌前面,并命令卷起帘子以示宠爱。又命令杨铦、杨锜、杨贵妃
妹三人都与安禄山叙兄弟之情。安禄山得以自由出入宫中,便乘机上奏请求做杨贵妃的儿子。唐玄宗与杨贵妃一起坐着的时候,安禄山却先拜杨贵妃。唐玄宗问他先拜贵妃是什么缘故。安禄山回答说:“我们胡人的习惯是先母而后父。”玄宗听后十分高兴。
李林甫因为王忠嗣功绩名声日益盛大,恐怕他入朝担任宰相,就忌恨他。安禄山暗中蓄谋反叛,假称要抵御外族入侵,修筑雄武城,大量地贮藏武器。又请求王忠嗣率领部下来帮助筑城,打算乘机将他的兵马留下。王忠嗣先期前往雄武,没有见安禄山就返回了,然后多次上言说安禄山要反叛,李林甫更加忌恨王忠嗣。实习生周记
从唐朝建立以来,边防将帅用的都是忠厚名臣,不让久任,不让在朝中遥领,不让同时兼任数职,功名显著的常常入朝为宰相。那些四方夷族的将领,虽然才略像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那样的名将,仍然不让他们为一方大将,都任命朝中大臣为使职来节制他们。到了开元年间,天子有吞并周边民族的志向,为边将的人十多年都不替换,边将开始久任,皇子中则有庆王、忠王等人,宰相中则有萧嵩、牛仙客等人,开始遥领边将之职。盖嘉运、王忠嗣等一人节制数道之兵,开始兼职统领军队了。李林甫想要杜绝边将入朝为宰相的路,因为胡人没有文化,就上奏说:“文臣为将帅,怯懦不敢抵挡飞矢流石,不如用出身低贱从事过农耕的胡人,胡人都勇敢善战,出身低贱而孤立没有党援,陛下如果真能够用恩惠笼络他们的心,他们一定能够为朝廷尽力死战。”唐玄宗觉得李林甫的话很有道理,就开始重用安禄山。到了这时,各镇节度使几乎都是胡人,精兵强将都戍守在北方边疆,形成里轻外重的局面,
安卓是什么最后使安禄山得以发动叛乱,几乎推翻唐朝的天下,这都是因为李林甫追求专宠和巩固的地位的阴谋所致。
七载(公元748年)夏季六月庚子(初一),唐玄宗赐给安禄山享有特权的铁制契书。
九载(公元750年)夏季五月乙卯(二十八日),唐玄宗赐给安禄山东平郡王爵位。这是唐朝的将帅首次封王。
十载(公元751年)春季正月,唐玄宗命令有关官吏为安禄山在亲仁坊建造宅第,并下敕书说只要越壮丽越好,不管耗费多少钱财。宅第造成以后,又装饰了各种帷帐,放置了许多日用器物,以至都放满了宅屋。其中有帖白檀香木床两个,都是长一丈,宽六尺;用银平脱工艺制成的屏风,长宽一丈八尺。厨房和马厩中所用的物品也都用金银装饰,其中有金饭罂两个,银淘盆两个,都能装五斗粮;还有织银丝筐和笊篱各一个。其他器物还有许多。即使是宫禁中皇上所使用的器物,大概都比不上。唐玄宗命令宦官监工,在建造宅第和制作屋中所用的器物时,唐玄宗常常告诫监工的宦官说:“胡人大方,不要让人笑我小气。”
安禄山住进新建的宅第后,设置酒宴,并请求玄宗降下敕书让宰相至宅第赴宴。这一天,唐
玄宗原来准备在楼下打马球,却立刻取消了游戏,命令宰相去赴会。又每天让杨家的人与安禄山选择
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宴会,并让梨园弟子和教坊乐队陪伴。唐玄宗每吃到一种鲜美的食物,或者在后苑中猎获了鲜禽,都要派宦官骑马赐给安禄山,以至走马络绎不绝于路。
安禄山请求兼任河中节度使,二月丙辰(初二),唐玄宗任命河东节度使韩休珉为左羽林将军,由安禄山代任河东节度使。户部郎中吉温见安禄山受到唐玄宗的宠信,就又依附安禄山与他结拜为兄弟。
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以后,手握大权,赏罚由自己做主,日益骄横放纵。他自己认为过去见太子没有下拜,而如今唐玄宗年事已高,内心十分惧怕。又看到唐朝的武备松弛,有轻视中原朝廷之心。孔目官严庄和掌书记高尚又借机为他讲解预卜吉凶祸福的图谶,劝他起兵反叛。
安禄山豢养了投降的同罗、奚、契丹士兵八千多人,称为“曳落河”,曳落河,胡语是壮士的意思。还有家奴一百多人,这些都个个骁勇善战,以一可以当百。又畜养战马数万匹,大量地聚集军械装备,分派胡商到各地去做买卖,每年输送珍宝货物,价值数百万缗钱。暗中制作绯、紫袍子和金鱼袋等,数以百万计。
十一载(公元752年)冬季十二月甲申(十二日),唐玄宗任命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兼任北平太守,充任卢龙军使。
哥舒翰一向和安禄山、史思顺有矛盾,唐玄宗经常为他们调解,让他们结拜为兄弟。这年冬天,三人
一起上朝,玄宗让高力士在长安城东设宴招待他们。席间安禄山对哥舒翰说:“我的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明公您的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我们的族类十分相近,为什么不互相亲善呢?”哥舒翰说:“古人说狐狸向着自己的洞窟嚎叫不吉祥,这是因为忘本的缘故,老兄如果说能够与我亲善,我怎么敢不尽心呢!”安禄山认为哥舒翰讥讽他是胡人,极为愤怒,骂哥舒翰说:“你这个突厥人竟敢无礼!”哥舒翰正要回骂,看见高力士用眼睛示意他,就没用回嘴,假装喝醉了酒而散席,从此两人积下怨恨更深。
十二载(公元753年)夏季五月,阿布思被回纥打败,安禄山乘机诱降了他的部落,从此安禄山的军队兵强马壮,天下无敌。
十三年春季正月,安禄山请求兼任闲厩使、牧使等职。庚申(二十四日),唐玄宗任命安禄山为闲厩、陇右牧等使。安禄山又请求兼任牧总监,壬戌(二十六日),玄宗又任命安禄山兼任总监,安禄山又上奏请求任命御史中丞吉温为武部侍郎,充任闲厩副使。杨国忠因此恨吉温。安禄山暗中派亲信挑选取能征善战的健壮军马几千匹,另选地方供养。
二月己丑(二十三日),安禄山上奏说:“臣下我所率领的部下将士讨伐奚、契丹、九姓胡、
同罗等,功勋卓著,乞请陛下能够打破常规,封官赏赐,并希望写好委任状,让我在军中授与他们。”于是安禄山部将被唐玄宗任命为将军的有五百多人,任命中郎将的有二千多人。安禄山要谋反,
所以先借此收买人心。
三月丁酉(初一)这一天,安禄山向玄宗告辞,要回范阳。玄宗脱下自己的衣服赐给他,安禄山十分惊喜。安禄山恐怕杨国忠向玄宗上奏把他扣留在朝中,所以急忙出潼关。然后乘船沿黄河而下,命令船夫手执挽船用的绳板立在岸边,十五里一换,昼夜兼程,日行几百里,经过郡县也不下船。从此有说安禄山谋反的人,玄宗都把他们捆绑起来送给安禄山,因此人们都知道安禄山要谋反,但没有人敢说。
虚空界十四载(公元755年)冬季十月,安禄山一身兼任三道节度使,阴谋作乱已将近十年,只是因为玄宗待他很好,所以他想等到玄宗死后再反叛。适逢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多次上言说安禄山就要谋反,玄宗不信。杨国忠又多次以事激怒安禄山,想让他立刻反叛来取信于玄宗。安禄山于是决意举兵反叛,只与孔目官、太仆丞严庄和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以及将军阿史承庆等人密谋,其他将领都不知道。其他将领只是觉得奇怪,不知道安禄山为什么从八月份以来多次招待士卒,秣马厉兵,准备打仗。这时有入朝奏事官从京师回来,安禄山就假造敕书,把将领召来告诉他们说:“皇上有密诏给我,让我率兵入朝讨伐杨国忠,你们应该听我指挥随军行动。”众将领听完后十分惊愕,相互看着而不敢说出不同意见。十一月甲子(初九),安禄山率领所统辖的三镇军队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兵共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人,在范阳起兵反叛。
阅读思考提示:
1、安禄山是如何赢得唐玄宗信任的?唐玄宗信任安禄山的表现有哪些?
2、哪些有利因素使安禄山得以拥有军事实力?
3、安禄山为谋反作了哪些准备?
4、尝试再提出若干与本文有关的问题,自己从本文和其他资料中寻答案。
离骚 名句
唐太宗《帝京篇》组诗由十首诗和一篇序文组成。序文交待了写这一组诗的意图,这十首诗则是唐太宗实践创作意图的产物。其中的第一首描写了皇宫之恢弘与壮丽,第二首至第九首则分别描写了太宗读经典、欣武宴、赏音乐、追逸趣、游翠渚、玩琴书、饮玉酒、观艳舞的生活情状及其感悟,第十首则综合抒写了唐太宗的人生理念和为政态度。读这组诗,我们可以领略一代英主的胸怀和志趣,同时也从这组诗所蕴含的情理中获取人生的若干启示。
一、博读经书是唐太宗宫廷生活的必修课
岩廓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这是唐太宗《帝京篇》的第二首诗。这首诗记述了唐太宗勤奋读书的事迹。唐太宗忙完了庙堂之上的朝廷大事,就到崇文馆去了。干什么呢?他取出宝匣中的龙图,展开由金绳编的书简,他在读书。龙图应该就是指河图,由此可见,《易经》是他最喜欢读的书了,或者说《易经》是他的必读书。不但读《易经》,他还读三坟五典,三坟五典是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的书,唐太宗读三坟五典就表明他是喜欢效法上古圣人的。唐太宗读书并非浅尝则止,而是不厌其烦地读。“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就是明证。唐太宗读起圣贤的书来,往往会进入忘忧忘我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这首诗的尾联所合之意。
唐太宗喜欢读《易》还可以从第十首诗看出。第十首诗的第七联是:茶油鸡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
“六五”与“四三”比较难解,但《帝京篇》的第二首诗告诉我们:唐太宗喜欢读《易经》,于是我们不妨在《易经》中答案。不难发现,《易经》中确有“六五”与“四三”的出处。“六五”是一些卦的阴爻五位,比如坤卦“六五”爻的爻辞是“黄裳。元吉。”朱熹认为,之所以能够获得“元吉”是因为“以阴居尊,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外”。后人则解释为“居尊而能柔和谦下。”又如大有卦“六五”爻的爻辞是“厥孚交如。威如。吉。”朱熹解释为“大有之世,柔顺而中,以处尊位,虚己以应九二之贤,而上下归之,是其孚信之交也。”《易象》的解释是:“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意思就是说以自己的信来启发他人的忠信之志。后人则解释为“以诚信交接上下,威严自显,吉祥。”再如临卦“六五”爻的爻辞是“知临,大
君之宜,吉。”《易象》解释说:“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朱熹解释为“以柔居中,下应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其实,有三十二个卦有“六五”爻,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六五”爻之爻辞大体上都是倡导诚信、节俭、谦和、守正等优良品德的。所以唐太宗感到要永远保持这样的品德是很难的。“四三”则可从朱熹的《周易本义》中到出处。《周易本义》卷末上有《周易五赞》,其中的《述旨》就说:“恭惟三古,四圣一心”。查《汉书·艺文志》,有“《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句,其中的“三古”当指伏羲、神农、夏禹三个上古圣人所代表的时代,而“三圣”当指伏羲、文王、孔子。由于周公这个人对《周易》的发展作了很大贡献,所以他是不能被略去的,这样就成了四圣。到了朱熹所在的时代,程颐已经成了圣人,因此《述旨》中的四圣当指文王、周公、孔子、程颐,而伏羲则因包含在三古中而不再重复提了。四圣三古有如日月经天,实在是难以仰观清楚的。
对唐太宗的勤奋好学,《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二有如下记述:“上于弘文殿聚四部书二十余万卷,置弘文馆于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徇、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罢。”他不仅自己好学,而且很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所以,他“又取三品以上子孙充弘文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