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案(优秀7篇)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一
    《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诗的头两句写所见,概括叙述游览庐山的总体印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
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教学反思:
    学习了第一组的自然景观,今天我们开始第二组以观察和发现为的学习征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伴随着对《望庐山瀑布》的复习,我们开始了对《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学习。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去欣赏庐山的山峰,站在诗人的角度,把自己当作诗人,走进庐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这样,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来感悟诗中所蕴含道理的就很容易。
    最后我引导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评价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是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有生活中我们常常是自己犯了错误还不知道错在哪里而是等到老师或者同学点穿以后在猛然醒悟。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题西林壁》教案 篇二
    一、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
    7.质疑
    二、学习《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狗狗剪指甲同桌的你结局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题: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寻隐者不遇贾岛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附:板书: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并运用增、补、调、换四种方法理解古诗,体会诗句的意境。
    3、习得观察方法,明白古诗蕴含的道理。
影视迷    4、指导背诵《题西林壁》。
导购员是什么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让学生掌握理解诗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绿草如茵    明白古诗蕴含的道理。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望庐山瀑布》引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读好一首古诗,还要注意停顿和节奏的划分,大家边听老师读,边在自己的书上划分节奏,好吗?(PPT投影节奏划分)
    生根据节奏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三、理解
    (一)借助题目悟方法
    师:孩子们,要想看懂一首古诗,首先要理解它的意思,请大家说说平时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句意思的?
    请看这首古诗的题目:题西林壁(指题目)(借解释小结方法)
    板书:增 补 调 换
    (二)运用方法学诗句,感受庐山的千变万化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的第一二句:(齐读)
    请大家按照刚才小结的理解诗句的方法,学习小组之间讨论讨论这两句诗的意思,要是能把用到的具体方法跟同学说说就更好了!开始吧!
    师巡视,倾听、指导。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谁来结合理解古诗的方法,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补充解释:看课文插图,理解“横看”“侧看”
    谁来继续结合理解诗句的方法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请大家看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庐山
    生充分观察课文插图,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象
    是呀,难怪诗人说庐山:(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PT)
    想再看看庐山吗?(出示一组庐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