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喇叭戏是辽宁省的地方传统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05年,海城喇叭戏入选辽宁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海城喇叭戏,其项目保护单位鞍山市艺术创作研究所苦练“内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逐步使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的传统剧种重现往日的风采与魅力。
一、独具地方特的海城喇叭戏
海城喇叭戏是广泛流传于海城、鞍山、营口、辽阳一带的民间小戏剧种。它的主要伴奏乐器为唢呐,俗称“喇叭”,故称喇叭戏。早期喇叭戏艺人,因受条件的限制,仅头戴一顶圆毡帽,身穿大布衫,系腰带扮演戏中的各种人物,因此又称“大布衫子戏”。因为它的唱腔以“柳腔”为主,曾一度被称为“柳腔喇叭戏”。海城喇叭戏发源于海城秧歌,明代时期,海城的秧歌开始流行。经过历代传承改良,它的表演形式与表演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吸收了民歌、小调、乐曲、舞蹈等艺术形式。海城秧歌的盛行,也为海城喇叭戏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海城喇叭戏,是以当地语言声韵、民歌小调为基础,吸取江西弋阳腔、山东柳腔,河北、山西民间歌舞等外来声腔、歌兼收并蓄,融于一体,形成诸腔杂陈的民间喇叭戏声腔,基本上属于民间歌舞剧声腔体系。其唱腔旋律以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居多,也有少量的七声音阶。结束音以“徵、宫”较多,也有终止于“商、羽、角”音的。旋律比较简练,节奏比较规整,吟诵性强,唱腔多半一到两个音,衬字、拖腔多在句尾,落腔旋律常有下行的特点。海城喇叭戏的音乐伴奏分文武场,文场
除唢呐外,还有板胡、二胡、笛子等;武场伴奏乐器包括竹板、小镲、手锣、大钹、抬鼓、堂鼓等,曲调欢快优美,清新流畅,跌宕起伏,火爆高亢,节奏性强,适于载歌载舞。
海城喇叭戏的角,大致为生、旦、丑三行。民间艺人除了必须具备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功夫,必须掌握口、手、眼、身、步五种基本技术方法。在表演时,艺人动作的节奏性极强,一举一动、锣鼓节制。无论哪出戏、无论哪段唱腔表演,都得与锣鼓紧密配合。每到末锣砌住,动作必须是一个短促的停顿,形成一个亮相。海城喇叭戏以反映辽南特别是海城地区的广大农村、农民生活为背景,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等,贴近生活,自娱为主。喇叭戏不仅仅是一种戏曲艺术,还是一个地区发展史的浓缩和一个时代有关民众娱乐状态的记录,刻写着民众生活的点滴细节。
二.复兴从创排精品剧目做起不知不觉歌词
海城喇叭戏在其发展过程中保留了多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包含了例如当地民歌、民间小调、舞蹈等,曾经颇受海城当地及周边地区老百姓喜爱。但随着人
海城喇叭戏的传承与复兴 栾 芳
54
2022 年第 8期
民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和信息时代娱乐消遣途径的增多,海城喇叭戏与其他地方戏曲一样,遭受着多方面的冲击与挑战,活动区域萎缩,演出场次减少,观众人数不多,生存艰难,日渐式微。入选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既是对海城喇叭戏的充分认可,也为海城喇叭戏的传承与复兴提供了一个新视野。
作为海城喇叭戏的责任保护单位,鞍山市艺术创作研究所积极开展保护工作,陆续抢救、挖掘、搜集、整理了数十部传统剧目剧本,积极引导并扶持鞍山市演艺集团海城喇叭戏剧团、海城市红阳喇叭戏民间剧团、鞍山天骄海城喇叭戏民间剧团等三个海城喇叭戏演出团体。先后复排了海城喇叭戏传统剧目《王婆骂鸡》《梁赛金擀面》《墙头记》《小放牛》《马前泼水》等多部优秀传统剧目,创作排演大型现代剧目《跷中情》《孝顺媳妇》等。同时,相关创作人员长期深入基层百姓,了解他们关心的热点,广泛挖掘创作素材,取材于民,回馈于民,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更“接地气”。先后创编了小型海城喇叭戏《夕阳有爱》《选举之前》《学习风波》《人间真情》《好人好梦》《选女婿》等二十余部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剧目,其中,还创新性地排演了海城喇叭戏儿童剧《老虎学艺》,无论是内容情节、音乐曲调,还是服装道具、灯光舞美,都精心策划、巧妙编排,使海城喇叭戏再一次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公演后备受好评。
“海城喇叭戏并非没有市场,而是缺少‘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住’的力作,我们一直在努力加强剧目生产创作,力争打造精品剧目,提升海城喇叭戏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鞍山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海城喇叭戏
项目负责人萧忠伟说。作为项目保护单位,鞍山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每年至少复排两部大型传统剧目。2017年复排的《小放牛》,内容清新质朴,唱词风趣幽默,表演妙趣横生,其中还加入了一些辽南有特的地名,听起来非常亲切。借助专家优势,结合大众欣赏倾向,鞍山市文广局艺术创作研究所的编创团队还在情节和音乐上添加了更为丰富的段落,把一些不适合的“脏口”“粉词儿”改掉,使得唱腔和音乐更加经典优美。 三.在保护与传承中守正创新
一方曲种演绎一方故事,对海城喇叭戏的保护和
传承,既要承其精髓,也需创新发展。任何艺术形式的
发展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创新,传统剧目的复排
亦是如此,既要尊重原本,也要与时俱进,改进最多的
主要是细节的不断完善和技艺的完美呈现。2020年
复排的《马前泼水》故事源于《汉书·朱买臣传》,这
个故事很多剧种都有成熟的剧目,海城喇叭戏也是其
中之一。2021年,作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像音像”工程的经典剧目,海城喇叭戏《马前泼水》若一成不
变地复排,并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与时代审美需要,所以该剧在适当处加入了很多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提升了剧目的观赏性。而在价值观方面,没有一味地
批判崔氏的嫌贫爱富,而是让朱买臣在泼水之后也有
一些思考与自责。通过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原
汁原味的唱腔曲调和精美恰当的妆容服饰,刻画出个
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演绎出生活百态和人生哲理,令
人耳目一新。
以老剧种演新戏,就要从题材、表现形式等方面
入手,把现实生活素材升华为适合海城喇叭戏表现的
艺术形式。2020年,排演的大型原创现代剧目《杜鹃可爱老虎
花开》,是根据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鞍山市立山区灵西社区党委
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娟的先进事迹创作的。该剧是海
城喇叭戏第一次以英模人物为原型创作的大型剧目,生动演绎了社区百姓生活,巧妙融入了海城喇叭戏表
演元素,发挥了文艺作品寓教于乐的优势。同年,该剧
斩获辽宁省第十一届艺术节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奖。激
活老剧种的生命力,就要紧扣时代节拍,抓住年轻人舌头发白什么原因
的心。海城喇叭戏《绿水青山情满天》主角是一名时
尚的年轻村干部,她利用当下流行的短视频推广山村
的绿水青山,来吸引投资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剧中就去爱就去干
的人物、事件等皆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而
几个村民拍摄村干部“游山玩水”视频时用花花草草
戴在头上,也极具观赏性,体现了启迪思想、陶冶情操
的社会价值。
2017全运会奖牌榜55
民族音乐
四.薪火相传加强传承队伍建设
随着国家到地方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与投入,从官方到民间对非遗关注热情的持续高涨,海城喇叭戏也在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借势发展、获得重生。但随着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传承人老龄化、后继人才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海城喇叭戏的进一步发展。振兴戏曲,首重人才,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各方面倾尽心血,积极投入教与学。
据不完全统计,海城喇叭戏现有专兼职演员100余人,其中技艺较为成熟者不到30人。2005年,鞍山市演艺集团海城喇叭戏剧团成立,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专业海城喇叭戏团,拥有33名演职人员,其中高级演员6人,中级演员15人,能代表海城喇叭戏较高水准的演员并不多,大多是戏曲专业的年轻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演员。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鞍山市艺术创作研究所联手鞍山市演艺集团海城喇叭戏剧团,积极发现和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不断充实传承队伍、优化传承梯队。同时,强化海城喇叭戏各级传承人在保护与传承中的关键作用,依托剧团的排练及演出活动,积极鼓励和扶持授徒传艺,培养海城喇叭戏后继人才。
肖杰是海城喇叭戏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有年,是海城喇叭戏的代表人物。面对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肖杰说:“‘传承人’这三个字对我来说沉甸甸的,把师父教给我的技艺更好地传给年轻一代,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还能唱得动,我就会一直教。”肖杰非常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她会针对学员的表演特点,让他们在剧目中挑大梁,丰富其演出经验,提高其表演技能,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让学员们掌握了这门传统艺术的精髓。还有很多像肖杰这样不遗余力地传承着海城喇叭戏的艺人,他们在反复的排演指导中,践行着传承人的责任,希望培养出更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为海城喇叭戏的传承做好保障工作。 五.植根乡间沃土登上更大舞台
经过多年苦练“内功”,海城喇叭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来自民间的地方戏曲,海城喇叭戏始终植根民间,汲取养分,开花结果。近年来,鞍山市演艺集团海城喇叭戏剧团借助“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和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的契机,组织人员走进全省各地的大专院校、乡镇村屯、社区和厂矿,每年演出100余场,惠及民众10万余人。由于所演题材贴近生活,表演幽默诙谐,艺人技艺精湛,海城喇叭戏所到之处反响热烈,深受众欢迎,不仅重塑了海城喇叭戏的影响力,还
受到《辽宁日报》等各大媒体的关注,被邀请登上央视的舞台。
2017年7月,海城喇叭戏带着质朴的乡土气息重登辽宁大剧院的舞台,开启了全省巡演活动的序幕。此次巡演依托省政府惠民实事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陆续在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锦州、朝阳等地演出,演出剧目既有传统戏,也有新编戏,包括《四女拜寿》《刘云打母》《选举之前》《夕阳有爱》《知府私访记》《王婆骂鸡》《梁赛金擀面》《墙头记》等十余部优秀剧目,让百姓过足戏瘾的同时,将海城喇叭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充分展现给全省观众。2017年10月,大型原创海城喇叭戏《孝顺媳妇》参加全省第十届艺术节,荣获地方戏优秀剧目奖。近几年,海城喇叭戏作为辽宁地方戏曲的代表先后参加了全国戏曲昆山百戏盛典、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等多个大型文化交流演出活动。经过多年的大力扶持与宣传推广,海城喇叭戏已成为辽宁地方戏曲剧种的优秀代表。作为全省地方戏曲中唯一的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海城喇叭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似乎多了一份责任与使命。眼前的成绩已属于过去,如何制定有效而长远的保护规划并不断推进,是摆在每一位海城喇叭戏保护者和传承人面前的重要一题。
栾 芳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崔健)
56
2022 年第 8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