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毁灭》第二课时教案
1、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难点)
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圆明园昔日的圣境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很好英语怎么说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对比今昔圆明园,领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板书:举世闻名。
3、质疑:圆明园为何举世闻名?
二、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1、快速浏览课文2、3自然段,出最能概括这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一句话。
生汇报:圆明园不但……而且行李的英文……
2、解析这个过渡句,板书:宏伟建筑  珍贵文物
3、讲读第二自然段:
⑴通过理解重点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体会圆明园建筑的宏伟。
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文中的一句话。
⑶质疑过渡:文中用了八个“有”写圆明园的建筑,假如写尽圆明园中所有的建筑,所有的景观,还要多少个“有”?
⑷总结、过渡:欣赏课件——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⑸质疑过渡:走进圆明园,你还想出来吗?为什么?
⑹引读:“漫步园内晶莹近义词……仙境。”多次引读,感情朗读。
⑺总结过渡:除了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圆明园内还有什么令你惊叹不已?读文中句子。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汇报:学生读文中句子。
⑵课件欣赏圆明园的奇珍异宝。
⑶是不是只有这些宝贝?从哪里看出来?理解“应有尽有”。
⑷这么多的奇珍异宝,这么美的珍贵文物,难怪作者说——
出示:“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总结过渡: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2、学生看后谈感受。
3、带着这种情感读第四自然段,出能突出表现侵略者罪恶行径的词语。
汇报:统统  闯进  凡是.
4、感情读文。
5、过渡,齐读第五自然段,板书:不可估量
四、练笔抒情,升华情感。
江南造船1、总结过渡:
面对这把无情的大火,面对这堆可怜的焦土,面对这仅剩的断壁残垣,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
2、在悲壮的音乐中,学生奋笔疾书。
3、指名汇报。
4、总结过渡,升华情感:
孩子们,我们不仅仅要停留在憎恨上,面对这把大火,我们还要对自己说——
板书: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五、作业:
写一写《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建筑宏伟
                  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
文物珍贵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方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德育目标:教学中渗透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鼠标右键菜单管理
(四)、教学难点 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既是本课难点,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多种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
(五)、教材处理 本课安排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二课时,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突破。
二、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婚假天数
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本课拟认启发式和讨论方法教学。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中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故又拟认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启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同频共振。 利用多媒体教学,实施探究性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因本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故引入课题开门见山。
(二)、质疑问难,自主学习。 苏赫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在引入新课之后,就质疑问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问题,请抽出来。”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组学习,进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选择2、3、4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再让学生交流体会:看看从自己喜欢的那一段里体会到了什么?这既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又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这既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形成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知识、主动质疑的习惯。
(三)、品读交流,协作提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绘画、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情景和协作对学习成功至关重要。”。今天,教科书不应该,
而且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难词之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体会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相信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师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画出关键词“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来说明圆明园的文物多,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就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师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通过影片《火烧圆明
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想象此刻的课堂,学生的情绪会是多么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中,师进行激情升华,激励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