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代 文 学
概 说
一、隋唐五代的历史概况
二、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1、诗人、诗作数量多。
2、诗歌体裁完备。
3、诗歌十分普及。
4中国传统麻将、唐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辉煌成就。
三、唐诗繁荣的原因
1、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形成了诗歌发展的良好土壤。
2、统治者的重视、提倡,特别是科举考试以诗取士,对诗歌繁荣起了促进作用。
韩愈与裴度,李商隐与令狐楚
3、唐代文化思想活跃,有助于诗歌的百花齐放。
4、诗人队伍阶级成分的变化,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5、诗歌本身的发展规律,是唐诗繁荣的内在因素。
四、唐诗发展的分期
明代高棅(bǐng)编《唐诗品汇》就说:“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至玄宗开元初(713),九十多年;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至代宗大历初(766),约五十年;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至文宗开成初(836),约七十年;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至昭宗天祜三年(906),约七十年。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一、关于隋代诗歌
隋诗是从南北朝向唐诗过渡的最初阶段,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酷优
1、隋的统一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北文风的交流,带来某些新的气象,但炀帝即位,酷爱梁陈宫体,南朝诗风仍占统治地位。
隋炀帝杨广(历史上的六短之君:弑父 夺权 烝母 镇兄 图嫂 戏妹):
(1)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
(2)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3)开创科举
(4)开发西域
2、隋初国势较强,对突厥等的战争取得胜利,杨素、卢思道、薛道衡等写过一些较好的边塞诗,可以说是唐代边塞诗的先驱。
3、在形式格律上隋诗也有一定的发展,其中七言诗的发展尤为显著。
二、唐初诗坛的梁陈余风和“上官体”
上官体:上官体因诗人上官仪得名。上官仪是太宗高宗宠幸的文学侍臣,所作十之八、九是应制诗,绮错婉媚、华丽精工,当时士大夫争相仿效,称为上官体。
三、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们的文学活动主要是在唐高宗时期,他们是当时写作骈文的大家,也是在转变唐诗风气方面有重要作用的诗人。
四杰的贡献:
首先是他们的大量的创作突破了宫庭生活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表现的内容。
其次,四杰的诗表达了真实的生活感受,具有比效健康的艺术趣味。他们虽受过宫体诗的熏陶,但都抛弃了宫体诗那种情变态的心理描写。
再次,在诗歌形式上,他们使五言律诗趋向成熟,五绝得到进一步发展,还写了许多长篇歌行。
最后,四杰对六朝诗特别是唐初诗坛的浮艳习气,在理论上都有所批评,指斥其“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在陈子昂以前就已有意革除这种弊病。
四、沈、宋与律诗的确立
沈佺期、宋之问都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诗人。两人齐名,号称“沈宋”。他们前期出入宫庭,依附权势,所写多应制之作;后期失势遭贬,诗中较有真情实感。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作诗讲究对仗,精研声律,大量制作律诗,对于律诗这种形式的最后定型起了重要作用。使以后作诗的人有了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说:“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律诗,于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由此可见律诗这个名称也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五、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和创作
1、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主要见于他的《修竹篇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2舍不得你走、陈子昂的代表作是《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表现诗人受压抑的激愤不平之情,慷慨淋漓,富于浪漫主义彩。
六、作品讲析:
属牛的本命佛是哪尊佛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2、《长安古意》 卢照邻
全诗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长安大道连狭斜”到“娼妇盘龙金屈膝”,共三十二句,铺陈描写长安车马、宫阙、豪宅的繁华富丽和权贵们竞逐豪奢的享乐生活。
第二部分:从“御史府中乌夜啼”到“燕歌赵舞为君开”,共二十句,以市井娼家为中心,画出了一幅王孙公子、军官侠客等各种人物纵情声的夜游图。
第三部分:从“别有豪华称将相”到“即今惟见青松在”共十二句,转写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权臣得意骄纵的情况。
第四部分是最后四句,以汉代穷居著书的扬雄自况,寄寓怀才不遇的感慨,并与前面所写的豪门贵族生活作对照,针砭当世,透言哲理,托物言志,结束全篇。
小结:明代学者胡应麟说,“七言古诗班级文明公约,初唐以才藻胜,垂拱四子(王、杨、卢、骆),词藻艳丽,然未脱齐梁也”。但是,这首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诗是怎样逐步摆脱六朝诗的影响走向广阔的天地。诗中对舞女娼妓的描写,它的对偶的习气、华丽的辞藻,与六朝宫体很接近,但是,第一,它以广泛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场景代替了专以美女容貌服饰为主的陈腐
的描写对象;第二,它以真实的追求,热烈的感情代替了宫体那种病态的情的描写;第三,也是更重要的,它以幻灭的结局给了人们一幅清醒的药剂。这些具有同宫体诗完全不同的本质。这首诗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四杰歌行体诗的一般特:吸收辞赋铺陈排比的写法,韵脚变化自由和美,多有合律的诗句,往往用钩连句法,极富于音乐的旋律感。明代何景明说:“初唐四子之作,音节往往可歌。”指的就是这种特。
3、《在狱咏蝉》 骆宾王
小结:
(1回族的风俗习惯)这是一首借物咏怀的诗。骆宾王曾在诗前写了一篇很长的序言,说明作诗的缘由和旨意。首言自己在狱,闻蝉声悲切动人,次言蝉有顺时藏用、居高食洁种种美德,末言身遭冤屈,感而缀诗,以发幽忧之叹。
(2)全诗简洁而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愤懑不平,不仅洗净了六朝余风,而且沉痛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坎坷不平的世道。露重风多,正直者不能见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从军行》 杨炯
5、《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小结:
(1)这首诗非常质朴,纯用直接抒情的方法,突兀起伏,嘎然而止。作者删汰了一切登楼的过程和环境景物的描写,只是把一颗痛苦熬煎的心捧给读者,象一个特写镜头,令人久久不忘;
(2)这首诗以它感怀今古、纵览宇宙的内容,激昂慷慨的情感,跌宕顿挫的语言,构成鲜明的浪漫主义彩,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6、《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小结:这首诗的内容包含:1、美丽和谐的自然景物图画;2、对宇宙人生奥秘的深沉思索;3、人的离愁别恨和男女爱情,这几种成分互相映衬,组成一个完美的境界。由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唤起宇宙意识,由这种宇宙意识而净化人的爱情和离别相思。它的格调是庸俗的宫体诗不可比拟的。诗的调和谐,词句清丽而不浓艳,也洗脱了宫体诗的脂粉气。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一、盛唐诗坛概貌:
盛唐诗歌呈现百花怒放的局面,众多卓有成就的诗人应运而生,“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mín)”(李白《古风》其一),唐诗发展进入第一个高潮。这个时期,唐帝国由繁荣的顶点跌入长时间的战乱,风云变幻,诗歌的内容丰富多彩,随着社会政治的变化,诗歌的主流也由积极浪漫主义转变为现实主义。李白、杜甫这两个伟大诗人,就先后代表了这两股潮流,成为辉耀在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除李白、杜甫以外,还有许多有影响的诗人,就他们的创作题材、主导风格和思想倾向的不同,文学史上往往把他们分为两派,即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应该指出,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此外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李颀等人。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盛行的原因:
1、国力强盛。
2、佛道盛行。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也促使隐逸思想流行。
4、陶、谢田园山水诗为盛唐诗人提供了艺术借鉴。
三、山水田园诗派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1、题材方面,主要表现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曾称他们为“歌唱自然的人”。
2、风格方面,其中多数诗篇的特点是恬静、淡雅,富于阴柔之美。也有一些意境宏阔、雄浑奔放的作品。
3、思想方面,山水田园诗人的作品往往包含接近佛道的闲适退隐的倾向。但多数作品仍然境界优美、明朗健康,反映了盛唐的时代精神。
4、体裁方面,长于五言。多运用五古、五律和五绝几种形式。
四、关于孟浩然:
1、王孟。
2、退隐与用世。《书怀贻京邑同好》:“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亲向赢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3、诗歌特点。孟浩然生活经历简单,诗歌题材狭窄,未能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但无论从内容或形式看,他都摆脱了唐初多数诗人作品中那种绮罗香泽的习气,能用清淡而形象的语言表现各种自然风景之美,风格恬淡孤清。从这个角度说,孟浩然对唐诗发展有积极影响,对五律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五、关于王维:
1、生平
2、王维与佛教
3、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艺术特如下:
(一) 形象鲜明
1、善于从纷繁变幻的事物中,抓住最有特征的景象,进行艺术再创造,淡淡几笔,渲染一种气氛,勾勒一个画面,并于客观描绘中注入主观情趣,创造出具有艺术魅力的意来,如《鸟鸣涧》。
(二) 绘声绘,动静相生
王维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异常彩与音响,组成优美的意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三) 情景交融,诗画相通
王维的诗不是单为描写山水田园而写的,而是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渗透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并且处处表现自己高雅、静寂的志趣。此外,王维既继承了陶渊明的浑融完整,又吸取谢灵运的细致刻划,并兼有谢脁的秀丽清新,达到了“诗中有画”的高度艺术境界,将山水诗发展到新的高峰。所以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