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义。
2.学会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慈安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借助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与主旨。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景物、哲理与情感浑然天成之美。
3.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诗歌,增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 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树立远大的生活理想。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
二、教学难点
景、理、情的赏析。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可爱人物图片一、导入
单元主题——置身诗境,缘情明景
1.概述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内容主旨(思想内容)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情明景——诗歌欣赏的一种通常方式:
          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2.意象
(1概念
“意”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象”则指客观事物(景象)。
风轻云淡“意象”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载体,在诗歌中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
(2)常见意象虚实之间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流水:叹惜  子规:离愁、离愁
审美的习惯:
①“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②所谓伤春悲秋,说的就是这个人有一颗敏感的心,看到春天的花儿落了,就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便想到青春易逝而感到伤心;秋天到了,看到万木凋零,使引发对人生的悲叹。作家总是易感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虫,一山,一石,都可能激起作家的思想火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川烟雨,满船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些都是诗人对自然的感伤。
3.意境
(1概念: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2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4.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1关系举例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 
(2关系式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5.意境分析示例
意境:一系列物象所组成的画面所体现的艺术境界。
(1《登高》 杜甫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事艰难、忧国忧民
(2)《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 萧瑟苍凉。
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6.赏析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2)缘景明情: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3具体方法:
吟诵→意象(抓特点)→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
课文《春江花月夜》导入春节风俗
在刚才介绍的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提到,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通过吟诵诗歌,从诗中出现的主要意象入手进行赏析探究。月亮,作为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
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