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
1.我国先秦散文主要是沿着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两条线路
发展的。
思亲2.先秦诸子散文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其中九月份放假安排
最重要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有道家:《老子》《庄子》。儒家:《论语》《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而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期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老子》《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有《孟子》《庄子》,文章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文章完全摆脱了语录体,基本上形成了以正面说理为主的专题论文。
3.历史散文可分为记述事件为主的散文和以记述言论为主
的散文两大类。《左传》以记述事件为主,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记录了策士们游说诸侯或相互辩论时的大量言论,这两部著作都以记述言论为主。
4.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记》《易》《春秋》。“六经”加上《乐经》。
5.(1)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风邑(今
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的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2)《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之作,全书共20篇。
主要是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主要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成书于战国初年。
(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记述孔子弟子子路等四人各言其志,生动地表现了孔子师徒的举止神态及其不同的性格特点。
6.(1)孟子(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北京地形
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是继孔子之后影响最大的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孟子主张“王道”“仁政”,反对不义战争和横征暴敛;提倡“民贵君轻”,又主张“性善”,重视个人后天的道德修养。
端午节的由来 (3)《孟子》主要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思想及政治言论的一部说理散文,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全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每篇分上下。《鱼我所欲也》先自《孟子·告子上》。
7.(1)荀子(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
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继孟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
(2)《荀子》是荀子及其门徒所作。共32篇,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与孟子性善论不同,主张人性恶,强调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改变人们的习性。《劝学篇》为《荀子》一书的首篇。
8.(1)老子(约前571-约前471),姓李,名耳,字聘,号伯阳,
春秋后期楚国人,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其为“老子”。
描写小猫的一段话(2)《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即《道德真经》,它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老子自撰,是一部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语录体著作。
9.(1)《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约前369-前286)
及其门人后学的著作。是我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作。原有52篇,现存33篇。其最中心的哲学思想就是对“道”的认知,讲究自然、无为。《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
到了唐代,被称为《南华真经》。成为道教经典。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
(2)教材选段选自《庄子·秋水》,是一则寓言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以河伯见海神若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在方。
10.(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2)《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记述了春秋时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一个故事。国难当头,烛之武不计前嫌,
德国基尔大学
临危受命,只身前往秦军说服秦伯,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凭“说词”“退秦师”,展示了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者和能言善辩的外交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