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中的七个生字,理解“纷纷、杏花村、借问、遥指”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描绘的场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了解《清明》这首诗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描写的事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马有德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猜题激趣
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追随王安石穿越回宋朝,在爆竹声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年味。时光流逝,转眼间已至四月,我们再次回到“时光轴”前,你看今天我们该迎来哪个传统节日?
(屏幕出现传统节日时光轴)
生看大屏幕,回答“清明节”。
师:是的,每年4月5日前后便是清明,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让我们齐读课题《清明》。
二、走进诗人,初读正音
师: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要走进诗人,了解诗人。谁来当小小导读家?为大家介绍。(大屏幕出现杜余额宝和理财通哪个好
牧简介)
一名学生读。
师:唐朝经历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杜牧则生于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晚唐,那时叛乱不断战火纷飞,这让很多知识分子感到悲伤绝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牧的《清明》又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现在请打开课本,按要求自读古诗。(屏幕出示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如此认真,现在到了检测闯关时刻。谁来尝试着读整首诗?(屏幕出示通关检测--读诗正音)
学生读,两人。
师:读得真棒,字正腔圆。谁在来试一试?
学生读。
师:在这首诗中,有几个生字跳出了诗歌,你是否还认识它?
上海f1门票生单字读。并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着重讲解“魂”。
师:生字有结构,诗歌有节奏。这就要求我们断句时精准把握。这次闯关,老师想试试,行吗?
教师范读。(屏幕出示断句)学生学读。
三、品读佳句,体悟情感
1)师:在你们诵读的一扬一抑间,道不尽的是杜牧的千丝万绪。我们一齐走进第一句。(屏幕出示“清明时节雨纷纷”)
学生读。
师:清明原是农耕文明中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后来逐渐演变为传统节日。每当此时,下雨便增多,哪个词是下雨很多的意思?学生回答“纷纷”。屏幕出示“纷纷”,“多而杂乱”。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事物可以用“纷纷”形容?(雪)是呀,在高适《别董大》中有一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学生读此诗)
2)(出示烟雨动图)当密密蒙蒙的细雨冰冷的拍打在你身上,采访你一下,你的心情如何?四月的安徽池州,灰蒙蒙的天,冰凉的雨滴滴落在身上,行人的心情又是如何?你从哪句发现的?学生回答。
出示“路上行人欲断魂”,自己读品味,从这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尤其是“欲断魂”,我们还学过哪首古诗里有“欲”这个字?
学生思考,“欲把西湖比西子”“意欲捕鸣蝉”,这个“欲”是“想要”的意思。“欲”将要,表示程度接近某种状态。(这就是一字多意的使用)“断魂”,魂魄将要从身体中抽离出来,失掉了魂落下了魄,你想到哪个四字成语“失魂落魄”。
我的漫画老师师:是呀,清明是个特殊的节日,我们一起来看注释一,谁来读?
生读。一同理解清明节的特殊含义。
师:是呀,每逢清明倍思亲,这种伤感格外重,谁能读出这份内心的哀伤?
conscious
而此时,四十来岁的杜牧被外放安徽池州做官,走在路上看到这凄凉的情景,内心是什么滋味?
学生思考回答。板书“愁闷”
3)师:杜牧又何尝不是寥寥行人中的一员,眼睛看到的悲伤又岂不是内心情感的映射?于是,他借景抒情,吟诵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千古佳句。可是杜牧如此的愁闷,谁能给他出个解愁的法子?
学生回答。
师:是呀,所以才有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们一起来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学生回答,屏幕出示意思)那如果现在我们来到这纷纷细雨中,你就是杜牧或者牧童,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
学生两人上台表演。
教师扮演杜牧,学生一起指着“杏花深处的村庄”。(黑板装饰画浅浅的杏花隐约能看到“酒旗”)老师发问:“顺着你们手指的方向,我隐约能看到杏花深处的村庄飘荡着“酒旗”,小牧童,请问这酒庄远不远?
1、学生回答“远”,诗中哪个字表明“远”?回答“遥”。那么远却能隐约看见,这句诗妙就妙在“不远不近”。
2、学生回答“不远”。是呀,浅浅的杏花隐约能看到“酒旗”,这句诗妙就妙在“不远不近”。
师:有了消愁的好法子,有了解忧的好去处,此时杜牧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欣喜”。带着欣喜读后两句。
四、展开想象,续写结局
师:整首诗在清明这特殊的节日里,借着细雨纷纷抒发内心的愁闷,继而因到解忧的法子而欣喜。可是牧童告诉杜牧酒家的位置,诗歌便突然结束了,那后来发生了什么呢?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现在,请你拿出笔纸,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续写后来的事情。
学生书写,表达。这种“有余不尽”的艺术表达我们也可以运用到写作文上。
五、唐诗有余,可改小令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dnf男散打加点六、课下巩固,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清明时节的古诗,摘抄并交流。
板书设计:
清明
愁闷
欣喜
?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从低年段过渡到中年段的学习,三年级学生相较低年段,知识经验的扩大了,认知能力也发展了,所以古诗教学中可以多多让孩子自主学习,并且注意培养他们课外信息的搜集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在实际教学中,以上的做法不是孤立存在,只有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处处留心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环境,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他们对古诗的领悟从简单的诵读向深层次的体悟感情转化,这就需要教师入情入境的引导。
我的教授体面对的是三十八名十岁的学生。多数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预习较好的表达诗歌的意思,并利用以往学习古诗的经验浅层次的分析诗人的情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