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蜀相》检测训练卷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君西游时还 ②青泥盘盘 ③见悲鸟号古木 ④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体诗分为四、五、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对偶。
B.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星璀璨,出现了李白、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
C.最能反映盛唐精神、代表盛唐诗歌成就的是李白。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彩,反映着他鲜明的个性。
D.“蜀道难”原本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在李白之前,也多有人咏蜀地山川之险。
二、古代诗歌阅读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蜀相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唐)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蜀相》是诗人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探访了成都城西北诸葛武祠写下的。②《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是诗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访武侯祠写成的组诗之一。③肃清高:清高品格令人肃然起敬。④纡,苦心谋划。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⑤伊吕: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武王的吕尚(姜子牙)。⑥萧曹: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⑦祚:帝位。
3.下列对《蜀相》和《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以下简称“《咏怀》”)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咏怀》首句“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
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次句写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B.《蜀相》颔联“自”和“空”两字,极为传神地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的淡然宁静。《咏怀》颔联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华的遗憾和叹惋。三国鼎立之势,奇功伟业,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纡”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
C.《蜀相》颈联概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刻画了一位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君报国之心。《咏怀》颈联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
D.《蜀相》和《咏怀》两首诗虽然写作时间不同,但表达的情感却大概是差不多的。一方面都赞扬了诸葛亮的高尚品节、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同时也对诸葛亮功业未遂表达了深切叹惋;另一方面寄托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悲伤之感,尤其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4.结合以上诗句,分析两首诗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
罗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释】①筹笔驿: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地筹划军事,书写公文,因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小学希望杯十上不第。③孺子:蜀国后主刘禅。④谯周:蜀国大臣,力主投降魏国,蜀亡后受到魏国封赏。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诸葛亮生平做了高度总括:诸葛亮因刘备三顾茅庐抛弃在南阳的隐居生活,为主公分忧,南征北伐运筹帷幄,辅佐刘备建功立业。定积分的定义
B.颈联写蜀汉的“千里山河”竟被刘禅降魏轻易断送,两朝君主怨恨劝降的谯周,刘禅、谯周之辈与诸葛亮形成鲜明对比。
C.尾联以景结情,写如今只剩山岩旁的江水不停地绕着筹笔驿奔流,将岩下流水拟人化,使得原本无情的流水变得多情。
D.本诗游览古迹,追思古人,抒发感慨,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流畅,不着痕迹。
6.本诗与《蜀相》都是凭吊诸葛亮的怀古之作,但诗人寄寓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其异同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7.下面是对本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热情地赞叹自然景物,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
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彩绚丽的山水画。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彩。
8.诗人给“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请对此做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全寿命周期
入昌松东界山行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注】①本诗为诗人赴哥舒翰幕府途经昌松时所作。昌松,故城在今甘肃省古浪县西。②登顿:忽上忽下、忽行忽止,形容山路难行。③合沓:重叠,聚集。④顾刀环:隐指还家。“环”与“还”谐音。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用“鸟道”形容山路,读者可由此联想到“蜀道”,从而体会山行之难。
B.第二句看似写马,实际写人,从中可见诗人风尘仆仆、不畏艰险的形象。
C.颔联两句一抑一扬,既写山路,又写行人,写山路回应“几登顿”,写行人回应“无暂闲”。
D.本诗前六句写山行,一句一个画面,为最后两句写山行感悟做了很好的烘托。
10.这首诗尾联“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蜀相》,完成下面小题。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四六级登录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百日维新11.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名。“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频烦”犹频繁,多次。“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的计策。“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济”是扶助。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民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1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3.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14.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1】,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2】,龙飞天汉便为霖。
阴道痛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注释:【1】晦迹:隐居不求知名。【2】《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丞相”和《咏史》首联“先生”的称呼都蕴含了诗人的敬重之情。
B.《蜀相》颈联的“三顾”与《咏史》首联的“三顾”是指刘备曾经三顾茅庐一事。
C.《蜀相》颈联的“老臣心”即《咏史》颈联“托孤”一句中蕴含的忠于汉室之心。
D.《蜀相》尾联的“出师”与《咏史》尾联的“出师”都指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史实。
16.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用设问的修辞表现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
B.《咏史》首联化用典故表达了对贤臣得遇圣主的称赏。
C.《蜀相》颔联的“自”蕴含了对丞相已逝的追悼之情。
D.《蜀相》和《咏史》都通过描绘实景来表达追怀之情。
17.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内容和情感的异同。
三、非选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