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不喜欢你的表现初三万唯古诗文阅读教师版打印版
案例一:
泛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2)请联系实际,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道理。(6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对比(或者反衬)的手法(1分)。一二句描写了雨后水涨,即使是大船行驶起来也轻快如飞的生活图景。日行月转,地球上又一度春季到来,万物复苏,大地滋润。江上
的水涨起来了,巨船大舰在江上飘行,轻快如水漂鸿毛一般(1分)。第三句写冰冻山寒,江流缓细,多人推拉,一条小船也移动艰难(1分)。两幅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而突出了因水流大船行顺利的特点(1分)。
(2)厚积才能薄发(2分)大的船舰能够在江水中自由飘飞,就是因为与“向来”相比承载它的水流足够充足。(2分)读书做学问,做任何事情,都要打好雄厚的基础,日积月累,才能驾驭自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分)
二:
1.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分)
2.诗歌用什么手法揭示了怎样的哲理?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江边搁浅了一艘战船,人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怎样也移不动;昨天夜里一场春雨使得江水波涛汹涌,只见那大船如羽毛般轻盈自在地在水面上任意漂流?(搁浅,费力,春水,轻盈,漂流每点1分。)
2.诗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行事比作行船,艨艟比作羽毛;“搁浅”和“自在行”对比),揭示了人们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同时喻示人们悟道时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对比,比喻各1分,赏析1分;盲目无益,畅通无阻,悟道自乐各1分。)
案例二: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问题: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2)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
(3)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矫捷的近义词
(4)“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
(5)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1)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自”和“空”最好。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的荒凉冷落,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茂盛的草独自欣赏春,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这里。黄鹂隔叶,足见树
茂;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一“空”一“自”足以表明后人已把武侯呕心沥血缔造的一切遗忘,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层意思。这两个字使颔联含意更加丰富。
(3)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
(4)不能。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2分)“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2分)
(5)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2分)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2分)
猴子摘桃案例三:
糖尿病的偏方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牛尾巴过人[注] 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③朱户:朱红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④彩笺:彩精美的字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
一:
(1)“槛菊 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中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恨苦的?(3分)
(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包含了抒情主人公怎样复杂的情感?(3分)钢琴小神童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一句有人认为它有“无理之趣”。请联系作品简述其“无理之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