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儿大避母,女大避父”,可就是有不避嫌的家庭,该怎么办】 儿大避母,女大避父意思
感恩教师节的寄语

    又是一个新年,孩子们都长了一岁。而父母需要关注的就是,孩子越大需要在意的方面也越多。
    有句老话儿说:“儿大避母,女大避父”,这是国人千百年来奉行的家庭伦理道德,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可就有那么一些家庭,根本不避讳,甚至认为都是自己的孩子,没关系。
    来、来、来,我们看看下面这几个家庭的场景是不是让你震惊?
    案例一:一个朋友说,她表妹今年36岁了,在自己家的时候,夏天经常是不穿衣服的走来走去。一次她去家里表妹,结果就是光着给她开的门,进去以后才发现,她爸爸就在客厅看电视呢,问表妹怎么不回避一下啊,表妹说,那是我爸,又不是外人,怕什么啊.........
    案例二:某网友说,自己前夫在家洗完澡从来都不穿衣服就出来,还去婆婆房间溜达东西。而婆婆也是不知道避讳,有一次正在洗澡,听到外面电话响了,光着身子就跑出来接电话,幸好后来离婚了,要不也真是受不了.......
    案例三:看到一个帖,两口子和公婆在一起住,老公长期出差在外,她和孩子与公婆相处
了5年。期间,公公多次洗完澡光着出来站在客厅里,有一次她正好下班回来,一进门就看到了全景图,赶紧回到自己房间,并向老公哭诉公公的奇葩行为,真是忍无可忍啊........
豆角饺子>面包机    我们说,上面的这三个场景中的主角都经受过“不避讳”带来的痛苦,而对于做出这些让一般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行为实施者来说,他们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正常,甚至觉得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没必要大惊小怪,这样的看法也着实让人惊出了一身冷汗。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会有如此让人不堪的行为和认识呢?按说,都是成年人,无论是年龄还是教育程度甚至于是家里的长辈,怎么会这么不知道基本的行为礼仪呢?
    下面就让我们好好的探究一下其中的根源所在。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看到有不避讳行为的既有子女也有长辈,而导致这样的行为无非就是下面几种原因: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第四点,而这一点是从孩子3岁左右就应该建立的东西。确切的说,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在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的缺失。
    根据研究结果,孩子在6个月大,就开始对男性和女性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在9到12个月的时候,孩子即可根据头发和服饰辨别爸爸和妈妈的面孔。在2岁到3岁,孩子会将性别化的玩具与正确的性别面孔相联系。 情人节菜单
    男孩和女孩最早的行为差异出现在1到2岁,表现在对玩具和游戏等活动的偏好和对同性
尽道别伙伴的偏好上。在2到3岁期间,男孩和女孩倾向于更多地说出与自己性别相符的词。也就是说,孩子的性别角意识从3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
    所以爸爸妈妈们要注意,3岁是一个关键期哦。 他给的爱
    另外,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与生活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大家小时候都玩的“过家家”游戏,其中经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扮演“爸爸”或“妈妈”。殊不知,长此以往,孩子极易出现性别认知混乱。
    我们知道,孩子通常在5岁左右形成人格特征,三、四岁是孩子树立性别概念的最关键时期。而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中,除了生理学教育,从社会化角度方面还应加强性别认知教育,而目前国内恰好忽视了这一点。
    据统计,6~15岁是青少年最容易发生性别认知混淆的时期,重男轻女、家庭条件优越等原因,都容易导致孩子在这一时期发生性别认知模糊的情况。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否则便很容易出现易性癖等心理问题。
    很多父母说,到底什么叫性别意识呢?简单来说,就是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且采取和自己性别相一致的行为方式。
    孩子的性别教育,对于家长们来说似乎再简单不过: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大
多数人认为没有什么教导可言。但专家指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角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非但关系到孩子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还会影响其心理发展。
    那么,怎么才能帮助孩子及时建立性别意识呢?
    1、着装符合性别特征。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拥有性别意识,需要不断学习。男孩子可以使用蓝的物品,女孩子使用粉的物品。让孩子从小感受到颜与性别的关系。同时,男孩子穿裤子,女孩子穿裙子,能够强化孩子对性别的理解。
    2、注重性别启蒙教育。
    男孩子要在2岁以后跟爸爸洗澡,女孩子要和妈妈洗澡。德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基尼指出,这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男孩的身体跟爸爸一样,女孩跟妈妈一样。
    3、不同性别不同策略。
    男孩子要玩属于男孩子的玩具,如汽车、机器人,而女孩子则要玩属于女孩子的玩具,如洋娃娃。同时,男孩子需要更多的是拥抱,以表达对他的认可,而女孩子更多的是亲吻,表达对她的呵护与爱。
    4、时常提醒孩子注意。
    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的给孩子强化性别意识,而且还要经常把一些属于其性别的品质贯穿其中,如“你是男孩子,应该更勇敢”、“你是男孩子,应该不怕苦”等,把这些品质和男性特征联系在一起,逐渐让宝宝意识到他自己的性别。
    总之,性别的自我意识是人的行动的一个重要标杆和尺度。人们常说的,男孩子应该有男孩子的样子,女孩子应该有女孩子的样子,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性别行事。这样在长大成人之后,才会有明确的性别区别意识,才会知道男女有别,理应避嫌。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性别意识才是那些“不避嫌”行为的始作俑者,它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别认识、性别判断,并且对于成人呢后是否能做出与自己性格相符行为的秘密也就在这里。
    ​你在生活中见过那些孩子已经长大了,却仍然不避嫌的家庭吗?
    欢迎关注大赛爸爸说,在育儿的路上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