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本朱苏力在北大法学院历次开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朱苏力先生·个人简介]
    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7012月入伍搞炮兵测绘(最高军职为班长),19766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游山玩水8年,喜好写点新诗,一度想当诗人。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并考研成功;但似乎又别有所思,赴广东海关分署“从政”。两年后二度考研,再次“混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张国华教授门下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
    [原集者按]
    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每年的毕业致辞都是我热切关注的主题。随着苏力教授每年的坚持与信守,一年一年被苏力教授自己所超越,亦如其翻译理查德.波斯纳名著《超越法律》一样。也许,对自身的超越才是最真实与最坚难的超越——一种转型与嬗变,从苏力的致辞中,你能发现,毋宁说是惊奇使地发现,原来法学的语辞可以这样表达,更可以发现法律的叙事可以如此地优美、朴实无华。也许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王朔语),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位法理学人对当下的深思与关切。
    法学——是一门现实的关注,并非玄思;在法学与文学之间,苏力教授告知每一位法学人应该抱持学者的良心对社会最现实的东西及最基层最细着的东西进行深入思考,在天国与尘世之途,对尘世的现代性救赎——对反思的反思,对反基础、反理性、解构的再悖逆文字笑话——一种知识的踏实救赎是法学人学格与人格的体现,更是公共知识分子对学术的绵薄贡献,这也真正回应了10年前苏力教授对“什么是你的贡献”的逻辑辩思。
你我都如流水
——在欢送2001届法学院毕业生大会上的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开会,欢送即将毕业的2001届北大法学院毕业生。他们将远行(当然,也不是都远行,还有不少人还会在这里待上数年,然后再远行)。但毕竟有一些同学将远行,毕竟他们把他们青春中最美丽的一段时光给了北大,留给了我们北大法学院,我们的北大、我们的法学院因他们而美丽、而年轻。让我们祝贺他们,也感谢他们。
    我当过军人。进军营的第一天,我就被告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都不过是那
流过军营中潺潺之水。而我今天才突然感到,其实北大、我们的法学院也是如此,一年年迎来送往,都如流水。“子在川上曰:来往如斯夫?”
    在这一刻,在这即将告别的时候,说这样的话,也许有点伤感,尤其是你们这些即将远行的人,尤其你们这些即将远行的年轻人,尤其你们这些依赖符号为生因此格外多愁善感的即将远行的年轻人。但是,如果想穿一点,其实我们这些还将继续在此安营扎寨的学生和教员,对于北大来说,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也都不过是那“流水”。流水是我们分享的命运;我们都将远去,逝者如斯。留下的只是这个北大,这片山河。
    “北大是常为新的”,鲁迅先生说;其实北大更是常新的。常新就是因为有你们和我们这些“流水”。你我把青春留在了这里,把青春的欢乐和痛苦都留在了这里,把一些浅薄的深刻和一些深刻的浅薄都留在这里,我想也有一些人把自己的初恋永远掷进了未名湖水。一些梦想消失了,却获得了另外一些梦想。正是这些青春和青春伴侣养育了北大的常新和常青。
    流水向何方?在江河湖海?在大洋彼岸?在高天流云?但不会忘记的,我相信你们,不会忘记曾让你欣喜若狂也曾让你焦躁不安、让你由衷赞美过甚或也曾让你愤愤诅咒过的北
重生小说大和北大法学院。因为,这里有你永远不再归来的青春!北大就是你这一切的标记,北大法学院就是你的这一切的象征。而这,就足够了!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祝你们平安,祝你们幸福,祝你们成功!谢谢
    200167日星期四
迎接挑战
——2001年北大法学院新生入学大会上的欢迎词
苏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2001级新入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你我心目中中国最好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你我心目中中国最好的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
    这一刻,对于我们这些北大法学院的教员来说,可以说已是司空见惯;但我相信,对于你们来说,特别是对于第一次踏进北京大学校门来说的同学来说,这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在这一刻,我不可能说很多;只想对大家说,特别是对本科生的同学说,要准备迎接挑战。
    所谓挑战,也许你们首先会想到学习。其实我最不担心的就是你们的学习。你们都是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从中挑出来的。我相信你们完全有智识上的能力,应付一切学习上的困难。当然学习,并不仅仅是听课、读书;其实我们这些老师能教的你们的不会很多,更多的要靠你们从北大作为综合性大学的环境中学习,在你们相互中学习,在中国迅速变革的社会中学习。而且大学的学习也与中学的学习很不一样,知识的记忆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培养学习的能力,是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能够综合的运用。这些都会要求你们有所变化。但是,我相信,对于你们来说,这将不是最主要的挑战。一系列更重要的挑战也许是在学习之外。
    首先,你们要学会接受失败。你们每个人、至少是绝大多数都一直是当地当校的佼佼者,你们绝大多数都是父母的独生子女,在中小学和家庭中都受到种种特别的关怀和照顾。能来到北大法学院,更可能是你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在这个意义上,你们是天之骄子,你们身上往往承担着沉重的社会预期以及自我预期。但是来到北大,你们会发现,这里是真正是“贤毕至,少长咸集”,真正是“各庄的地道都有许多高招”。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同学都可能比自己在某一方面更为优越。因此,我敢保证,你们中的很多人,都将第一次在北大迎来你们人生对自己能力和预期的第一次反思。你们当中,全班除一人外,不可
能总成绩全班第一;甚至你们不大可能指望自己在某一门课能保持全班第一,你们更不可能在学习以往的其他所有方面都全班第一。挫折当然不仅会来自学习,而且还可能来自生活以及其他方面。因此,你们必须从现在起就调整自己的心态,必须准备坦然接受这一切,甚至准备接受“失败”,学会如何坦然地面对这种“失败”。
    我这里说的失败打了引号,因为失败是相对的,相对于你的目标,更相对于作为你失败参照系的他人。这种失败并不是真正的失败。但更重要的是,就里隐含着你们的第二个挑战,这就是要学会在竞争中、在市场上――实际也就是在一个小集体中乃至在一个更大的社会中把握和发展自己。不仅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这也要求着你们必须学会在竞争中合作,要向其他同学学习。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学会领导,也学会服从。注意,我并不是在这里从一般的道德上讲什么集体主义精神,不是谈论传统的如何“做人”的道理,我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转型的条件下讲这一点。现代社会是竞争的,但同时也是互补的,不仅世界各地的贸易正在构成了一个财富的整体,而且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任何人都已不可能在绝对意义上全面发展。这种状况也就界定了、同时也注定了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市场中、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我们不是传统的农民,从播种到收获,单匹马,因此我们如果
想有所成就,至少在很多时候必须摈弃那种个人单干、独往独来的行为方式和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像是流水装配线上的工人,用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共同创造着社会需要的产品,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在团队中生活。这就意味着要学会竞争,也要学会合作,要学会领导,也要学会服从,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现代的法律职业者。
磷脂双分子层    提到了法律职业者,因此第三个挑战也许是这一职业的,包括学术的,责任和纪律。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正在改变着中国社会,法律正日益职业化,中国的法学也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从事法律不同于从事哲学、文学等传统的人文学科,也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和学术的研究;作为职业学科的法学,它不仅需要聪明、机灵,还需要职业的道德、责任和纪律;哪怕是法学的学术研究也有一系列学术规范与纪律,要求遵守规则。因此,现代的法治并不仅仅是打官司,不仅仅是依法治国,它还是是渗透到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方式。而我们的社会,你们的家庭和你们先前的教育,我敢肯定,不曾而且也不可能给予你们这类的训练,至少是很不充分,不足以迎接市场和未来的挑战。因此,在这一方面,你们必须从现在起,在大学里、在法学院里接受这种教育和训练。学术的自由必须同学术的传统、职业的纪律相联系,思想的自由必须同学术的规范和职业的责任相联系。你们不仅必须学会像法律人那样思考,并且必须初步地学会像
法律人那样行为。其中最重要的也许就是要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以及选择的后果负责。这一挑战是现代社会的社会角对你的挑战,是法律人这个职业对你们的挑战。你们必须第一次真正理解,在今天,在市场的竞争中,在一个现代社会中,你们已经是成人,但我在这里说的成人,不是生理意义上的,而且社会意义上的,也就是说你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和后果承担负责,因为没有谁会而且也不可能有谁能替你们承担责任。
    同学们,法律是一个世俗但不庸俗的事业,法学是一个因其高度的实践性却因此具有神圣意味的学问。无疑,它需要勤奋,需要理想,需要天分,但更需要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对法学传统以及其他学科传统的理解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你们会有失望,会有痛苦,会有困惑,甚至会有眼泪。但这就是生活。法学院会给你许多的,但请不要幻想,三年或四年的法学院生活可能给予你成为一位成功的法律人的一切。法学院给予你的,更多的将是一个个挑战。但我希望,并且我也相信,四年或三年以后,当你们离开北大法学院时,你们一定会说,我已经准备好了,有能力够迎接社会和生活的任何新的挑战!
    祝同学们在北大法学院成功、愉快和幸福。谢谢大家。
    200197
珍重自己
——200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在三年或四年的勤奋的,或不那么勤奋的(有时甚至有点偷懒的)学习之后,你们以出的,或不那么出的,成绩毕业了。你们戴上了硕士或博士帽。我代表北大法学院和全体教职员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
    你们即将远航。不论你们在校期间曾有过多少抱怨,有过多少不快,或对我或其他老师有什么不满,现在都请你们原谅,并且都正在过去;“而那过去的事”,如普希金所言,“都会变成甜蜜的回忆”。我相信,无论你们到天涯海角,北大,北大法学院都会不时在你们的梦境或闲谈或周围的议论中出现。当你们成功时,人们会说,没说的,北大的!当你们平庸时,人们也会说,还是北大的!乃至当你们失败或丢脸时,人们还会说,看看,居然是北大的!
    是的,北大,北大法学院已经是你们生命的一部分了,是你们无法挣脱的一部分了。
    但北大不能注定你们的命运。尽管你们已经成为品牌的象征,尽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
发展,品牌的效应肯定会日益显赫,但无论成功和失败最终都将属于你们自己的努力。而我们,永远只能用欣赏的、惋惜的、感叹的目光看着你们。我们不可能替代你们。“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即使你在那里苦苦挣扎,我也只能默默注视。”人生的相互间性注定了也界定了我和你,界定了你们各自的区别,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个体的区别。
    因此,在这临别之际,我必须告诫你们:珍重自己。
    珍重自己,并不只是珍重身体;更重要的是要珍重自己的才华,要珍重自己才华的运用。在未来的航程上,最危险的并不是漩涡、暗礁、惊涛、骇浪,而是古希腊神话中塞壬女妖,她用迷人的歌声诱惑那些无畏且高明的水手,最终导致过往船只触礁沉没。而这种诱惑,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可能尤为突出。社会旧有的控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功能失调,现代的以法治为中心的社会控制体系尚未完成,因此在这一时期,种种诱惑可能驱使你们用自己的才智以各种名义、甚至以法治的名义干一些不道德的事、违法的事,龌龊的事、卑鄙的事;甚至做了,也可能不会被抓到,不受惩罚,特别是因为你有超过常人的聪明和才智。但我必须提醒你们,有许多事,如果你的良心不能认同,就一定不要做,一定不能做。是的,也许你会得逞于一时或一事,但这个社会是在变化的,相信法治
会越来越细密严格,而法治不仅会给你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同样法治也会剥夺你另外一些所谓的自由或权利——如果这些自由触犯了他人的自由的话。说不定那一天你就会面临一次无法挽回的失败,带来一次终身的耻辱;就算你逃脱了,你的良心也可能终身追逐你——假如你还有良心的话。俗话说,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是的,你们聪明智慧,但是一定要知道,聪明和智慧本身并不能保证聪明才智的正当运用;干坏事的其实更多是聪明人。聪明才智也许可以保证你未来的富贵荣华,但不能保证你们未来的坦然幸福,更不能保证我们会为你们骄傲,母校和祖国会为你们骄傲,你的父母亲人会为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