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腊八粥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馋样、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地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看到粥后的惊讶,展现了八儿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通过自己的阅读能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对腊八粥非常熟悉,也会对文章产生很大的兴趣。
教学目标
读书会海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研读对人物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文中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难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
2.阅读沈从文《腊八粥》的原文。
3.了解其他描写腊八粥的文章。
学生准备
1.搜集腊八粥的来历和相关故事。
2.阅读有关腊八粥的美文、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吃过腊八粥吗?请你说一说对腊八粥的了解。
2. 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
4.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有所发现。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3.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检测生字的掌握情况。
教师相机强调:“咽”在本课读yàn,“匙”在本课读chí,“搅”的读音为jiǎo,“稠”是翘舌音chóu,“脏”为平舌音zānɡ。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2)出示词语,检测词语的掌握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
腊八粥感觉沸腾何况搅和资格可靠罢了要不然猜想肿胀惊异筷子总之染缸解释浪漫奈何
4.组织学生独立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一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5.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匙:“是”的捺要写得长一些,“匕”不要写成“七”。
褐:左窄有宽,左边是“衤”,不是“礻”。
6.掌握两个多音字:熬,铺。
7.学生练习书写,投影展示评议。
8.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词语,读好句子,读通课文,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再读课文,理清大意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
归纳“等粥”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细化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3.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
4.你能简要说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5.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全文整体的把握,为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
2.过渡:是啊!一锅浓香的腊八粥,一位慈爱勤劳的母亲,一个天真嘴馋的孩子,构成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真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哪!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了解八儿一家的生活,感受作者写法的巧妙。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为揣摩作者的写法做铺垫。
二、揣摩语句,感悟形象
(一)体会腊八粥的美味
1.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腊八粥的美味。
2.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勾画相关的语句。
瓜子英语怎么说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重点语句:“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子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学生汇报。
(2)重点语句:“把小米、饭豆……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到99朵玫瑰的含义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英国队
②学生汇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从“叹气似的沸腾着”“咽三口以上的唾沫”“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塞灌”可以感受到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这句话对“看、闻、吃”三个方面的具体描写体现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4.指导朗读。将重点词语重读,读出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二)揣摩人物形象的特点
1.自主阅读课文第2~17自然段,勾画描写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语句,同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2.品析“盼粥”。(学习第2~8自然段)
(1)重点语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
①抓住“喜得快要发疯了”“进进出出”体会八儿的心情。
②体会八儿的心理活动,猜一猜他在想些什么。
③指导朗读,读出八儿内心的焦急与盼望。
(2)重点语句:“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①“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是真的饿了吗?土豆汤
②从对八儿的神态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什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迫不及待)
(3)过渡: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得不撒一下谎,多么天真可爱又有那么一点儿狡黠呀,颇有童趣,让人不禁捧腹大笑。从哪里可以看出八儿想吃粥的急切?
(4)分角朗读第4~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八儿的心情。指导学生读好八儿的迫不及待。
(5)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再读一读,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
(6)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儿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分粥”这一部分。
3.品析“分粥”。(学习第9~11自然段)
(1)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改主意了?
(2)分角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3)八儿小小的年纪,竟然要与母亲都吃三碗,而“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因为他们“都吃不得甜的”,说明八儿想吃粥的想法极其强烈,从八儿与妈妈关于谁吃几碗的对话描写中,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天真、可爱、聪明。) (4)得到妈妈的认可,八儿得寸进尺地想再多吃一点。运用语言描写把八儿的天真与可爱体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以体会到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4.品析“猜粥”。(学习第12、13自然段)
(1)过渡: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锅里的粥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2)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3)一边读一边想象,读出腊八粥的美味、令人垂涎欲滴。
5.品析“看粥”。(学习第14~17自然段)
(1)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表现八儿看粥后的心理?(惊异)
(2)到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栗子最后的结果。)
②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肿胀”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饭豆在锅中的样子。)
(3)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看到粥与自己想象中的差不多,只是颜出乎意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读对话,想象八儿的心情。(读出“呃……”中“呃”字包含的无限惊讶,省略号的意犹未尽和“怎么,黑的!”包含的疑惑。)
6.小结:课文描写八儿急切想吃粥的情形随处可见,且对八儿的描写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重点语句的分析,可以看出先写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粥,再写妈妈的话让八儿苦苦等待,然后是在等待中的美妙猜想,直到最后亲眼所见时表现出的惊奇。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变化生动地再现了八儿天真可爱的特点,从八儿的身上我们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让我们不禁想起快乐无忧的童年时光。
(三)关注吃腊八粥的过程
1.本文题目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八儿等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呢?自由读课文第18、19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