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国学的喜欢,确实是由来已久。二十六年前,正念中文系的我,每每教授讲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作家作品或人物形象,总是津津有味地聆听,课后还经常有问题向教授求教。就是到了工作岗位,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没有放弃对于国学的学习和钻研。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当年曾经背得滚瓜烂熟的经典名句逐渐生疏或遗忘。但是,唯独那些少量的却时时在印证人生规律的经典名句,一直难以忘怀,而且令我揣摩回味,爱不释手,常悟常新,欲罢不能。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之说,就是让我百读不厌、催发思考的一例。
一、20岁时的阅读感受
农家子弟,在大学课堂聆听教授解释人生三境界的内涵,虽知道语句很好,含义深刻,却还是云里雾里,只能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仅此而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诵读多遍,感受渐显。
1、人生境界的三部曲,层次清楚,层层递进。
2、巧妙借用宋词重点名句来描述人生三境界,其比喻贴切生动,真是高人一筹,匠心独运。
3、王国维是大家,他对人生三境界观点的,口气很坚决,“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勿容置疑。我却不以为然。
二、30矫健近义词岁时的阅读感受
裹的组词到了而立之年,似乎有了甜酸苦辣和世态炎凉经历,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重温细品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之说,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1、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
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2、王国维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
3、王国维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
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本人曾经问过各个层次的知识分子,请教他们发表对人生三境界的理解和看法时,除了几乎人人都说王国维的伟大和高明之外,真正细说却又流于肤浅甚至胡说。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被我求教的人,都没有成就大事业和大学问。但内心总是心存芥蒂,意犹未尽。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之说,理应引起有更多读书人的共鸣。
三、40岁时的阅读感受
到了不惑之年,经历愈见丰富。从普通教师到教师进修学院的科研员,从教学岗位转向管理岗位,从成熟教师到学科带头人和导师。此时此刻的我,再度品读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之说,确确实实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倍感王国维先生的高明和高超。
1、纸上得来终觉浅
当我再读他人对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解释的时候,颇感肤浅而不过瘾。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以刘民生教授注解为例,可谓详尽之至。
王国维的形象比喻不只是针对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的历程,实际上就是对人生奋斗的综述与总括。 甘肃公务员考试真题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他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饺子画法简笔画
本人认为,以上注释基本到位,但部分解释有牵强附会之嫌。
2、对照人生有新解
个中道理,需要细细品味。其实,光品味还远远不够,需要一一经历,一一体验。
以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来对照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做学问的体验,我感觉到三境界可以这样来解读。
第一境,刚刚涉及某个行业,某个岗位,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是,看不起同事,甚至目中无人,真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是一种狂妄自大,浅尝辄止,自以为什么都懂。这才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真正涵义。
第二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深入,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我,突然发现,原来值得我要学习的东西是那么的多,大学里学的知识只是九牛一毛,而且只是书本上的。身边的同事,看看他们英文不懂,电脑生疏,可是实践经验是那么的丰富。我自愧不如。怎么办?右腹疼痛怎么办?谦虚谨慎,刻苦钻研。越学习越是感到自己的无知,越学习越是感到自己不足,越学习越是感到自己要急起直追,越学习越是感到欲罢不能。这真是体验着“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第三境,就是功到自然成的境界。《文心雕龙》有言:观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实践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这真是量变到质变的跨越。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在就是对“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必然馈赠。
3、遵循规律快发展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是周期,更是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就不能跨越,更不能违背,唯一的办法就是遵循。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唯有遵循规律,努力进取,才能使自己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具有规律性。
第一境就是职初教师阶段;
第二境就是合格教师向成熟教师转变的阶段;
第三境则是学科带头人、导师、名师的阶段。
我以为,教师的发展阶段不能跨越,但是,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缩短发展的周期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回顾人生求学经历,掩卷静思人生境界。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界不正是心理学上的三个认知水平吗?为官、为学、为师、为人,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跳不出这三境界之规律。
最近正好读到池莉的《人生的三重境界》,她认为,人生的三重境界,可以用这样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境界时,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们不愿意轻易相信什么。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人生的第二重境界时,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人生到达第三重境界时,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古人和今人对于“人生三境界”不同阐述,究其实却是异曲而同工。
总而言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他完全符合人在不同阶段的认
知水平规律。从肤浅狂妄到执迷不悟再到幡然醒悟,他虽然没有写进心理学,但是他对于每个人是跨越时空的全覆盖,犹如如来佛的手掌心。
朋友,你现在正处于人生的第几境界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