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 tang lian jie 巧妙设计语文敎学的"思辨点#
思辨力是指思考和辨析的能力。学生思辨能力的高低对语言、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在不同的文体中确立思辨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的节奏张弛有度,教学内容灵动高效。
你让我感动一、以教材编排的视角研读文本
《丁香结》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宗璞。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富含哲理意蕴的散文。全文围绕丁香结展开。作者从晴日里丁香花的美写到雨中丁香花的美,由雨中丁香结联想到人生结,并由此引发人生思考:生命需要丁香如雪,也需要丁香结做伴。以此表达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背起行装出发,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围绕这个颇具浪漫特的人文主题,教材编排了四篇与自然景观有关的课文:《草原X丁香结》《古诗三首X花之歌》。可以看到,编者试图让学生通过这组课文,从不同文体去聆听,去感受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生命之美。别在我离开之前离开
本单元语文要素有二:一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二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想象是发现美、表达美的重要媒介。这是学生理解文本、学会表达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一定要
引领学生从内容想开去,把字符转换成画面,品味语言之美,人情之美,哲理之美。这也正是教师执教《丁香结》_文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
思辨点的确立自然要与这个单元的目标相呼应。教师可以从人文主题的角度,也可以从语文要素的角度出发。
二、以文体结构的视角研读文本
不同文体的思辨点自然不同。散文,尤其是抒情哲理性散文,思辨点不那么明显。这需要教师在反复细读文本,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发现文本特点,把握文本关键点,读懂作者的情感蕴藏,巧妙地设计思辨点。
《丁香结》主旨是表达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文章以篇末点题的方式作结。在大量运用优美文字的描写进行的铺垫及渲染
的基础上,作者笔锋陡然一转,转入对人生
结的深层思考,表明文章主旨。遵循文理,
根据作者语言、情感表达上的特征,我对最
后一段文字进行了反复研读。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负担
着解不开的愁怨。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
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_件又来。所以丁香
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
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
吗?
这一段文字,其实有三层意思。第一
层承接上文,总结了丁香结所赋予的愁怨
的象征意义;第二层由丁香结联想到人生
结;第三层,解不完的人生结让生命有滋
有味。其中,第三层意思是通过这样一句话
来表达的:“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
项目可行性研究
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
吗?”从语言的表达习惯来看,这句话一
般会这样写:"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
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的人
生才变得有滋有味。”但作者并没有这样
表达,而是在句末处,话锋陡然直转:“不
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作者运用这
个反问句强调生命因解不完的人生结而有
滋有味。教师在此处设计一个思辨点:有
干锅牛肉
人认为“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这个结尾显得突兀,可以把它去掉。你认为
这样去掉可以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
小组讨论,罗列出这句话可以去掉或不可
以去掉的理由。这个思辨点无疑是指向了
人文主题,同时也指向了“从所读的内容
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的实践目标。
如果教师不这样设计教学,势必要让
教学内容“碎片”化。这样的设计可以激
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求知,让学生
产生表达观点的诉求。学生的言语成长会
积木搭建
在这样的合作探究和陈述汇报中得以实
现。
《丁香结》是散文。文体特点决定了
文本是唯美的。这种文体教学,需要教师富
有美感的语言感染学生,需要课堂散发着
芬芳的诗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氤氟在文
字之美、画面之美、情感之美的氛围中。但
-------------♦德阳市第_小学校梅媛
恰恰因为散文语言的抒情化特征,教师难
免会陷入因追求美而失去思维的泥沼。在
文本关键点设置思辨点,可以激活课堂,让
探寻丁香花意象之美的具象思维转入探寻
人生哲理的动态思维。语文课堂,唯有静中
有动、张弛有度,才富有张力与魅力O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丁香结》文末处设
置思辨点,是教师教学的必然产物。前部分
教学都在“蓄势”,从赏花到悟花,了解丁
香结寄寓的文化意象,通过多媒体嵌入李
又是一年秋风起商隐的《代赠二首》,陆龟蒙的《丁香》和
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
感悟相思之愁到怀才不遇之惑再到家国之
忧,充分感受丁香所寄寓的愁绪,再与作者
一起转入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思辨,师生对
话,学生自主产生移情、共鸣等情感体验,
实现了与作者情感共振。通过思辨,生生对
话,超越文本,实现心灵的交流。这样的思
辨效果是可以预见的。学生能够体会豁达
乐观,也实现了“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三、以语言表达的视角研读文
除了根据文体特征,在起承转合处有
意设置思辨点,教师还可针对语言表达特
点,结合学情,设置以理解促想象,以想象
促体悟,以体悟促表达的思辨点。
《丁香结》描写雨中丁香之美的文段
时,有这样一句话:“花墙边两株紫的,
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
莹白渗过来。”这句话极具画面感。作者把
雨中紫丁香的妩媚、朦胧、灵动的特点写得
出神入化、妙不可言。在学生通过朗读初步
感知了雨中丁香之美后,教师可巧设思辨
点:句中的“渗”能换成“伸”吗?为什
么?学生结合”印象派”画风特点进行联
想思维,品词析句,得出合理结论。O
教师确立思辨点,既要考虑文本的单
元目标,也要考虑文体的结构特征,还要考
虑语言表达形式。教师要在文本的语言、结
构、情感、逻辑等关键处或转折处到突破
口。
《四川教育》2020年第02-03期.综合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