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和谐?高效”课堂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案例设计
学科:初中化学
课题:氧气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型:实验课
姓名:朱丽
学校:东营市胜利第四十六中学
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型:实验课
课时:1—1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一的内容。上承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制取气体的综合实验能力,为今后系统学习气体制取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小组展示与小组实验,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五卅运动时间
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学重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突破措施: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和谐?高效”课堂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准备更充分,课前我将预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发放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精读教材,自主独立完成预习任务。由于本节课是实验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前我为每一个学习小组培训了一名实验助手,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对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帮助。对于实验活动,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通过组间互评、教师精讲等方式解决在交流展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五、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
六、 教学过程
1.预习
1)【旧知回顾】
高锰酸钾是一种_________固体,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收集氧气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法。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栀子花开歌曲
???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45P46,完成下列问题。
观察教材图2-17,指出主要仪器的名称及其用途?
试归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③试归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④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⑤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⑥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2)培训实验助手
???课前,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选择一名学生由教师提前对本实验进行培训,要求他们达到熟练的程度,然后在课堂上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大多缺乏实验动手能力,而课堂上教师的关注度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操作都进行指导和规范,因此,在课前为每个小组都培训实验助手帮助老师对实验操作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和帮助,不仅效率高,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意图:(1旧知回顾部分的内容都是前面已学过且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过旧知回顾,再次巩固高锰酸钾的性质、收集氧气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氧气的性质等知识,为本节课制取氧气并巩固其化学性质作好充分的准备。(2)新知预习以开放性问题的形式给出,对学生预习程度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学生除了阅读教材外,也可借助参考书等辅助资料来完成。通过新知预习,在熟悉本节课内容的同时,为小组讨论及展示作准备。
实施策略:预习的内容都是由学生课前自学,尝试完成。对于【旧知回顾】的内容,在课前由科代表将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将答案更正,并在候课时全班齐声朗读,既巩固了知识,又能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的状态。对于【新知预习】的内容,则在学生交流讨论后,分小组进行展示。
2.合作与交流
5分钟时间组内,组间交流讨论【新知预习】的问题和实验步骤中不明确的问题,教师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可能每位同学对新知预习中的问题都有不同的见解,通过小组交流,各抒己见,学生相互间可以取长补短,初步解决一些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3.展示
1)一组展示【新知预习】①:一名学生将相应的仪器拿在手上,提问让其他学生说仪器名称,并简述其主要用途及注意事项。?
2)二组展示【新知预习】?试归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四、步骤:查
3)三组展示【新知预习】?试归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纷开头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组展示【新知预习】
5)⑤展示【新知预习】⑤
6)⑥展示【新知预习】⑥
7)各小组在实验助手的帮助下,组装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氧气(其中一瓶留有少量水)。并完成第46页氧气性质的两个实验。
4.检测反馈
完成学案【反馈练习】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试管加热后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B.用试管给物质加热时,应保持试管外壁干燥
C.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D.收集完氧气后,应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试管给固体物质加热,应试试管底部低于试管口
B.制备气体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开始有气泡冒出便收集
D.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同学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并没有看见火星四射的现象,则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进行反馈练习能对当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加深印象。
实施策略:5分钟时间自主完成反馈练习1分钟时间组内交流,然后由4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答案,回答正确则给予加分。
5.归纳总结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步骤可记为:查------熄,利用谐音记为:茶------息。
2)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3)验满方法:
4)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多媒体)。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成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爆炸。③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试管中上部。
珠宝品牌排名④试管内的导管不能太长,稍伸出胶塞即可,以便于气体导出。
⑤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
⑥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酒精灯外焰要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即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已集满。
⑧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掉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⑨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⑩盛氧气的集气瓶应该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正放可减少气体逸散。
七、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药品:高锰酸钾
二、原理: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三、装置
属鸡财运
1、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2、收集装置:排水法
四、步骤:查公司员工食堂管理制度
五、注意事项
八、教后思考
这是一节实验课。学生制取氧气前,应当对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中归纳出操作步骤,可以培养学生从文字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而注意事项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尽量多地归纳出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养成做实验踏实细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避免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
本节课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依托我校“自主、和谐、高效”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学案自主预习,课堂上自己动手亲自体验实验的乐趣,从而真正掌握氧气的制取,加深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达到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