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江南春赏析(优秀5篇)
 
杜牧《江南春》赏析 篇一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41
    《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2017公务员
    《古诗两首》有两首诗,一首是《江南春》,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故题为《江南春》。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
    春天的绮丽景。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
    “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
    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
    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
    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华盛顿是英国人吗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
    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的诗歌。
    (板书诗题: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程颢(1032-1085),北宋
    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
    时名儒周敦颐。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
    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
    等职。在政治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
    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
    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
    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
    四句抒情——生处这宜人的春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
    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丁宁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
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3、办手抄报:“诗歌里的春天”。(★选做)
    ★ 六、板书设计:
    江南春(杜牧)
    莺啼 绿映红(写景)
    村郭 酒旗风
    南朝 寺(抒情)
    楼台 烟雨中
    (忧国忧民)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 余心乐
    傍花随
    转载自湟小教育教学网
 
杜牧《江南春》赏析 篇二
    一次意犹未尽的校本教研──《江南春》教学随笔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24
    一次意犹未尽的校本教研 ──《江南春》教学随笔
    珠市小学 吴亮
    今年一开春,本着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的校本教研指导思想,我在学校执教了一堂公开课。课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课的古诗《江南春》。
    上课前,我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关于杜牧其人,当时的时代背景,“南朝”、当时“佛寺”的图像、佛寺的特点、晚唐的禁佛运动),让学生一点点走进《江南春》后那深远的历史背景,进而形成有个性特点的见解与感受。
    上课时,在学生充分了解诗意后,我请学生结合课外所搜集的一些背景资料,充分交流,体会作者杜牧创作诗歌时沉郁顿挫的心情,以及古诗《江南春》背后的沉重的历史沧桑感。通过搜集资料,交流信息,学生纷纷发言:杜牧处于晚唐多事之秋,内忧外患,错综复杂,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当时的统治者却一心热衷于佛教,到处广建佛寺。由于当时出家当和尚可以摆脱沉重的租税赋役,所以当时的僧人已经多达两百万人,使国家既缺少兵源,又缺少税源,大量的土地也被控制在寺院手中。忧国忧民的杜牧盼望能够恢复大唐初期曾经有过的比较清明的政治,于是借诗歌表面上批评南朝的“古”,实际是讽刺大唐的“今”(当时一个学生还打了一个极幽默的比方)。—由于情感到位,最后,学生纷纷主张,应该用略带沉郁顿挫的语气来朗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读出诗人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
    评课时,学校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研讨方针鼓励教师们展开校本研讨。围绕着古诗教学是否应该深入当时的时代背景,各位老师的不同观点发生了一次碰撞。一些老师非常欣赏我的这种教法,以为这样做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形成了整堂课的高潮,确是出了“彩”。
    有些持不同意见的同事主张:古诗的学习贯穿小学、中学、大学,《江南春》的学习完全没必要那么向历史深入下去。只要让学生了解江南春天的美丽景就足矣。
    而我则认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因此,我觉得完全可以在学生有学习热情与欲望时,在课上增加个交流搜集资料的过程,充分向课外拓展语文课程资源,以体现我们的大语文观念。
    一节普通的校本教研课引发了老师们之间如此激烈的争鸣,各种观点的不断碰撞、交锋。最后,我们的校领导与专家张敏校长没有轻易地下结论,而是鼓励老师把问题带下去深思、探究。
    一次上课、说课、评课就这样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但我们的思考还在继续。“一切面向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将继续研讨,继续校本教研,让自己的教育人生在校本教研中提升!
    (南昌市西湖区课程改革《实验通讯》)
 
考试注意事项杜牧《江南春》赏析 篇三
    第一板块 情境引入
    (师生问好。)
    师:老师在屏幕上打上了几张照片,仔细看一看,能不能猜得出这些照片是拍摄在什么季节?不单单要告诉我什么季节,而且要告诉我从什么细小的地方判断出来的。
    生:是春天,因为我是从照片上的花和柳树知道的。
    师:花红柳绿是春天的象征和标志。
    生:我从图片上看到天非常晴朗。我觉得春天一般都是这样子的,所以我判断出这些图片是在春天拍的。 快乐中秋
    师:可能春光明媚给你的印象很深,不过老师要告诉你,春天也是多雨的,不单单是晴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