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
第一课时
【目标引领】
1、了解作者
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领悟作者的情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问题激疑】
1、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出《声声慢》中的词眼
                         
                        预习学案
【自主探究】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秘密后花园卷,别本5卷。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都久已不传。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有《漱玉词》物资保障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写作背景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永遇乐》
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难以准确考定。但从作品所写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却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词人流落江南所写。教科书的“资料信息”所录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性欲差 是可信的。
古代钱币图片大全    李清照这个时期的境遇和心态与靖康之变之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知识回顾
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弹道      叨光    殷红    脑髓  拈轻怕重    锲而不舍
检查预习情况(为加点字注音):
    憔悴      凄惨    堪摘
赏读:
欣赏词朗诵MTV(录音范读,配以《金粉世家》的主题曲《暗香》的音乐曲调;黄花满地,雁排长空,李清照沉思凝望,自饮自酌的FLASH投影),营造氛围,进入意境,品味音韵美;

    学生集体随读;

    饥饿的毛毛虫女生诵读,男生和读。
在读中出,问题,提出困惑。
                            第二课时
         探究学案 
【合作解疑】
1、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悲愁,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字,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字。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学生自由选取诗句赏析,自由讨论,自由回答。名句做重点鉴赏,其余简略分析)
2、李清照一生的创作受到了哪些社会变迁、个人遭际的影响?
3、《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向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5、“人在何处”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的感叹?
【精讲点拨】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
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计数跳绳冷冷清清四字描写了她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很少交往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凄凄惨惨戚戚则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她连用十四个叠字是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是超然笔墨蹊径之外。这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以下作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天气忽暖忽寒,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正在她凄苦无奈时,又看到了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作者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飘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这也可以说是对开头几句的阐释和补充。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黄花满地,当初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无人摘取。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最后,又从时间和天气上来写: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
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字所能概括得尽的!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使人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
《永遇乐》
整个上片,所有乐景的描写,都是为表现哀情而存在的。
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1.主旨 :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但此词不是着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景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
2.对比反衬手法的成功运用。
3.    ①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这贯穿全篇的。
4.    ②又用他人与“我”作对比,乐与悲作对比。“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在今
年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
5.  ③在对比中含有反衬,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的主题思想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6.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7.    词的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写的都是乐景,但作者所要表达的却都是哀伤的情感。
8.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就是用“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哀情。
9.层次安排上极有次第,手法稳健沉着。上片开始连下三个反问。第一个设问是问自己身在何处?是明知故问,写出作者化解不开的漂泊异乡的凄凉。第二问是在“染柳烟浓,吹梅笛乱”的初春之时,“春意知几许”,反映了伤春惜春、晚景凄凉的心情。
10.第三问反映出生活动荡、时世祸福莫测的忧危心态。且大家注意三个问句的句式特点,第一问四字,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六字,可谓语气加强,层层推进,说明悲凉心情之来,越加强烈。
               第三课时
【知识建构】
根据上两节课的学习,梳理一下这首词的思路,在空白处形成一定的文字。(如:图例,表格,树枝树干,大括号等)
                                                               
                              训练案
【巩固训练】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雕阑玉砌(qì)      骤雨(jù)        暮霭(ǎi)      樯橹(qiáng)
B. 乍暖还寒(hái)      槛菊(jiàn)      凝噎(yī)      都门(dū)
C. 良辰美景(chén)    舞榭(xiè)        彩笺(jiān)    不谙(ān)
D. 寒蝉凄切(qī)      将息(jiàng)      豆蔻(kòu)    苍陌(mò)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婉约  沦陷  愤激  凄切  帐蓬
B. 颓废  良晨  樯橹  迢迢  韵脚 
C. 暮蔼  鹊桥  苍陌  仓皇  豆蔻
D. 飘零  烽火  不虞  芍药  贬谪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南京)
B. 便总有千种风情(情意) 
C. 槛菊愁烟兰泣露(栏杆边的秋菊)
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好的房子)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行、引、吟为古代诗歌体裁,其间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B. 诗的风格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派别,前者的代表人物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后者代表人物如屈原、李白等。
C. 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对仗、声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体。
D. 词,原名曲子词,来自民间,源于乐府,兴与中唐,盛在两宋,题材较自由,依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木兰辞》即属此类。
(二)阅读实践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对这首词文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风住尘香花已尽”说盛开的花朵因受狂风的摧残已委身于泥土;“尘香”即后来陆游《卜算子》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
B. “日晚倦梳头”说的是日已高,倦意难消,强打精神梳妆打扮,
C. “物是人非事事休”说的是事物依旧而人事已非。“事事”如国破、家亡、夫死等。
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出了词人心中无比深重的愁苦。“舴艋舟”,狭长小船,形如“舴艋”。
2. 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上片直接写愁情的深重,下片婉转地从欲遣泄忧而不能的角度,进一步表现愁情深重。
B. 这首词集中抒写离情别绪,主题鲜明,凄婉动人。
C. 全词想象惊人,化无影无形的愁绪为有重量的实体,造意新奇,极富创意。
D. 全词格调十分凄苦忧伤,体现了浅显而又凝练、含蓄而不深涩的艺术风格。
                     
                课时四
【拓宽延伸】
试分析《声声慢》与《一剪梅》的不同愁情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
附参考答案:
1、 C
2、 D
3、 D(情形,光景)
4、 D(《木兰辞》是乐府诗,古体诗)
1、 A(花落地下,尘土也染上香气)
2、 B(重在写词人深重的愁苦【国亡、家破、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