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丙辰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
二、课下注释
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水调歌头,词牌名。②〔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③〔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④〔宫阙〕宫殿。
⑥〔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⑦〔起舞弄清影〕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⑧伤离别歌词
⑨〔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⑩〔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⑪
三、诗意解读
1.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解析:小序。点明作词时间及缘由。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丙辰年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什么时候才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
解析:“明月几时有”开篇设问,把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表现出来,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第一问)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两句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第二问)三、四两句,表面上好像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义。
(这一层有两问)。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身在美玉砌成的楼宇中,受不了那缥缈高空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解析: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
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作者的遐想愈来愈缥缈,而终不忍弃绝人世。
写作手法:承上启下。“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承上启下过渡句★
炼字:
“恐”字把词人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地表达出来,这种矛盾更能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弄”字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到舞姿的美妙。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赏析: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
月宫自己难以承受。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地写了出来。
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指政治遭遇,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
争激烈,难以容身的矛盾心理。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我。(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解析:“转朱阁”,意思是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户”,意思是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朱阁”“绮户”与上片“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炼字:“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词人的忧伤。
鼓舞士气的口号4.情感:“不应有恨”两句转人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写对月有怨恨之意,实际上是写亲人
不能团聚的惆怅。★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诗意:月亮对人世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十全十美。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解析:前三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宽慰之语,抒发了词人对亲人及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主旨句】哲理:前三句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说明世间万物都有规律,不应强求,好像月有阴晴圆缺,自古不能改变。人生不会完美无憾,人要有豁达的胸襟。★
在诗人眼里,月有阴晴圆缺是一种自然常理★★★
小学生唐诗四、选择题
1.下列对《水调歌头》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C)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音信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indexof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下列对《水调歌头》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D)
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现了词人心理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变化。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
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下片中的“无眠”准确地表现了词人因不能与亲人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B(解析:在诗人眼里,月有阴晴圆缺是一种自然常理)★★★
五、理解性默写
3.苏轼《水调歌头》
(1)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反映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描写月光流转和诗人无眠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3)任何事都不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
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手抄报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现词人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6)中秋之夜,漂泊异乡的游子常常会轻吟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7)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话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思考探究
1.简要赏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
含蓄地写了出来。【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但他又顾虑天上“琼楼玉宇”
太高,“高处让人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暗喻作者的政治遭遇,
作者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朝中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了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3.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上天说成“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什么?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婵娟”指月亮。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婵娟”在这里是指月亮。表达了词人对亲人及天下其他离人的美好祝愿以及乐观旷达的情怀。】
6.《水调歌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课后习题)
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接下来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浪漫而又有近乎幽默的别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抒情热烈,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下片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然奔放。词人由对明月的发问,到对仙境的向往,又归回对人间的留恋。继而将人世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作比照,发出了“此事古难全”的感慨。他悟出人世不可避免地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那么,美好祝愿就不能太“贪”。“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