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金山中学  黄国荣
(一)概述
· 课名是《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是语文版中学语文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次次作文训练;
·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 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是一次次作文训练。主要学习内容是从感觉角度多方面地进行景物描写;初步学会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并根据视频内容进行符合主题的写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学会调动五官、运用修辞手法来写景;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地描写景物;
过程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和通俗的事例让学生掌握如何选用感官角度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 通过两两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作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 在美文欣赏和视频写作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示疑、引导、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语文教学资源与校本教学相结合,以欣赏美文和生动的视频画面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来描写景物;
· 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此情此刻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金山中学初一年七班的学生,这个班是平衡班,外地生占三分之二,整体语文基础一般。由于是初一新生,本人对班级学生了解不多,不过班上学生整体思维较为活跃,对语文作文有一定的感兴趣,能坦诚表达愿望;
· 学生对专门的作文训练课并不熟悉,这应该和以前小学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关系,学生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
· 农业种植致富项目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
· 任务驱动法
本课以“如何描写好景物”作为教学目标贯穿课堂,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通过对常见描写景物的方法的指导和欣赏美文来达成教学目标。孕妇临产前的征兆
· 创设情境、注重讲、品,导、练四者相结合进行教学。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
·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通过以互联网教学资源的搜索的应用为创新的方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五)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使用的教学资源来源于通过百度搜索引擎。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
(六)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屏显《送别》视频导入。
设计意图:在课前三分钟中,通过播放视频《送别》让学生从优美的景物画面和动人的旋律中去感知情景交融的情境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和内心的共鸣。
兵马俑的导游词
二、生动形象描写景物
1、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2、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
屏显:
图一: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图二:听觉——大海上乌的叫声
图三:嗅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着。”
图四:味觉——“海浪不断地拍击着礁石,带着咸味的海水也波涛汹涌地涌上岸来。”
图五: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设计意图:灵感来源于语文版七年级(上)的第三单元写景抒情散文名篇《春》,这篇文章有不少的地方用到了感官角度来描写春天,显得细致逼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五觉法” (眼、耳、鼻、舌、触)就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光、声、味、嗅、触等),从而表达出对事物的多重感知的方法。 如果能够在描写过程中,视、听、嗅、味、触等“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 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三、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1、比喻
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赏析:运用比喻,形象的描写了雪落在矮松上的景。
2、拟人:
例: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济南的冬天》)
赏析:运用拟人,生动的描写了夕阳下奇妙的雪给山增添了妩媚,增添了情趣,突出了小山的秀气。
设计意图:对初一年的学生而言,比喻和拟人是常见而又十分重要修辞手法。它能使描写的对象显得更加的形象生动。考虑到一节课45分钟时间有限,为保证课堂的容量适中和教学有效性,我在课件中采用《济南的冬天》这文章的名句来作为例子分析,因为是学过的句子,学生因为熟悉理解起来就会简单了很多。
四、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作文的共同特征。
(佳作欣赏)
(一)太阳又挥动它的画笔,把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也染成美丽的桔红,把片片房屋的瓦顶涂成了金灿灿的;给路边的树木披上了浅红的衣裳,再瞧那些行人车上被镀上了一层金光。整个北京城都沐浴在夕阳的余辉里。(《观日落》)
分析:文章将日落的动态和北京的各种静态物体融成一体,使静物形成一种活生生的感人的形象。
(二)校园桂花(来源于网上优秀的教学资源与校本教学的融合)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
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的 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彩。)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
设计意图:我想应该初步让初一年的学生感知写景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我设想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佳作来理解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作文的共同特征。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写景的句子美在哪里,只要是学生能说出一定的道理,即给肯定。
五、拓展练习(屏显动态视频,来源于清华教育的课程资源,并适当地结合学生认知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和运用)
1、写作指导
(1)  你看到了哪些景?
(1)
(2)你看到了哪些颜?
(3)你听到了什么?
(4)你感受到了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受活答案:我们看到的景物有“湖水、雾、荷花、荷叶、垂柳”,看到的颜有“蓝、绿、白、粉”,听到了水鸟叫和荷叶轻轻的摆动声。整体上感受到景物的特点是“宁静、幽美”。可见描绘景物要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体验,绘声绘、绘景绘形,方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得细致、生动。
2、习作参考
这湖水真静啊,平静的像一面镜子,轻盈盈的,没有一丝的涟漪。微风像一双无形的手,把薄薄的晨雾轻轻地驱散了,袅袅升入高空。湖中,荷花散发出淡淡的轻香,碧绿的荷叶微微的摇晃,好象怕惊动了静静的湖水似的。岸边的柳树像舒展腰肢的少女,将长长的柳条垂到湖面上,抚摸静静的湖水……
3、点评
这一段描写,借助人的视觉、味觉,描摹出了湖水的静态美,可见经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就能将难以捕捉的景物描摹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爱心网设计意图:作为作文课,课堂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环节,我主要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通过精选动态视频和设计启发式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训练,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学生的课堂作业展示是很重要的,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
作业:面对寒冷的冬天,感受到的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豪迈;岑参看到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妩媚;孔子则体会到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哲理。以“校园的冬天”为题,任选校园的一个角落的景进行描写,要求运用运用修辞手法,并从感觉角度来写作,字数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