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传统民俗
一、“穿天节”
节俭的近义词“穿天节”是湖北襄阳古代特有的节日和习俗,时间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一。它源于古襄阳万山才子郑交甫遇汉水女神,赠佩珠定情的美好传说。此传说实际上是“穿心石”与“神女解佩”的叠映。相传周时郑交甫在万山下的汉水之滨,遇见两个美丽又温柔的仙女,得到其中一位姑娘相赠的大如鸡卵的佩珠,他激动得把它们揣入怀中。可走了几步,发现怀中没了佩珠,而且两位姑娘也是缈无综影。可他对赠他佩珠的那位姑娘一见钟情,后来每到“穿天节”这一天,他都来到襄阳万山的汉江边,等待着心爱的姑娘。而那位姑娘送给他的佩珠就是“汉江穿心石”。唐宋时期,每年正月二十一日过“穿天节”,襄阳城里的百姓都来到了万山,乘船沿汉江而下,在江边聚会,在沙滩上捡拾汉江中游特有的带孔窍的小石头,用丝线穿起来,佩戴在头上、身上,以祈求吉祥幸福。青年男女也借此机会交往恋爱,整个节日充满浪漫的情趣。
长方体和正方体二、孔明灯
每年春节期间,襄阳市都有放孔明灯祈福的风俗。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此灯在明过后就失传于民间,直到1993年,被誉为杂家的襄阳市众艺术馆退休干部曹志难才重又将此灯制作工艺挖掘出来。早泄的预防
三、孔明菜
孔明菜,俗称“襄阳大头菜”,又称“蔓茎”是湖北省襄阳市的特产,以襄阳市襄州区东津镇与双沟镇所产大头菜最为有名。主要材料为芥菜,经过特殊工艺腌制而成,主要分五香味与普通味两种。由于襄阳大头菜主要用盐腌制而成,因此能存放较久,一般可存放半年以上。具有2000多年种植史的襄阳大头菜大有来头,其本为山野之物。相传三国时期,蜀军因长年征战,士兵苦于不能吃到下饭的菜,军师诸葛亮灵机一动,将他在襄阳隐居时的芥菜进行腌制,这就是现在的襄阳大头菜的来历。从此襄阳人腌制大头菜的习俗和方法就逐渐发展,流传至今。现已成为远近驰名的地方传统产品。
四、襄阳牛油面
襄阳最出名的吃食就是牛油面。牛油面是襄阳人最喜欢的早餐。是襄阳人最经典的面食中的一种。特点是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久食不厌。很多襄樊人如果两三天不吃牛油面,感觉口中无味,食欲大减。牛油面做法简单:水开后将面下入锅内,煮开后捞起,加香油凉拌。吃时,撮一把放入搭勺,伸进沸水中冒热,然后加上熬好的牛油、辣子及其他作料即可。吃牛油面时,再喝一碗襄樊黄酒,惬意而舒服。襄阳经典面食还有荤系牛杂面、牛肉面和素系豆腐面、海带面。荤系是在牛油面中加入牛肉或者牛杂等肉类素系是在牛油面中加入豆腐海带等素菜。一般面中放有辣椒。
五、婚俗
廉洁的故事婚俗:婚嫁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古人十分重视,礼仪甚繁,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6礼。襄阳婚嫁逐渐演化为订亲、择期、迎亲几个步骤。
  首先是订亲。男方父母请红爷(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则由红爷将女方的“八字庚贴”(即写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时的柬贴)交付男方。俗称“拿八字”,也叫“
传庚”。男方父母择吉日请信任的算命先生将男女二人的八字进行推算,叫做“合八字”。若二人命里相犯相克,则婚议作罢;若相合相生,则可订亲。整个订亲过程由父母作主,青年男女不得过问。俗谚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其次是择期。订亲之后,男方每年给女方送一次礼物,叫“填庚”。到适当时候,男方请红爷到女方协商迎亲日期,女方则提出聘礼规格要求,红爷往来奔走,双方同意后即下聘礼,确定迎娶日期,一般订在黄道吉日,或阴历双日子。襄阳人喜爱选择初八、十八、二十八几天,叫做“要得发,不离八”。
最后是迎亲。民间也叫“过期”。女方在迎亲前一日设宴待客,男方在迎亲当天中午设宴。迎亲当日,男方清早出发到女方家迎接新娘,不管多远,一般认为婚车迎接到新娘后要在十二点之前到达才算吉利,女方这边在男方来迎亲时有开门红包,一般有两道门,在第一道门上有一个大的,大红包一般是新娘的兄弟妹所得,还有几个小的,但是小的没有定数,如果开门人不满意,男方要一直递红包直到开门人满意为止。第二道门上只意思一下就可以了,但是不能不拿,在新郎进了新娘所在房间之后,要帮新娘穿鞋,但必须先把鞋到,一般是由新娘的妹或者朋友把鞋藏起来,由新郎本人和朋友。为了方便新郎,
女方一般是把鞋提在手里,但不会太明显,而男方这个时候如果发现了就会在鞋上纠缠一番,最终会给出红包,这就是提鞋红包,不过遇到粗鲁的就会直接动手抢。穿上鞋后再经一番折腾再举行婚礼仪式后新郎就可以抱走新娘了。新娘由兄弟或侄辈男丁相送,叫做“发亲”。新郎接新娘来回路上要转成一个圆,意喻一个圆点,圆圆满满。到新郎家后要举行婚礼仪式。正午十二点大宴宾客,谓“喝喜酒”。凡送礼亲友都在宴请之列。娘家送亲的必坐首席、上席,吃完酒席当即回家。在婚礼仪式中,大部分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在听到新娘,新郎叫自己爸爸,妈妈的时候,都要给新娘和新郎红包,表示自己的一点心意。有的人把它叫做改口,有的把它叫做认亲。婚礼仪式中,新人双方的父母在商量给新人红包的时候,红包的个数一定要一致。要求是,如果双方的父母给红包就都要给。不要一方给,一方不给。一方的父母给一个红包,另一方的父母也给一个红包。一方的父母给2个红包(父母一人给一个),另一方的父母也给2个红包。 如果不给,双方父母就都不给。第三天,新娘的兄弟或侄辈来迎新婚夫妇至娘家,谓“回门”。酒饭后即返回男家,谓“三天不空房”。在整个迎亲过程中,还有许多琐碎的象征性研究。如洞房床上撒放花生、板栗、红枣,即“早立子”(枣栗子)和生花胎(交替生儿生女)的吉兆。把新郎新娘的鞋套在一起,象征二人偕同到老,等等。
铺床”又叫扫床,在农村婚俗中是一项重要的礼仪。新人婚礼前一天晚上,要请两位只有一个儿子、父母双全的妇女为新人铺床。铺床者手端盘子或筛子,内装有带核的果子,如花生、红枣等,以示新人早生贵子、子女双全。另外,铺床时又有用圆饼、莲藕、红筷子压在床头,以示夫妻团团圆圆、情深意长。
铺床歌:
手端筛子喜洋洋---------有啊
新郎请我们来铺床------有啊 植的组词
我二人走进新人房------有啊
进门恭喜新郎新娘------有啊
父母购买新人床---------有啊
新铺新盖新衣裳---------有啊
铺床铺床恭喜新郎------有啊
铺床铺床恭喜新娘------有啊
两头一摸五子登科------有啊
两头一按五子状元------有啊
一把五指美又美  四块金砖支床腿------有啊
二把撒糖忙又忙  我与新人来铺床------有啊
巧克力吃多了
三把撒  百家发------------------有啊
四把撒  娘家婆家一齐发------有啊
五把撒  父母双全儿满堂------有啊
六把撒  夫妻团团圆圆---------有啊
七把撒在床里面  得个儿子中状元------------有啊
八把撒在床中心  得了儿子得千金------------有啊
九把撒在全床上  亲戚六家都会发------------有啊
十把撒在全屋里  全家世代永远发------------有啊
我们已把床铺罢  祝福新人早日抱娃娃------有啊
:   
1. 此词为襄阳东流行的铺床歌原词,因地域,歌词略有变化。
2.襄阳较早流行铺床歌的习俗,新人婚礼前一天晚上要请两位子女双全、父母双全的妇女为新人铺床。铺床者手端盘子或筛子,内装有带核的果子,如花生、红枣、糖果等,以示新人早生贵子、子女双全。另外,铺床时又有用圆饼、莲藕、红筷子压在床头,以示夫妻团团圆圆、情深意长。
铺床歌是铺床妇女在辅床时,边铺床边唱歌,或有人专唱,围观者随声附合,每当唱完一句,大家齐喊“有啊”,也有的地方喊“喜啊”,使铺床仪式隆重而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