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背诵词《沁园春·雪》以及相关的词牌词题等知识
2、引入新课学习
3、1925年10月,从韶山前往广州去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
1、整体阅读,疏通文句,注意词中难字难词的字音字形,如:
橘.子洲.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相、究竟.)寥廓
..苍.茫(沧.海桑田) 峥.嵘.岁月挥斥方遒.(遒.劲)浪遏.飞舟(碣.石、拜谒.、和蔼.、暮霭.)
2、诵读检查
抽查学生朗诵,检查读音、停顿的准确及感情的把握
3、朗诵示范(播放朗诵),对照检查
4、学生朗读,体味情感(让学生谈自己体味到的情感,教师做适当引导)
三、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四、理解词义,品味语言——讨论分析:
用自己的语言将词的上阙中写景的句子改写成一段优美的写景文字,300字左右。注意:1、必须包含时间、地点等要素,重点描写景物,力求文字优美。
教师检查学生书写情况并展示,进而揭示上阙主要内容——写景抒情,引发思考:
cad怎么删除块写景:
①时间——寒秋(深秋)时节
②地点——长沙橘子洲头腌香椿
③景物——秋高气爽、枫叶满山、江水澄澈游鱼历历可见、江面百舟竞渡白帆点点、天空
高远雄鹰翱翔(注意动态的描写、彩的搭配)
④画面特点——寥廓(辽阔、壮阔),生机勃勃,全然没有深秋季节的肃杀悲凉,透露出
作者的情感——欣喜之情、豪迈之情
五、品味用词特点。
1、再次品读上阙中写景的句子,从“独立寒秋”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写景文字中,你
认为有哪些字词特别有意思?试作讨论分析。
阿克琉斯之踵2、学生讨论分析,发表看法,教师作出评价并形成小结
课堂小结:
以“看”字领起写景,从不同的视角描写深秋壮阔的景:火红的山、碧绿的水、白的帆,彩亮丽绚烂;奔流的江水、竞渡的船、游动的鱼,高飞的鹰,动态的事物展现生命的活力——好一幅多姿多彩、生机蓬勃的湘江寒秋图画!
亮点词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思考:
面对湘江寒秋的大好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或感慨?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由写景转入议论抒情。分析词句意思,注意重点词语“怅”“苍茫”“沉浮”等,引发对宇宙的思考:自然的盛衰荣枯由谁.主宰?大好的江山由谁.统治?——自然过渡,从写景过渡到写人,引出词的下阙。
六、下阙阅读
1、齐诵下阙
2、感受下阙内容情感
——回忆年少时期的往事,抒发豪情壮志
“忆”——少年同学游橘子洲的往事
①少年书生的象
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理想豪情
③“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壮举
——峥嵘岁月,豪情勃发,壮志凌云清明黄庭坚
3、小结:下阙通过回忆少年时期(在长沙湖南一师读书时期,1914年后)同学游橘
子洲、组织各种革命活动、横渡湘江等往事的描写,抒发了少年同学的豪情壮志。词的上阙写景,下阙抒情,那么上下阙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讨论分析)
——问题揭示:renice
上阙以提出问题作结,直接引出了下阙的往事回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横渡湘江的壮举,照应上阙提出的问题:主宰大好江山的人,正是我们这一有着远大理想和豪情壮志的年轻人!(结合《沁园春·雪》的结尾进行分析)
七、课文小结,板书揭示:
看:①万山红遍
②层林尽染
③湘江漫江碧透湘江寒秋图——多姿多彩生机勃发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忆:①岁月峥嵘
②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追忆往事——壮志豪情积极向上
…………
③击水浪遏飞舟
四、齐背课文
二、课外延伸
阅读的词《采桑子·重阳》《浪淘沙·北戴河》,把握词中的思想情感以及词的语言韵味。(以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作适当指导点拨)
附1:采桑子·重阳 1929年10月锦屏一级水电站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附2:浪淘沙·北戴河 1954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附3:赏析《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上半片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
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当年曾和同学、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
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三、作业★教学后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