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咏雪》是鲁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咏雪》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语言文字理解起来并不难,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所以,我主要是想借助学生的多角度,分层次地阅读,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有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也是语文学习必要的方法之一。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理解能力不强,注意力易分散,难以记住一些理论性强的知识,他们的阅历也比较浅,对于文言文的接触也比较少,很难独自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再加上跌打损伤丸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也不太理想,主要是靠兴趣来学习的。因此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朗读技巧,能准确、流利诵读课文。
青玉是和田玉吗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积累诵读培养语感,学习品味赏析关于雪的诗句,体悟自然的壮丽。
庆阳市安全教育平台【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朗读技巧,培养品读的语感,学会赏析。
【学习方法】
1、诵读法。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设计意图: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一课时教读,结合关于雪的比喻,让学生学习赏析《沁园春 雪》的上阕,学会品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整体教学设想】
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按照“初读准字音、明内容——再读划节奏、清文意——悟读动脑筋、来质疑——品读析名句、来仿写——广读高拓展、深赏析” 五步读书有机结合的教学步骤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请大家猜个谜语:“没枝没叶没人栽,一夜北风银花开。花儿随风漫天舞。天地山河全变白。”——打一自然现象。
唐诗村居
二、诵读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动态网站1、师泛读。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学生分角朗读。
学生分角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生齐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四、疏通大意,品析佳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设计意图: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探究。】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
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泉州东湖公园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五、拓展延伸
1、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兄子、兄女们的讨论,请你发挥想象,试着用文言句式对大雪纷纷扬扬的景象作生动描述。
例句: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仿写:
_____曰:“_________差可拟。”
_____曰:“未若_________。”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散思维,写出属于自己的收获、心得,且结合本文的句式结构,可以一展自己的风采,与古代少年相媲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