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资料】《幼⼩衔接⼯作指导⼿册》全⽂,值得收藏!
本着以《3-6岁⼉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以⼴泛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知识为⼿段,以促进幼⼉⾝⼼全⾯和谐发展为最终⽬的,济南市编写了这本《幼⼩衔接⼯作指导⼿册》(以下简称《⼿册》)。
幼⼉园篇、学校篇、教师篇、家长篇四个章节,旨在引导教师、家长《⼿册》针对幼⼩衔接中涉及的教育因素
《⼿册》针对幼⼩衔接中涉及的教育因素,划分为幼⼉园篇、学校篇、教师篇、家长篇四个章节
树⽴正确的⼉童观、教育观、发展观,并采取丰富多样的教育途径,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法,⼒求多⽅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携⼿,为帮助幼⼉顺利步⼊⼩学做好充分准备。
幼⼉园篇
⼀、幼⼉园主要⼯作任务是什么?
《幼⼉园⼯作规程》中提出:幼⼉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幼⼉园实⾏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实施体、智、德、美诸⽅⾯全⾯发展的教育,促进其⾝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园实⾏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和谐发展。
有何意义?
⼆、幼⼩衔接有何意义?
⼆、幼⼩衔接
幼⼉从幼⼉园进⼊⼩学,由于教育条件和⽣活环境的改变,必然幼⼉从幼⼉园教育⾛向⼩学教育这个过程就是幼⼩衔接。幼⼉从幼⼉园进⼊⼩学,由于教育条件和⽣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临许多新的问题,幼⼉要努⼒适应新的环境,建⽴⼀套新的⾏为⽅式,以满⾜适应性情况的需要。如果幼⼩衔接做的
要⾯临许多新的问题
好,适应过程就会⽐较顺利,能够使幼⼉⼊学后,在⾝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都有良好的发展,从⽽顺利地实现由幼⼉园向⼩学的过渡。
三、幼⼩衔接到底衔接什么?
⽽是如何激发幼⼉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培养幼⼉具有积极主幼⼩衔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
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是如何激发幼⼉的学习兴趣
以幼⼉发展为本,遵循幼⼉的年龄和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克服困难的勇⽓等。
因此,幼⼩衔接应该以幼⼉发展为本,遵循幼⼉的年龄和⼼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的培养。
四、幼⼩衔接应从何时开始?
理想的幼⼩衔接,应贯穿⾄整个学前教育,充分利⽤三年幼⼉教育阶段,培养幼⼉扎实的综合能⼒和良好的⽣活、卫⽣和理想的幼⼩衔接,应贯穿⾄整个学前教育
⾏为习惯,以及对事物的探究学习兴趣。幼⼩衔接应从幼⼉⼊园时就开始培养,让其在三年的时间⾥逐渐养成良好的能⼒及⾏为习惯。
五、幼⼩衔接⼯作谁来做?
幼⼉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学相互衔接,综合利⽤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学相互衔接,综合利⽤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衔接⼯作应由幼⼉园、家庭和学校三⽅共同配合完成。
幼⼉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在幼⼩衔接⼯作中幼⼉园主要做什么?
从体、智、德、美诸⽅⾯⼊⼿,培养幼⼉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活⾃理能⼒,保持⾝⼼和谐发
幼⼉园根据幼⼉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
展,帮助幼⼉实现从幼⼉园到⼩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为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幼⼉⼊学后可能会有哪些不适应?
对幼⼉来说,⼊⼩学是⼈⽣发展中的⼀个重要转折点,幼⼉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是周围环境的不⼀是周围环境的不适应适应,幼⼉对⼩学这个陌⽣的环境需要适应过程,如⼩学的教室、校园、课桌椅等与幼⼉园有很⼤不同;⼆是社会关系的不⼆是社会关系的不适应
适应,陌⽣的教师、同伴、新的标准、要求,会使幼⼉产⽣距离感,不太主动亲近他⼈,影响了建⽴新的、和谐的师⽣、同伴关系;三是学习⽅式的不适应三是学习⽅式的不适应,幼⼉园的教育⽅式以游戏为主、⼩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幼⼉园教育注重让孩⼦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学教育注重让学⽣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式进⾏学习。
⼋、幼⼩衔接⼯作中容易出现哪些误区?
主要误区:
1.盲⽬互相攀⽐,忽视⾃⾝发展
盲⽬互相攀⽐,忽视⾃⾝发展。对于幼⼉来说,从幼⼉园过渡到⼩学是⼀个全新的开始,需要⼀段适应期。但是,不同幼⼉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样,有些幼⼉进⼊⼩学⼀个⽉就能完全适应,⽽有些幼⼉可能就需要⼀个学期甚⾄更长时间。所以,不要将幼⼉横向与他⼈⽐较,⽽是应更多的纵向与⾃⾝的发展进⾏⽐较。
2.盲⽬急于求成,忽视循序渐进盲⽬急于求成,忽视循序渐进。幼⼉园和⼩学的衔接看起来似乎只是6~7岁幼⼉(即幼⼉园⼤班和⼩学⼀年级学⽣)⾯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这种理解,⼀些幼⼉园在幼⼉⼤班下学期时才开展衔接⼯作。但幼⼩衔接并不是⼀年半载的事情,应从幼⼉⼀⼊园就开始,给幼⼉⼀个充分的时间去适应⽣活、调整⾃我,为幼⼉营造⼀个轻松、适宜的成长环境。
3.盲⽬单⽅教育,忽视多⽅合作
盲⽬单⽅教育,忽视多⽅合作。不少幼⼉园把幼⼩衔接当作⼀项重要⼯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学前的准备⼯作,⽆论是在教育要求还是作息时间⽅⾯都主动向⼩学靠拢,⽽⼩学⼯作较少,不主动与幼⼉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学幼⼉的⾝⼼特点,形成衔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九、幼⼉园阶段“超前教育”对幼⼉有何不良影响?
华东师范⼤学资深⼼理咨询师陈默曾指出:“超前教育的优势只是⼀种暂时性的。
超前教育的优势只是⼀种暂时性的。到了某个阶段就会消失,这种状况就犹如揠苗助长。超前教育虽然可以让幼⼉抢先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治标不治本。超前教育虽然可以让幼⼉抢先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治标不治本。同时,提前灌输⼩学知识可能对以后幼⼉在课堂上的注意⼒、专注性有所影响。”
女人脸上长斑怎么办⼗、幼⼩衔接活动参考
以下活动可结合本园实际有计划地选择进⾏。
1.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幼⼉园组织教师进⾏幼⼩衔接⼯作的培训活动,有计划地学习《幼⼩衔接家园指导⼿册》,了解幼⼩衔接⼯作计划,做好幼⼩衔接的准备⼯作。
2.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式、途径帮助家长树⽴正确的幼⼩衔接观。(1)调查问卷——教师针对幼⼩衔接中家长困惑不解的问题,设计开放性“调查问卷”发放给家长,并对调查问卷进⾏问题的收集与汇总,针对家长的实际困惑进⾏有效指导。
(2)专题家长会——教师组织或邀请⼩学教师、教育专家等给家长们做幼⼩衔接专题讲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家长分析幼⼩衔接的核⼼问题,引导家长⾛出“超前教育”的误区。
(3)家长座谈会——邀请毕业幼⼉的家长来园和⼤班家长进⾏座谈、交流,围绕“升⼊⼩学需要重点培养幼⼉哪些⽅⾯?”“家长需要怎样的⼼理准备?”等展开讨论。通过已毕业孩⼦家长的⽰范引领、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家长答疑解惑,从⽽重视幼⼉良好学习习惯和⽣活习惯的培养。
森林作用3.⾛进⼩学
⾛进⼩学:组织幼⼉⾛进⼩学,近距离了解⼩学⽣活,激发幼⼉上⼩学的愿望。(1) 参观⼩学——组织幼⼉到附近⼩学参观⼩学的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上课活动等,激发幼⼉上⼩学的愿望。
(2) 访谈⼩学⽣——利⽤⼤班的幼⼩衔接主题活动或参观⼩学等活动,为⼤班幼⼉提供与⼩学⽣⾯对⾯交流的机会,进⼀步了解⼩学的⽣活。
4.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组织幼⼉及家长召开⼤班幼⼉毕业典礼,通过回顾幼⼉园⽣活、唱毕业歌、朗诵毕业诗等活动,向幼⼉园、教师及家长表达感谢之情,留下幼⼉园的美好回忆,激发幼⼉对⼩学⽣活的向往。
学 校 篇
⼗⼀、⼩学与幼⼉园的教育性质有什么不同?
⼩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实施的所有适龄⼉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让每个适龄⼉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幼⼉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学与幼⼉园的教育⽅式有什么不同?
⼩学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向全体学⽣,教书育⼈,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
幼⼉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游戏作为对幼⼉进⾏全⾯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幼⼉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三、⼩学与幼⼉园的课程设置有什么不同?
⼩学课程以学科为主,设有国家课程、地⽅课程和校本课程三部分。国家课程包括语⽂、数学、体育、美术、⾳乐、科学、品⽣(品社)、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含劳动)等学科。⼭东省地⽅课程包括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化和⼈⽣规划四部分内容。另外,学校可根据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如:棋类、器乐类、书画类、戏曲类等。
幼⼉园的课程是全⾯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度促进幼⼉情感、态度、能⼒、知识、技能等⽅⾯的发展。
⼗四、⼩学与幼⼉园的师资配备有什么不同?
⼩学每班有1名班主任,全⾯负责管理学⽣的学习和⽣活。每门学科有1位教师任教。幼⼉园每班配备2名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3名教师。教师全⾯负责班级各项⼯作。保育员在教师指导下,主要负责照料和管理幼⼉的⽣活。
⼗五、⼩学⽣应具备哪些独⽴⽣活能⼒?
当幼⼉进⼊⼩学,成为⼀名⼩学⽣后,应该具备以下独⽴⽣活能⼒:
1.知道并记住⾃⼰的家庭住址和⽗母姓名、电话,知道学校的校名、班名,认识从
家到学校的路线。
2.能认清⾃⼰的东西,每天按课程表⾃⼰整理书包、收拾⽂具,会⾃⼰削铅笔。
3.会做扫地、擦桌⼦等⼒所能及的劳动,学习做值⽇⽣。
4.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会寻求别⼈的帮助,并能清楚地表达⾃⼰的要求。
⼗六、⼩学⽣应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刚⼊学的学⽣,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其尽快适应⼩学⽣活,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其终⽣受益。
听和提问的习惯、表达和发⾔的习惯、阅读和书写的习惯、遵纪和守时的习惯、合⼩学⽣应具备以下⼏⽅⾯的学习习惯:倾听和提问的习惯、表达和发⾔的习
作和分享的习惯等。
⼗七、为什么要重视⼩学⽣书写习惯的养成?
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基础,也是保证学⽣⾝体健康的需要。因为错误的写字姿势会影响学⽣的视⼒,造成脊椎弯曲,不正确的握笔⽅式会影响写字的质量和速度。因此,⼩学⽣必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配合下,通过长期练习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的作息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学的作息时间是以课为单位来安排的,学⽣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习)不超过6⼩时,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30,上课时间不早于8:00。下午4点左右离校。学校每天为学⽣安排7节课,⼀般每节课35分钟,每节课后有10-15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
⼗九、⼩学⽣课间应做好哪些事情?
下课铃响后,⾸先要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的书本,然后再离开座位,有秩序地喝⽔、⼊厕。回到教室,同学之间可以做做拍⼿游戏、说说悄悄话、望望远处等。上午、下午第⼆节课后要做眼睛保健操。
⼆⼗、⼩学⽣在课间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学⽣课间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课间通过过道和楼梯间时,⼀律靠右⾛,不拥挤,不追逐打闹,避免撞伤、摔伤或拥挤踩踏事故发⽣。
2.课间活动时,不和同学做危险游戏,不玩危险物品和玩具,避免伤害到⾃⼰或他⼈。要做到⽂明休息,保持下节课精⼒旺盛。
3.⼊厕时不要慌张、拥挤,防⽌地滑摔伤和发⽣拥挤踩踏事故。
4.课间同学之间发⽣纠纷,要报告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及时化解⽭盾,防⽌⽭盾激化造成不良后果。
5.课间休息时,严禁学⽣私⾃外出,如果是看病打针等特殊情况,必须经班主任⽼师同意,家长来接⽅可出校。
6.正确使⽤体育设施,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不要在秋千、双杠、爬梯等设施上做危险动作,避免摔伤。
7.在学校进⾏校舍设备维修期间,不要到施⼯区域内玩耍。
⼆⼗⼀、⼩学如何组织学⽣放学离校?
放学时,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在班级门⼝站好队,在教师带领下有秩序地离校,学⽣⾛到家长⽌步线处,⽅可跟随家长回家。如有家长未能按时来接学⽣,教师应将学⽣带回班级耐⼼等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学⼀年级布置家庭作业吗?
根据济南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为切实减轻学⽣的课业负担,⼩学⼀、⼆年级不留书⾯家庭作业。学⽣的家庭作业以听、读为主,更多地关注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全球军力排行榜
教师篇
⼆⼗三、教师如何激发幼⼉的上学愿望?
硫磺皂洗澡幼⼉园教师要在幼⼉⼀⽇⽣活中采⽤多种⽅法,激发幼⼉上学愿望。如:学唱毕业歌;在⽇历上圈画出上学的⽇期;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中创设⼊学情境;模拟课间⼗分钟,引导幼⼉⾃主管理时间、安排⾃⼰的事情;组织幼⼉⾛进⼩学,由⼩学教师带领⼤家参观校园⽂化、升旗仪式、学⽣课堂、讲述少先队的故事,激发幼⼉上学愿望。
⼆⼗四、教师如何培养幼⼉的学习兴趣?
幼⼉园教师要遵循幼⼉学习规律,利⽤视频、⼿偶、挂图、操作材料等⽅式让幼⼉直观形象的进⾏学习,积极创设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良好环境,在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分享学习成果、体验学习快乐。
⼩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法。对学⽣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和点滴进步应表⼩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法
⽰赞赏,在教师的⿎励、表扬、⽀持和引导下,新⼊学的孩⼦会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对学习充满兴趣。
⼆⼗五、教师如何培养幼⼉的集体归属感?
幼⼉期是建⽴集体归属感的关键期,幼⼉园教师培养幼⼉的集体意识,通过⼀⽇⽣活,引导幼⼉喜欢与⼩朋友⼀起游戏、学幼⼉期是建⽴集体归属感的关键期
习和活动,感受集体的温暖,得到他⼈的帮助和关爱,逐步建⽴集体归属感。
⼩学教师注意在集体中培养学⽣的⾃我约束⼒,共同遵守班级的基本规范,通过班级值⽇⽣、运动会、⼩组学习竞赛、优秀班级评选等活动,使学⽣对班级有集体荣誉感,培养学⽣愿意为班级做事情的责任感。
⼆⼗六、教师如何引导幼⼉与同伴友好相处?
幼⼉园教师⾯对幼⼉的争执时,引导幼⼉学会相互谦让、礼貌待⼈,在沟通交流中懂得“规则”的重要性,指导幼⼉学习交往的
学习理解别⼈;学会友善的对待同伴,友好相处。
基本规则和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进⾏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学会友善的对待同伴,友好相处。
⼩学教师运⽤团队游戏、班会活动、课堂互动、体育运动等⽅式,⿎励、⽀持孩⼦⼤胆结识新朋友。关注胆⼩内向的孩⼦,帮助他们克服交往的胆怯⼼理,学习⽤微笑、赞赏等友善的⾏为与同伴友好相处,获得更多的同伴友谊,较快地适应⼩学⽣活。⼆⼗七、如何培养幼⼉良好的品德⾏为习惯?
教师要规范⾃⼰的教育教学⾏为,⽤⾃⼰独特的魅⼒去感染、带动幼⼉,帮助幼⼉逐渐养成基本的⽂明礼仪习惯。在教师要规范⾃⼰的教育教学⾏为,⽤⾃⼰独特的魅⼒去感染、带动幼⼉,帮助幼⼉逐渐养成基本的⽂明礼仪习惯。乔丹的故事
⽇常活动中,有效结合班级环境布置、开设幼⼉品德教育课程,设计《礼仪纠纠错》《怎么去做客》等趣味游戏,做到品德教育与⽇常教学紧密相连,养成尊敬⽼师、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等优良品质。
⼆⼗⼋、如何提⾼幼⼉的⾃理能⼒及为班级服务的能⼒?
具备⼀定的⾃理能⼒,对幼⼉⼊学后独⽴学习、独⽴解决问题有很⼤帮助。因此,⽣活⾃理能在⼊学前掌握⼀些⽣活技能,具备⼀定的⾃理能⼒
⼒也是⼊学准备的必要内容。在幼⼉园⾥除了培养幼⼉⾃⼰吃饭、穿⾐、洗⼿等⾃理能⼒,能根据天⽓⾃⼰增减⾐服等,还要指导幼⼉能有序的整理⾃⼰的物品和玩具,将⽤过的物品及时归位,保持清洁。
为班级服务的能⼒,可以通过设置班级“值⽇⽣”的形式进⾏,值⽇⽣⼯作并⾮是让幼⼉代替⽼师做⼀些杂事,⽽是有⽬的、有计划的教育⽅式。教师要重视对值⽇⽣⼯作的评价,提⾼幼⼉责任感,促进幼⼉服务他⼈的社会⾏为发展。
⼆⼗九、如何培养幼⼉的注意⼒?
教师结合幼⼉⼀⽇⽣活,在班级内创设阅读区、⼿⼯区、益智区等,⿎励幼⼉参与到下棋、画画等活动中,要求幼⼉在规定的
时间内完成任务,引导其专注、安静地做事情,对幼⼉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要进⾏及时的表扬和⿎励。多与家长联
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幼⼉还存在哪些问题、不⾜等,给予有针对性的训练,养成幼⼉坐定、静⼼、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三⼗、如何培养幼⼉的倾听与表达能⼒?
特别是针对幼⼉难以发出的⾳或发不准确的⾳,在教师在与幼⼉交流时说话速度应放慢,使幼⼉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特别是针对幼⼉难以发出的⾳或发不准确的⾳,在说话时⼝型稍微夸张些。同时可以⽤按指令⾏事的⽅法发展幼⼉的倾听能⼒,如:要求幼⼉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常说话时⼝型
稍微夸张些。同时可以⽤按指令⾏事的⽅法发展幼⼉的倾听能⼒,
⽣活中交给幼⼉⼀些任务、让其完成,发展幼⼉对语⾔的理解能⼒;在活动中,⿎励幼⼉⼤胆表述⾃⼰的想法,⽤完整的语⾔进⾏交流,教师跟进指导并给予肯定。
三⼗⼀、如何培养幼⼉的阅读兴趣?
培养幼⼉的阅读兴趣可采⽤以下⽅法:教师利⽤班级阅读区域为幼⼉准备图⽂并茂、浅显易懂适合本班幼⼉阅读的书,组织开展⼊园阅读、区域阅读、睡前阅读、离园前阅读等活动,将阅读贯穿在幼⼉⼀⽇⽣活的多个环节;有效结合语⾔教育活动,给
利⽤师⽣阅读、同伴阅读、亲⼦阅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幼⼉讲⼀些有趣的故事,多问幼⼉⼏个“为什么”引发阅读的思考;利⽤师⽣阅读、同伴阅读、亲⼦阅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幼⼉阅读兴趣。
三⼗⼆、如何引导幼⼉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京剧代表作幼⼉园⾥幼⼉要使⽤画笔进⾏绘画,⼤班下学期要写10以内的数字,因此,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常重要。幼⼉园教师可以利⽤图⽚、⼉歌的形式培养幼⼉良好的书写习惯,如:眼离书本⼀尺,⼿离笔尖⼀⼨,胸离桌边⼀拳,改编成⼉歌“⼩⼩虾⼉,真不好,⼩⼩年纪弯着腰,我们不学⼩⼩虾⼉,书写姿势要摆好,⾝体离桌⼀拳头,挺起腰杆要记牢,两腿摆平放前⾯,天天做到⾝体好。”这样幼⼉既有
明确的认识⼜能⾃我检查书写姿势是否正确。
⼩学教师在培养孩⼦良好书写习惯时要注重在书写过程中的不断纠正,在书写练习时,根据孩⼦的能⼒差异,重点做个别指导。
安全护航措施
三⼗三、如何开展“1530”安全教育?
为了让孩⼦们充分认识到安全知识的重要性,主动避免和防御各种不安全因素,树⽴安全意识,济南市教育局要求学校、幼⼉园开展好“1530安全教育”。“1530安全教育”是指每天放学(离园)前1分钟,每周放学(离园)前5分钟,每个节假⽇分钟,对孩⼦们进⾏安全知识讲解和安全提醒。做好“1530安全教育”⼀要教师提前备课,有计划的开展;⼆要保放假前30分钟,对孩⼦们进⾏安全知识讲解和安全提醒。
证教育的时间,长期坚持;三要保证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孩⼦们的⽣活;四要运⽤多种教育⼿段和形式,提⾼教育成效。教师应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位,逐步培养幼⼉的⾃我保护意识。
三⼗四、如何禁⽌孩⼦不带危险物品⼊园或⼊校?
幼⼉园禁⽌幼⼉携带⼀切物品⼊园。教师在每⽇晨检环节中,应有意识的与幼⼉进⾏交流,看是否携带零⾷、饮料、玩具等幼⼉园禁⽌幼⼉携带⼀切物品⼊园。
其他东西⼊园,如有发现,教师应先代为保管,与家长做好交流⼯作。
⼩学禁⽌学⽣携带与学习⽆关的⼀切东西⼊校,如⽔果⼑、玩具等物品。
三⼗五、如何指导幼⼉安全使⽤学习⽤品?
教师在集体活动中,组织幼⼉学习正确使⽤剪⼑的⽅法,如在剪⼑⼀开⼀合时注意不要剪到⾃⼰的⼿,更不能⽤剪⼑随意玩耍;知道铅笔使⽤的安全事项,如铅笔不要削的过于锋利,铅笔头不能冲着别⼈等。在幼⼉操作使⽤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完后要收好,不随意摆放。
三⼗六、如何教育幼⼉正确应对陌⽣⼈?
在幼⼉园⾥,教师要加强对幼⼉进⾏安全教育,如教育幼⼉独⾃在家时,不给陌⽣⼈开门;不吃陌⽣⼈给的零⾷;不跟陌⽣⼈⾛等,也可采⽤情境表演等形式模拟再现如何应对陌⽣⼈。
在⼩学⾥,教师教育学⽣上放学路上不要和陌⽣⼈搭讪。如路上遇到特殊情况,要沉着冷静,可拨打家⼈电话,求助路⼈、警察,学会保护⾃⼰不受伤害。
三⼗七、如何针对幼⼩衔接⼯作与家长进⾏沟通?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式与家长保持联系,除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家长进课堂等形式,也可以利⽤便条、电话、短信、⽹络等个别交流的⽅法,及时与家长互通信息,引导家长参与到幼⼩衔接⼯作中来,使双⽅及时地、更多地了解幼⼉在幼⼉园、家庭中的⼀些表现,达成家园共育的美好愿景。
三⼗⼋、如何向家长客观地反映幼⼉在园表现?
教师要细⼼观察幼⼉在园⼀⽇⽣活中的表现,有效指导每⼀位幼⼉,以真诚的态度、真实的表述、⿎励的⼝吻向家长介绍教师要细⼼观察幼⼉在园⼀⽇⽣活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