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的,阅读感悟
《眼镜》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小说,主要人物有三个:爱溜墙根的近视眼宋修身、车夫王四和家里开着小杂货铺的小赵。
要红包的图片宋修身虽然学着科学,可是在日常生活上“不管什么科学不科学的那一套”。“越戴镜子眼越坏”,他信这个。虽说有对儿近视眼,眼镜却是能不戴就不戴,所以他的镜子常常是在手里拿着。——明知道这个法子不保险,却也只能拿着,他的口袋里装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根本容不下一副眼镜。
饮鸩
本打算把盒子放在袋里,可是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有空地方:笔记本,手绢,铅笔,橡皮,两个小瓶,一块吃剩下的烧饼,都占住了地盘。还是这么拿着吧,小心一点好了;好在盒子即使掉在地上也会有响声的。
带着几分小心,几分侥幸,终于还是把眼镜弄丢了!回去也不到,于是,他心里别扭透了,先是“掏出那块干烧饼狠命地摔在校门上”,然后是心里怨恨途中遇上的同学、汽车,怪世道不好,怪车夫……怨天恨地。
大仲马简介宋修身没了眼镜,成天唉声叹气,觉得生命没有着落,最后,课也不去上了。
宋修身的眼镜到底谁捡到了?车夫王四。他本想告诉一声,可是一想到宋修身“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话到嘴边又回去了。“学生反正比拉车的阔”。
王四不仅没有把眼镜还给宋修身,还极力说服并不近视的小赵收下这副近视眼镜。小赵戴上镜子发晕,却又受着“体面”的诱惑。
“戴惯就好了!”王四觉得只有这一句还像话。
小赵戴上近视眼镜,眼前模糊一片,可是他不肯摘下来了,这是体面的象征,有“掌柜的”范儿。他宁肯相信王四说的——戴惯就好了。
刚一拐弯,猛地听见一声喇叭。他看不清,不知往哪面儿躲。他急于摘镜子……学校附近,这些日子了,不见了溜墙根的近视学生,不见了小赵,不见了王四。“王四这些日子老在城南搁车。”李六告诉大家。
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作者只含蓄地交代了三个人物的不同结局:“学校附近,这些日子了,不见了溜墙根的近视学生,不见了小赵,不见了王四。”一场“眼镜风波”至此落幕。
小说中三个人物各自的性格造成了他们的不同结局。宋修身丢失眼镜后寻而不得,不去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而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甚至不去上课,可见他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
引经据典的解释
王四因为宋修身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就把对方丢失的眼镜据为己有,可谓自私自利。小赵本没有近视,王四极力劝他“戴惯就好了”,只从个人利益出发,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
小赵为了讲体面,不顾自己并不近视的事实而接受王四的眼镜,可谓虚荣心十足。
“眼镜”既是全文的线索,也是作者用来刻画人物的道具,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在“眼镜”事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它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不同的人在“眼镜”面前不同的表现 ,含蓄地揭示了不同的人性特点。
顽廉懦立文中多用短句,干净利索;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极具个性的语言描写,这些是我最欣赏的部分。老舍先生的文字具有亲和力,令人仿佛置身于热闹的市井之中,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先生的中短篇小说选集,《眼镜》为其中一篇。一副普通的眼镜,折射出耐人寻味的人性特点,值得一读,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