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文本解读(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侯德重
《五彩池》这篇文章不能称之为经典,它更适合作为一篇指导学生习作的例文。
文章开头以奶奶讲的神话故事开头,虽然老套,但它却在教给孩子们一种文章的写法。故事,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的,就故事本身而言,就可以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文章中的故事,往往都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故事。故事中“五彩的瑶池”是多么神奇,现实中的小读者也一定和作者一样对瑶池无限向往吧。不用遗憾,因为作者紧接着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有那样神奇的五彩池。那神奇的五彩池到底是怎样的?自然想读一读,看一看。这样写,就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
不同的版本,开头的写法也不相同:
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儿,我却当作了真
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池边去看看。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选读课文绷的读音]         
微博怎么去水印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来到四川的“黄龙寺有个性的网名——王者荣耀的图片九寨沟”风景区游览,一下子就被五彩池奇异的景象迷住了。
洛神赋图是谁的作品
--[沪教版第七册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出示上面两段文字,同样都是《五彩池》的第一段,反复让学生对比读一读,可以发现,内容不同,所表达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第一段文字,通过引用神话故事,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而第二段文字则简洁明了,开门见山。至于,哪一种方式开头比较好,老师也不需要给出明确的答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就好。
神奇的五彩池究竟是怎样的呢?
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这段文字很容易发现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除此以外,这段文字的描写方法也值得玩味。学生在描写事物或景物时,往往角度单一,而这段文字从五彩池的多个角度进行描写: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这是从数量而言;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小深不过一丈,这是从大小、深浅的角度来写,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这是从形状来描写。
从数量、大小、深浅、形状多个角度描写,就把五彩池在脑海中立体的呈现出来了。例如《种一片太阳花》中对太阳花的描写的那段文字亦是如此: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蓝、白、粉,一齐开放。一块绿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
不过,对学生而言,仅仅把“多角度描写”告诉他们,还是显得有些空洞。重在要让学生明
白,从颜、形状、大小……这些点都可以去描写,而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如何观察。还有一点,就是这段文字是由看到的,再到想像的,如此穿插的来写的。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写作技巧。
此处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品析《五彩池》语句的基础上,出示一幅太阳花、荷花的图片,设计一个小练笔,对学生进行迁移训练。
爱国影片观后感
不过,这样的五彩池仍然不足以称得上神奇。
不着急。品读第三段文字就会发现,这段文字的中心词就是“神奇”。奇在何处?其奇有三:其一,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却不同了。其二,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上层是咖啡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其三,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也没有。
如此之奇,可谓神矣,故曰神奇。
神奇的五彩池,奇在水,它的水比天上的瑶池更美,瑶池只不过五种颜,而五彩池的颜却丰富多了,有咖啡、柠檬黄、天蓝、橄榄绿……
柠檬黄、橄榄绿,描写颜的词又是极有特点的,都是以物来描摹颜,像这类的词语比较多,如:金黄、米黄、象牙白等。
读到此处,读者也难免心生疑问。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呈现不同的颜呢?作者娓娓道来,原因有三:其一,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其二,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彩。其三,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