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滋味长
铜山区棠张镇中心幼儿园年少白发 窦金英
记得爷爷在世的时候,经常夸我小时候爱看书。说起来是有些印象:夏天晒粮食,我拿着一本书坐在树荫下,一边看书,一边看鸡、鸟之类的小动物。往往是它们吃饱了我还没有发觉。五年级毕业时,我从好朋友那儿借到一本记录吴越之战的书,我一口气把书看完了还不过瘾,又重看了一遍。后来我对历史课就有了一种特别的兴趣。印象更深的是初中时每隔一段时间出现校园里的书摊,而其中的《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是我的最爱。里面一篇篇精彩的文字陪伴我度过那些苦涩、单调的日子。
女同性 说起来有些惭愧,后来进入师范学校却没有抓住机会,好好读书。工作以后又以工作太忙为由,读书甚少。偶尔得到一本好书,也只是匆匆翻阅,难得静下心来深入阅读,更不要说做笔记。直到40赤壁之战电影岁生日那天我听了一场报告,我才幡然醒悟:起点本相同,只因意不足,相差已很远。于是,我在心中告诉自己:我要阅读。我给自己起了网名:一棵树。我知道,我不会成为苍天大树,但我的心中可以有成为大树的梦想。我甚至不知天高地厚地联想到杨绛先生为了尊重原著翻译《堂吉诃德》,40岁才开始学习西班牙语。经过十年的努力,成就了
迄今为止无人超越的《堂吉诃德》的翻译。相比之下,我的困难实在太小了。于是,我开始了人生的二次阅读。
喧嚣中,阅读给自己的心灵世界留一方领地。胃烧心是什么感觉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个体都像是驶上高速道路的车辆,挂足档,加满油,不遗余力地行驶在快车道上,至于我要去哪里,为什么要去那里,根本无暇思考,更是来不及欣赏沿途的风光。而阅读恰恰是给我们忙碌的心松绑,给迷茫的双眼擦去眼前的雾霭,让我们明白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有很多种,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自己,更不要忽略了周围的人。
《西南联大纪实》是最让我感动的一本书,是我伴着泪水读完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西南联大的老师们在世界上办学条件最艰苦的环境下的生活、工作状态。他们吃的是掺着老鼠屎的糙米,住的是距离上课地十几里的农家茅屋,上课用的教室是冬凉夏热的铁皮屋,时不时的还要躲避日机的轰炸。最让我难忘的是华罗庚生日时,妻子煮了一个鸡蛋,华罗庚只吃了其中的五分之一,另外四份留给了自己的孩子,但他在搭于空中的牛棚上,在蚊虫的叮咬中完成了30多万字的数学论著。在许多人眼中至情至圣的
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因为没有过冬的衣物,把口袋里仅剩的几个零钱凑在一起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不要的破毛毡套穿在西装的外面。国学大师陈寅恪因营养严重不良导致眼睛失明,闻一多一家六口人与别人合租十四平米的茅草屋,每天晚上还要办公到深夜……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的老师们却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杨振宁、李政道从这里走上了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邓稼先、朱光亚、叶篤正成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思考。我明白今天的我们 不需要去刻意过这种艰苦的生活,但是我们需要这种面对困难的勇气、毅力和国家危难时的担当。
《感动中国》作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我是每年都看的,每一次的收看都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次洗礼。《感动的力量》是栏目组2012年底推出的 一本书。书中汇集了《感动中国》栏目十年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的个人和体。他们中有功勋卓著的大人物,如袁隆平、钱学森、罗阳等,也有唐山农民兄弟、洗脚妹刘丽这样的草根。他们身份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但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动是相同的,他们代表着正义、公平、善良、坚强、廉洁、孝俤……它们聚合在一起就是感动的力量,感动着、影响着我们。阅读此书时我做了大量的圈画。读完后,我把它送给了女儿,不仅因为《感动中国》的人物颁奖词字字珠玑、力透纸背,值得女儿一学,更重要的是我想让女儿,这个90后的孩子明白在今天这个
社会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坚守着传统的道德标准,以自己的行动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竭尽所能,奉献自己。他们就是鲁迅所说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埋头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我更想让女儿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发光体,都可以为他人送去或微或强的光芒。无数的光芒就汇成了温暖社会的暖流,这就是正能量。
迷茫时,阅读为我指明方向。当初我转岗到相对陌生的幼儿教育领地,一段时间里情绪有些低落。一天家长会后,一位家长打电话过来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是一位重视孩子教育的妈妈。电话中,她问到了许多问题,我就自己所知道的耐心地予以解答。结束时,她连声道谢。我的心中莫名地温暖起来,多日来心中的不悦消失了。我突然感觉到我还是可以发挥作用的。我也意识到我的解答来自于平时对教育书籍的阅读积累,特别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可操作性。还有《卡尔威特的教育智慧》更是让我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之后为了更好的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教指导,我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又重新阅读两边,并作了读书笔记。在接触幼儿教育一年后,我发现男孩子接触较多的家长是妈妈和爷爷、奶奶。有许多男孩子在童年与爸爸接触的相当少。恰在这时,我看到了孙云晓老师的《拯救男孩》、《孩子,别慌》两本书。我认真地阅读
了这两本书,它们帮助我认识到男孩危机已经存在,不是危言耸听。书中分析男孩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此时,我意识到有义务帮助家长正确地认识男孩的特点 ,根据特点实施正确地教育。于是在与家长聊天、沟通地时候,我就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也得到了家长的配合和认可。如今,我在《徐州幼教》已发表三篇教育随笔。可以说是阅读帮助我再次到人生前行的目标。
生活中,阅读给我一份自信。我喜欢读书,更喜欢读杂书。我总认为阅读如同饮食。我们不能断然决然地说哪一样食品更好,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丰富、均衡的营养。鲁迅说:“读书如同蜜蜂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
我喜欢读毕淑敏的散文,从她细腻、情感丰富的文字中,我明白了何为美丽的现代女性。美丽的现代女性是智慧的,智慧是女人的贴身黄金软甲,救了自身才可以救别人。美丽的现代女性应该是善良的,善良的女性赋有净化灵魂的使命,是人类温情的源泉。美丽的现代女性还应该拥有一件永久的化妆品好友印象——气质,而阅读恰恰可以改变气质。
我喜欢读周国平的散文。读他的散文就如同一位智者对话,会引发你的理性思考。思考如何处理自己的婚姻家庭、亲情、友情,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我特别赞同他的一个观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点:人的命运是有环境和性格两个因素决定的。环境决定了你会遇到什么样的机会,性格决定了你面对机会时的态度。环境不容易改变,所以要想拥有幸福的生活一定要有好的性格。
我还喜欢读《新华日报》的B版。从这一板块,我能帮助面临高考的女儿搜集写作素材,自己也可以及时了解热点、焦点的新闻。尤其是每周二的《读书》栏目,有哲言慧语的欣赏,有美文阅读,还有好书推荐。2013年购得的《江城》、《看见》两本书就是出自《新华日报》评选出来的2012年最受读者喜欢的十本书。这些五花八门的阅读充实了我的内心,开扩了我的眼界。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我也多了一份从容、果断。这从容和果断又给了我自信。
杨绛先生把读书看成是拜师访友,没有任何的功利,优雅闲适。苏格拉底对于读书另有高论:一册好书,能够引诱他走遍全世界。我们足迹不能到达的地方,书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异域风情,穿越时间的隧道,听先贤讲学,品经典故事。在我们已经解决“布衣暖”和“菜根香”的基础上,我们不妨进入“读书滋味长”的境界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