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
第一节概述☆☆☆☆
一、“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二、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从个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
内容,提出文学应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和研究。
◆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有《鸽子》、《月夜》、《相隔
一层纸》等。
三、“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
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文学研究会的理论批评家有沈雁冰和郑振铎。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
等,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主观个人抒情彩。
3、湖畔诗社: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代表成员有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
峰等,出版诗集《湖畔》、《蕙的风》、《春的歌集》;多歌唱大自然、友情和爱情,是五四个性解放的表现。
4、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1927年在上海筹办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是
一个自由主义文学作家的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影响较深,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
5、语丝社:创办于1924年11月,因《语丝》周刊而闻名;
主要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
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
◆沉钟社:成立于1924 年,鲁迅寓之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
体”。
四、“五四”文学革命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的主要内容?
发生:①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提出了著名的“八事”、“三大主义”。
②随后在《新青年》上展开了文学革命的讨论。
内容:①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②反对封建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提倡表现世间普通男女悲欢的“国民文学”,“平民文学”,表现个性解放的“人的文学”;
大张伟奋斗③反对“桐城谬种”、“选学妖孽”,反对一切拟古、师古的形式主义,提倡真实地描写人生、反映社会问题的“写实文学”。
五、“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
(1)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2)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被“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为艺术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观念所取代。
(3)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创作方法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4)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六、“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
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了对林纾为代表的守旧分子的斗争。林纾写了《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大加讨伐,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又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咒骂文学革命人物。新文化的先驱蔡元培、李大钊和鲁迅都对林纾进行了
批驳。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梅光迪、吴宓等创办的《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
第二节鲁迅☆☆☆☆☆
一、鲁迅文学创作概况
(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
水墨书法抒情散文集《野草》;
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
(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
二、《狂人日记》:
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
零基础英语学习音标三、《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1、在《阿Q正传》中,作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作品通过对阿Q的遭遇和阿Q式的革命的描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
2、《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画出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
四、《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
胶水的成分《阿Q正传》具有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是外冷内热,作者将思想启蒙者的高度热情,在小说中转化为对阿Q的痛苦生活、愚昧无知和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转化为对辛亥革命中途天折的无比痛惜,转化为对赵太爷、假洋鬼子之流凶残暴虐、横行乡里的憎恶、鄙视;
二是以讽抒情,作者以讽刺手法批判了阿Q的落后、麻木和精神胜利法,鞭挞了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人的凶残、卑劣,谴责了知县大老爷、把总、“民政帮办”的反动实质,而其讽刺,又贵在旨微面语婉,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同时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
三是形喜实悲,作品展示了阿Q种种可笑的行径,未庄人的种种可笑可愿等一出出喜剧,但在这种喜剧性场面后面却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我们在被那些喜剧场面引得发笑的同时,又总是有一股无情的力量,把我们的笑变成一种含泪的笑,作品这种形喜实悲的悲密剧彩,正是作品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呐喊》、《彷徨》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总主题,几乎贯穿在他的《呐喊》《彷徨》的每篇小说中;如:①《孔乙己》《白光》通过对孔乙己和陈士斌的悲剧命运,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②《明天》《祝福》通过对中国农村妇女命运的揭示,深入而具体地写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③《药》《阿Q正传》等作品从更深层次揭示了封建思想意识和封建愚民政策的“吃人”。
艺术特:(1)在创作方法上,鲁迅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①《孔乙己》《明天》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②《狂人日记》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③《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在某些局部又带有心理剖析的laohu
闲情偶寄芙蕖
彩。
(3)在艺术风格上,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的抒情小说和杰出的讽刺小说,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
(4)在格式上,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有头有尾、单线叙述的格式;①《狂人日记》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的叙述方式;②《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段的方式来概括人的一生;③ 《药》从事件中途起笔。
(5)在情节的提炼和设置方面,鲁迅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严格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的人物性格的需要来设置和提炼情节,注意情节的深刻蕴涵;
(6)在塑造人物方面:①鲁迅注重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②鲁迅强调写出人物的灵魂,因此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通过眼睛来画出一个人的特点。③鲁迅在写人物时,还注重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④鲁迅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还特别注重将人物摆在一定的环境中来加以表现,这种环境大到时代背景,小到人物具体生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氛围,从而使作品对人物性格形象原因的揭示和对人物性格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揭示都得到了强化。总之,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一方面大胆借鉴了西洋小说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的长处,从而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
形式。
六、《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意义
鲁迅所写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有各种类型,其中有以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孔乙己》和《白光》,有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和《肥皂》。
七、《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1、《故事新编》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
2、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