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鲁迅(二)
本章重点:
其他知识点:
1.鲁迅杂文的意义。
2.《故事新编》的艺术创新。
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1.杂文片段选读
“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自己的本领只是‘幸免’。”
“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长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2.杂文代表作品
《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花边文学》《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及《附集》
3.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1)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及时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做出反应与评判,也就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是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2)鲁迅杂文是未经规范的自由的文体,充分发挥了鲁迅不拘一格的创造力,是极具个人性又有现代性特征的艺术品。
无体之文
“我们试去查一通美国的‘文学概论’或中国什么大学的讲义,的确,总不能发现一种叫做杂文的东西。”
“无忌地出入于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心理、民俗、人类学、政治学、文化学,以至自然科学……等各门学科,无拘地表现自己的大愤怒,大憎恶,大轻蔑与大欢喜,将各种艺术形式——诗的、戏剧的、小说的、散文的、绘画的,以至音乐的……熔为一炉。”
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
(1)杂文的任务: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
“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
《热风》:“五四”时期对封建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
《坟》:“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五卅”运动与“三一八”惨案中对残杀中国人民与青年学生的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而已集》:大革命失败后对于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的抗击
《三闲集》: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二心集》:30年代初对国民党政府支持的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与“第三种人”、论语派等的诘难
《花边文学》、《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对以上海为中心的3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商业社会的透视与批判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以及儒、道各家的重新审视与清理
《且介亭杂文末编》及《附集》:对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专政的抗议,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路线的反击
(2)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急促的近义词
木百叶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恕道、中庸
“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
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倘使我没有这笔,也就是被欺侮到赴诉无门的一个;我觉悟了,所以要常用。”
真的知识阶级
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他们准备着将来的牺牲。
要是发表意见,就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真的知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
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
首在立人
(3)批判的锋芒:对人的奴役与压迫
民族、阶级、男性对女性、老人对少年、知识垄断、对知识的压迫、强者对弱者、社会对个人、多数对少数
2.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简历制作教程
(1)揭示隐蔽的,甚至自身也未必完全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
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依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论他妈的》
男人扮女人: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
中庸之道下的病态心理,封建性压抑下的性变态
(2)正面文章反面看:
“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
“例如近几天报章上记载着的要闻罢:一、××军在××血战,杀敌××××××人。二、××谈话:决不与日本直接交涉,仍然不改初衷,抵抗到底。……倘使都当反面文章看,可
就太骇人了。”
(3)另辟蹊径,别出心裁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嵇、阮之毁坏礼教只是表面现象
袁世凯“错杀党人”?
从袁世凯方面看来,是一点没有杀错的,因为他正是一个假革命的反革命者
中国的革命闹成这模样,并不是因为他们“杀错了人”,倒是因为我们看错了人
(4)违反“常规”的联想力(想象力)
在“形”的巨大反差中发现“神”的相通
森林火险《小品文的危机》《隐士》
(5)神圣的戏谑化,高雅的恶俗化
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的循环
杀党人的袁世凯——屠戮青年的蒋介石
嵇、阮——不谈三民主义的真正信徒
3.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
砭锢弊常取类型
叭儿狗:走狗
“它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
染发注意事项“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狗主人的意旨或使嗾。”
“即使无人豢养,饿得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
穷人都狂吠。”
将某人一时一地的言行作为一种典型现象来加以解剖,提炼出一种社会类型
没有私敌,只有公仇
4.鲁迅杂文的主观性
主客体的一种新的融合
心灵的“歌哭”
tif格式“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了下来……,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
《记念刘和珍君》:感情线索
5.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1)语言自由无拘而极富创造力
“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倘使我没有这笔,也就是被欺侮到赴诉无门的一个;我觉悟了,所以要常用。”
“北京是明朝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近官,沿海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
“见一封信,疑心是情书了;闻一声笑,以为是怀春了;只要男人来访,就是情夫;为什么上公园呢,总该是赴密约。”
(2)反规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