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动态
依托主题活动培养中班友善教育的实施策略——以主题活动《爱心小天使》为例
■庞从欢
摘要:友善在幼儿阶段具体表现为尊重与接纳、友爱与互助、分享与合作等方面,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相符合,我们把幼儿阶段的友善定义为亲社会行为。幼儿阶段的友善教育是儿童成长为合格公民所必备的特性,是造就完整健全人格的基础。因此,在幼儿阶段进行友善教育,不仅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更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奠定基础。
关键词: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友善教育
前言:友善教育的活动很容易变成说教的活动,容易变成纸上谈兵的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有效、优质的友善教育活动呢?我们以中班主题活动《爱心小天使》为例进行探讨。
一、初始佳琪,爱心涌动,激发幼儿同情心
我们班小朋友伟伟通过妈妈得知无极县农村的苏佳琪小朋友得了白血病,现在正在省二院住院准备做骨髓移植手术,她的家庭无力负担高昂的手术费。伟伟在班里跟好朋友聊起这件事,于是孩子们到我说:“老师什么是白血病?很严重吗?老师,的头发都掉光了,好可怜啊。老师,每天都要输液不能出去玩,她一定很疼吧?老师,做手术需要很多很多钱吧?我有压岁钱可以给治病。”“老师……”耐心地解答完孩子们的问题,我的眼睛里早已蓄满了泪水。为了佳琪的病情,也为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爱心小天使二、追随幼儿,引发思考,谋划献爱心行动
基于中班幼儿对于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等特点,教师抓住孩子们都想为佳琪出一份力这一着力点,追随鼓励幼儿的想法,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把想法变成现实。为此我们展开了讨论“如何帮助佳琪?”“怎样靠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们开始思考,经过分组讨论、投票,我们决定用捐款和义卖的形式来筹款减轻的经济负担;用心制作暖心卡片,给加油打气。这时孩子们从情感上同情佳琪逐步发展为行动上的帮助。
三、榜样力量,家园合力,推动活动进行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义卖活动的筹划中,家长和教师做出了榜样示范作用。当我把孩子们讨论的过程及结果发到班级里时,伟伟的爸爸主动说可以帮助我们制作易拉宝代替孩子们手绘海报,更便于向其他班宣传我们的活动;为了保证义卖当天活动顺利进行,哲哲妈妈早上5点钟起床先做出一些棉花糖;男男妈妈身怀有孕,她
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去南三条挑选商品来补充我们的义卖空缺;幼儿园老师、其他班幼儿、家长也积极地捐款、捐物,好多家长匿名捐款……正是有了这些良好地榜样示范,从班级到幼儿园,所有的孩子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偿拿出自己毛绒玩具、图书、玩具用作义卖商品。
四、活动中感受,实践中体验,人性本善
小玉收拾了一大堆绘本和娃娃,边收拾边说这个小兔子卖
了给换钱,这个小熊卖了换钱,这个娃娃也卖了……临出门的时候又反悔舍不得卖了,她把东西往屋里一扔,“彭”得一声关上门拉着妈妈往外走。走到半路又后悔了,缠着妈妈返回去拿,说娃娃卖了钱就有钱治病了。嫣嫣有一盒特别漂亮的公主耳环,是妈妈为了奖励她刚刚买的,自己一次都没舍得戴!当她得知义卖商品不足时,自己皱着眉头撅着嘴几次把耳环拿出来又放回去。内心里取与舍进行着激烈的拉锯战,既想要帮助佳琪又舍不得自己心爱的耳环。但是在义卖当天,我看到她拿着整盒耳环走进教室,显然最后爱占了上风。
五、善款送达,真心祝福,泪目感谢
活动结束后我们筹得善款总额多达9282元。这个数字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第二天我和几位家长代表带着小朋友老师和家长的祝福与爱心去医院看望佳琪。那天佳琪精神不错,我跟她进行了简单的沟通,把孩子们的祝福卡片给她看,祝福她早日康复。佳琪笑得很开心。当爸爸看到我们带来的善款和小朋友们亲手制作的贺卡时,泪流满面,嘴里不住得说
着“谢谢,谢谢”。为了对各班家长、小朋友表示感谢,我们不但及时公布了善款金额,还给每班各写了感谢信。把送达善款的过程录制了小视频发放到各班级里,做到善款的公开通明,让家长和孩子们放心,同时转达了佳琪爸爸对小朋友和家长们的感谢。
六、爱心回顾,动情反馈,让关爱与分享根植于幼童心灵
从医院回来后,我组织孩子们观看了我拍的照片和视频,当孩子们知道恢复不错时都很开心。晴儿问我:“庞老师,佳琪什么时候能过来我们玩啊?”“得等到病好了。”“可是治病已经没有钱了,她没钱坐车过来啊?”“可以让我妈妈开车去接她,我妈妈开车送过她同事回家。”“我爸爸也可以开车去接她。”“好的,庞老师会转告佳琪小朋友们的心意。”看完我和佳琪通话的小视频,嫣嫣说:“老师我很喜欢你和说话的声音,我觉得很美好。你说她会很快好起来的。我也希望她快点好起来。”一句话,我的眼泪瞬间溢出眼眶。整个活动中,我看到了幼儿富有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七、结语
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陪伴者、引领者,培养幼儿的友善行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情感先行、行动在后、认知伴随的原则,从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出发,树立榜样激发幼儿内驱力,开展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让活动的目的回归幼儿发展本身。从而提高幼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最终由“他律”转为“自律”,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参考文献
李玉兰.幼儿教育中友善行为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7(48):226.
(作者单位:河北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8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