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的雅号大全
诗仙李白
诗圣诗仙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称“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在长安游历时结识贺知章,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后世人沿用此称呼。又因为李白的诗多浪漫俊逸,故而得雅号“诗仙”。
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为他曾出任工部员外郎、右拾遗,故世称“杜工部”、“杜拾遗”、“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在世之时就被称为诗仙不同,杜甫随着爱国主义情怀不断被重视,终于在明朝被尊为“诗圣”。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因为其诗歌内容多表现安史之乱后的民生疾苦,故其诗又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白居易因处境年岁不同而诗风多变,《琵琶行》、《卖炭翁》等都是其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代表,《长恨歌》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的爱情观,也有一定的讽谏作用。苏轼曾言“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其中的“白”即为白居易,然而其后来却常以白居易自比,“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杜甫作有“饮中八仙歌”;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亦长于草书。其诗风特异、清新俊丽、不拘一格、不宗古法,故有“诗狂”之称。
诗骨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约公元702),字伯玉,初唐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其最有代表性的诗歌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继承初唐四杰在诗风上所追求的充实,一改初唐时期宫廷诗和应制诗中的陈腐,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为盛唐时期诗歌有重大影响,故而后人称之为“诗骨”。
诗杰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等。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同时,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在诗风上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等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经陈子昂等人的努力,诗歌在盛唐终于走上了巅峰。由于王勃在诗风上做出的贡献,和自身在诗歌中
的成就,被后世尊为“诗杰”。
诗星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孟浩然交友甚广,与当时的高官文人譬如张九龄、李白、杜甫、王维等人交往频繁。唐卢延让《吊孟浩然》诗云:“高据襄阳播盛名,问人人道是诗星。”清代文人陆风藻 在其《小知录》里说“诗星孟浩然也”因此孟浩然又有“诗星”之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