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1:紫藤萝瀑布 宗璞 pú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瀑pù布 迸bèng溅 忍俊不禁jīn
盘虬qiú卧龙 伶仃líng dīng 绽zhàn放
穗suì 伫zhù立 仙露琼浆qióng 沉浸jìn
2.解词。
(1)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2)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二、重点句子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三、文学常识
2.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2: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 纳罕hǎn 峭qìao壁 目眩xuàn
颤chàn抖 闷mēn热 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 诫 瘦骨(lín xún) 嶙峋
小心(yìyì) 翼翼 (sǒng) 耸立
3.解词。
(1) 纳罕:惊奇,诧异。
(2)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3:短文两篇
蝉 小思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收敛(liǎn):收拢,合拢。
聒聒( guō):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宽恕( shù):宽容饶恕。
2、作者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香港文纵》《日影行》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3、蝉的生命意义的内涵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解读
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4、文中能体现蝉生命的短暂词语有哪些?
才 就只有 就活
5、《蝉》是按怎样的思路来结构文章的?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先抑后扬
6、作者写蝉,先抑后扬。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写病蝉,写它的微弱、细小,又是一抑。
• 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好好地活着
7、语句体会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烦人的聒聒” ?
照应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但已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
贝壳 席慕蓉
1、作者简介
席慕容,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的奥秘。
主要作品: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三弦》 、《生命的滋味》、《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2、《贝壳》写了哪两个部分的内容?
主要写捡贝壳及贝壳的精美,并对这一卑微生命发出了感慨。
3、《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4、、“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用反问表达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5、《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执著和单纯的
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 《蝉》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4: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 诱yòu惑 喧xuān腾
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化石吟 (huàn) 幻想 (shùn) 瞬间 (níng)凝成
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
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5:虽有佳肴 《礼记》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佳肴(jiā 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 (即使) 旨 (甘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 困 (不通,理解不了) 是故(所以)自强 (自我勉励 ) 自反(反省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 (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