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怎样写好照应
作者:洪莉平
一、设计理念:
让凝固的知识变成流动的智慧。
二、训练重点:
1、了解照应的常见种类及方法。
2、能根据写作需要和个人水平选择适合的照应法。
三、训练难点:
1、如何选用合适的照应法。
2、如何使文章标题和内容相互照应。
四、知识链接
1、什么是照应
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简单地说,就是后文所讲之事前文有所提及;前文所提之事,后文有所关涉。
照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合理的组织、使用、安排材料,达到前有伏笔,后有交代,上挂下连,浑然一体的写作效果。
2、照应的种类
①题文照应
文章标题与内容相互照应。
②首尾照应
让闺蜜感动到哭的留言
文章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
③文内照应
文章具体内容之间的相互照应。
3、照应的方法
1、自然式照应
以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或事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为文章的写作顺序,使其形成自然的照应。
2、反复式照应
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场景、语句甚至修辞手法在文中反复出现,起到相互照应的作用。比如《梅花魂》一文就用“梅花”这一主体,通过“故乡的梅花”,“墨梅图”,“梅花手绢”等具体事物来表现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切热爱和眷恋之情。
3、悬念式照应
用悬念作为整篇文章的线索。全文可以只有一个悬念,也可以多个悬念接力出现,从标题开始就充分运用文字的模糊性调动读者的阅读欲望,随着文章的层层深入,原有的悬念被打开,新的悬念又不断被创造,直至结束,依然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五、美文赏析
梦回
作者:洪莉平
八月,江南的一处古宅。我提着一串刚熟透的翡翠绿的葡萄,叫醒有些年头的石板路,也许它早醒着了。我总感觉上了年头的东西像上了年纪的人是不太会睡的,只是因为经历了太多,对什么都不太提得起兴趣,累不累都只是闭着眼养神,随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去闹腾。
晨光越过不可一视的影壁,像个老了的小丫鬟依然用心的为这座辉煌过百年的豪宅梳洗。一个被劣质黄酒醉的终日不醒的老头,伛偻着腰,吱哑一声打开了一扇明显是后来换过又裂了很多缝不再威风凛凛的大门。我猜想不出这扇门的前辈们在281年前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伴着一种什么样的声响被一个什么样的身影推开。
只是这样的早晨,这样的石板路和这样的一所宅子还有这样的一个老头,让我这个从小就被一种莫名的漂泊感纠缠的人不由自主地开始做梦。虽然我刚醒,早餐在胃里都还没来得
及消化。可是我分明又把自己带入了梦境。
梦里,也是这样的夏天,爸爸卸下大门板,放倒在浇过井水已经凉透的院子里。一边享受从门前池塘里吹来的凉风,一边听那些关于家的传奇和故事。在这样的故事里慢慢地明白自己是一个移民。家在一个叫淳安的小地方。小小的心里渐渐地感觉自己的“不同寻常”,也忽然明白为什么学校里同龄孩子说的话我都听不懂。我努力地学习他们的语言,却还是会时不时收获一场哄笑,因为那不够纯正的发音。原来我的家不在这里。于是更留心去记故事里家的样子。灰的瓦,白的墙,还有高高的马头墙,一个不大不小的天井,冬时看雪,春来听雨,东西厢房里早已没有可供使唤的丫头,只堆了一些杂物。不染纤尘的青石板路,一直沿伸到村外的小溪。奶奶的小脚在这样的路上摇晃像总在漂泊的后来。这就是记忆、想像以及故事拼凑出的家的影像。
欣喜的以为淳安便是家了,长大了去淳安就没有人会笑话我了。可爸爸却在某个黄昏告诉我——我们本不是淳安的。我们在淳安的时间也一样很短。听爷爷的爷爷说,我们是福建人。有一年,一个福建人到淳安做知县,我们家祖上正好是知县的家仆,便随知县到了淳安。就是这洪姓也是知县感念先祖的忠诚特意赐的,我们本该姓孔。我听得蒙了。原以为
我得到家的,不曾想到的也不是家了。爸爸后来还告诉我,其实我们在福建的时间也不长,听太公的太公说,我们的祖先生活在西北的敦煌郡,曾经是那的名门望族。敦煌郡与现今的敦煌有没有关系,又是一桩无头的悬案了。
家,于我是一个梦,梦只在夜里,我不想再了。我觉得我已经可以接受任何一个地方作为我的家了。谁知梦就像影子,你它的时候它不在,你不去想了,它却总踩着你的脚后跟,让你不得不回头去看。就像今天江南的这所古宅,那些精美的砖雕还在讲述曾经的荣华,而裂着缝的门,弯着腰的老头却告诉你,一切都过去,过去了。像那个故事里的家留在故事里了,只有爸爸那深深浅浅的叹息还会在脑海里盘旋。我是正从梦里醒来回到现实还是从现实中走回到梦里,我是真得说不清了。
(从标题开始就迷漫着一种欲说还休,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现实与记忆的交差重叠,不仅为想像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让“梦”的氛围越发浓厚。“回家”的诉求在一片朦胧的梦境中那样强烈,又那样无助。全文没有一脉相承的具体情节,反复出现的“古宅”,“老人”,“石板路”,“家”成了连缀全文的使者,看似毫无章法的内容背后,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回家,哪怕家只在梦里。)
六、对话作者:
师:《梦回》是我本人的作品,所以特意安排了“对话作者”这个环节。我希望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让你们对如何写好文章的照应有更为具体的认识。
1:请问你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什么样的照应方法。
师:照应方法是为了知识点讲解的需要,归纳、整理出来的,真实的写作过程中,运用往往要复杂灵活的多。拿《梦回》来说,它既有反复式的照应,如“家”在文中就多次提及,也有悬念式照应,从标题“梦回”的准确含义到后来“我”的家到底在哪里,“我”能不能回得去,这一系列的疑问都处在一种破解,生成的循环过程中。
2:这篇文章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你能说说吗?
师:是真的,又都不是真的,正所谓三分真实,七分演绎。真实的部分一句话就可以说完——20108月的一天清晨,我买了一串绿葡萄回民居苑看以前的同事,望着晨光中的古建筑和开门人阿张,想起了自己的梦里老家。
3: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怎么会变成一篇这样长的文章。
师:对于你们来说,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已经很长了,对于一个用文字说话的人来说,这只是一段很小的情绪。
4: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长一点?
师:我想这是另一种照应。作者体验的深入与文章长短之间的照应。很多文章之所以写不长,往往是因为作者只是匆忙地想告诉读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如前所说,如果只是单纯地交代一件事的话,这篇文章里一句话就结束了。“梦回”写得这么长,是因为我想借题发挥来表达我心底积压多年的情感。
5:你是如何来选择照应方法的?
师:写作的过程和解读的过程往往并不一致。解读的过程你会看到很多写作的技法,写作的过程往往不太会事先给自己一个很明确的框框,说我要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梦回》是我2010年的作品,那时我还不知道有重复式照应,悬念式照应这些说法。我只是想营造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场景,让“回家”这种最朴素的愿意变得扑朔迷离,并以此来展现移民对“家”的情感。
6:你的意思是学习写作方法没有意义吗?
师:我不认为是这样。的确,很多知识在成为知识之前就被我们运用了,正如我在不知道“重复式照样”的时候运用了“重复式照应”一样。知识与实践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实践孕育了知识,知识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我们不能说反正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我就只管埋头实践,不学知识了。如果真是这样,大家今天也就不会坐在这里了。
7:那学文章的照应方法有什么用呢?
师:至少有两点。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比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对某些事物特别有感觉,看到它总会引发一系列联想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容易想到,如果要写这方面的文章可以用“重复式照应”法,使文章更加连贯。二、它为文章的修改提供了依据。我们总会有一些整体感不强,连贯性不好的习作,如果你学过文章的照应法就要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的多。
师:好,今天的交流就先到这里结束!接下来,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照应法,来重新写一写“一件难忘的事”。类似的场景或类似的话语,总能引发我们的回忆,借着这次的机会,好好梳理一下,哪些场景,哪些话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难忘的事。
乘火车七、牛刀小试:
题目
评价
党员入党程序檀字怎么读
红酒g
古诗配画作品
总评
分类评价
文章前后照应,内容连贯。
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
叙述清晰完整,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不超格;写作时专注、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