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方案
1、 食品安全保障方案
(1)食品安全承诺食堂管理方案
1)认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范,设立专职管理员,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2)负责人将严格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义务,确保加工出售的食品卫生安全。
3)服从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对提出的监督意见认真进行整改。
4)加强食品采购索证管理,建立食品原料购销台账制度、严格验收制度,真实记录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及其原料进货渠道和来源,严把食品质量进货关,对所购进的食品要严格检查验收,做到四不进,即:“三无”产品不进;渠道来源不正常的不进;证照不全的不进;无QS认证的不进。
5)坚决杜绝使用来源不明原料和添加剂。
6)严格按操作规范加工食品,严格食品加工环节的管理,消除食物中毒隐患。
7)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容易和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安全的各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执行。
8)建立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工作预案,发生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启动预案,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同时保护好现场,封存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积极配合有关行政部门开展食物中毒事故调查和处理。
9)保证向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对消费者购买的食品如有质量问题,要高度重视,妥善处理,按“三包”法规定进行赔偿。
10)从业人员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和培训合格证明上岗。
(2)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1)餐具、炊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
2)储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和条件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
3)直接入口的食品应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
4)食品加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干净,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5)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6)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7)绝不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①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②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③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的,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④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⑤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⑥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⑦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
8)成品(食物)存放实行“四隔离”
①生与熟隔离;
②成品与半成品隔离;
③食品与杂物、药物;
④食品与天然冰融离。
9)预防食品污染:
①保证食品新鲜,防止腐败。
②彻底清洗减少污染量。
③控制食品的进货量,保持环境卫生,减少污染物。
④彻底杀菌,主要针对生物污染,寄生虫、霉菌,高温100度以上,做到煮熟、煮透。冷荤无法加热的,要用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确保食品的安全。
⑤防止重复污染。
10)食品卫生的关键是五个字:净、透、分、消、密
①净:食品干净,进货渠道干净,固定的商家。
②透:做饭时蒸熟煮透
③分:生熟分开:
人员分工,冷荤、热菜分开;
生熟容器分开;
生熟食品分工。
④消:消毒。有物理和化学两种;
密:密封存放,熟食或直接入口的食品不许退货。
(3)加强食品安全检测
1)检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方可上岗。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展开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3)严格按照餐饮服务监管部门的要求展开必检项目的检测工作,并根据需要展开自选项目的检测工作,并由专人负责填写《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登记表》和《可疑食品处置登记表》,登记表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4)经快速检测认为不合格的食品,要立即停止使用,按要求封存,将样品送往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经检测合格的食品可继续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报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如经快速检测认为不合格的食品数量较少、价值较低且送检费用较高,应在本单位负责人的监督下自行销毁,并做好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