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观看电影常常成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和娱乐方式。每个年级的我们,在观看电影后,都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小学的时候,我们看的电影大多充满了童趣和幻想。记得那部《绿野仙踪》,多萝西在神奇的奥兹国冒险,让我们的心也跟着她一起飞翔。那时的我们,被电影中绚丽多彩的画面所吸引,被那些简单而美好的友谊所感动。我们会为多萝西最终到回家的路而欢呼,也会为胆小的狮子变得勇敢而鼓掌。那时候的观后感,可能只是简单地写下“我喜欢多萝西,她很勇敢”或者“稻草人很聪明,我也要像他一样”。
到了初中,电影的类型开始丰富起来。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关于青春、梦想和成长的电影。比如《歌舞青春》,它讲述了一高中生追逐音乐梦想的故事。影片中的他们充满活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热爱,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这个阶段的观后感,不再只是单纯地表达喜欢或不喜欢,而是开始有了一些对人生的初步思考。我们会写“梦想是需要努力去实现的,不能只停留在幻想中”,或者“朋友之间应该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高中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忙碌,但偶尔观看的电影却能给我们带来片刻的放松和深刻的启示。像《肖申克的救
赎》这样的经典之作,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力量。安迪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用一把小锤子挖通了通往自由的道路。我们从中领悟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不能放弃希望。这时的观后感,更多地是结合自己的学习压力和未来的迷茫,写下“我们就像身处学习的‘监狱’,但只要心怀希望,总有一天能冲破束缚”。
进入大学,电影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我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人性的复杂以及艺术的表达。观看《寄生虫》时,我们被影片中贫富差距所展现出的社会现实所震撼。它让我们思考社会的不公,也让我们意识到知识和努力改变命运的重要性。观后感中,我们会深入分析电影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探讨背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在不同的年级,电影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当时的心态和认知水平。它们不仅带给我们欢乐和感动,还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成长。从最初的简单喜欢,到后来的深入分析,电影观后感见证了我们思想的逐渐成熟。
小学时,电影是我们想象的翅膀,带着我们在梦幻的世界里翱翔;初中时,电影是我们青春的伙伴,陪伴我们一起探索未知;高中时,电影是我们心灵的慰藉,给予我们坚持的力量;大学时,电影是我们思考的引路人,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回顾这些年的观影经历和写下的观后感,仿佛是在翻阅一本成长的相册。每一部电影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每一篇观后感都是那个阶段的真实写照。它们记录了我们从天真无邪到逐渐懂事,从懵懂无知到有了自己的见解。
电影,是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跨越年龄、性别和文化的差异,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而对于我们每个年级的学生来说,它更是一位无声的老师,用独特的方式教导我们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梦想。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继续从电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每一次的观影都成为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篇观后感都成为成长的见证。让电影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让我们在光影的世界中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歌舞青春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