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清廉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清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清廉之道。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庄,村子里有一位名叫张伯的老人。张伯年轻时曾经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回到家乡,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带领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张伯为人正直,廉洁奉公,深受村民们的尊敬和爱戴。
有一天,邻村的一位富商听说了张伯的清廉事迹,心生敬意,决定送给张伯一些财物。富商说:“张伯老哥,您一直以清廉著称,我十分敬佩。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您笑纳。”
张伯推辞道:“富商兄,您的美意我心领了,但我一直秉持着清廉的原则,不能接受您的馈赠。请您把财物带回,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吧。”
富商坚持要送给张伯,张伯无奈之下,只好将财物暂时收下,但他在家中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箱子,将所有的财物都锁在里面,并告诉家人,这些财物是用来帮助村子里有困难的人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子里的人们都知道了张伯的这个箱子,纷纷前来求助。张伯总是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财物,帮助大家度过难关。每当有人感激地问张伯:“张伯,您这么无私地帮助别人,自己难道不觉得辛苦吗?”张伯总是微笑着回答:“帮助别人是我应该做的,看到大家生活得更好,我内心也感到快乐。”
有一天,村里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村民们损失惨重。张伯带领村民们抗洪救灾,自己却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在病榻上,张伯对家人说:“你们要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清廉,不要因为金钱而迷失自己。”
张伯的故事在村子里传为佳话,他的清廉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在他的影响下,村子里的人们都学会了诚信、善良和助人为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清廉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清廉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清廉的人,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还能够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学习张伯的清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坚定信念,不为名利所动,不
为诱惑所扰。
其次,要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我们要诚实守信,勤奋学习,勇于担当,乐于助人。
再次,要严于律己,廉洁自律。我们要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坚决反对腐败现象,做到清正廉洁。
最后,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清廉精神,让清廉之花在我们心中绽放。
让我们以张伯为榜样,传承清廉美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谢谢
第2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清廉的故事,这个故事将带领我们走进古代,感受一位清官的廉洁风采,体会清廉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包拯,字希仁,北宋时期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他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著称于世,被后人尊称为“包青天”。
在我国古代,官场腐败现象严重,许多官员贪污受贿,鱼肉百姓。然而,包拯却始终坚持清廉自律,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廉洁的丰碑。
故事发生在包拯任地方官期间。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名叫“铜山”的地方,此地矿产丰富,是朝廷的财源之地。许多官员纷纷前来,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包拯到任后,坚决反对这种腐败行为,他下令严查矿务,严禁贪污受贿。
有一天,包拯在巡视矿山时,发现一名官员正与矿主秘密交易,企图私吞矿税。包拯立即下令逮捕该官员,并严惩矿主。此举引起了其他官员的恐慌,他们纷纷劝包拯放弃调查,以免影响自己的前程。然而,包拯坚定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绝不能让百姓受苦,让国家财产流失。”
在包拯的严厉打击下,贪污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铜山地区的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矿产也得到了合理开发。包拯的清廉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纷纷称赞他为“包青天”。
包拯的清廉品质不仅体现在他的公务生涯中,更体现在他的家庭生活中。他的妻子是官家女儿,嫁给他后,生活十分优裕。然而,包拯却要求妻子与他一起过简朴的生活,不穿华丽的衣服,不吃山珍海味。他说:“为官者应以廉洁为本,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放纵自己。”
包拯的清廉品质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官员。他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也都继承了清廉的家风,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同学们,包拯的故事告诉我们,清廉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我们应当学习包拯的清廉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但我们要时刻牢记包拯的教诲:“廉洁自律,方能安身立命。”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公私分明,廉洁奉公。
最后,让我们共同为包拯这位伟大的清官致敬,为他的清廉品质点赞!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
第3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清廉故事,传承清风正气》。
自古以来,清廉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廉者,国之宝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
了许多清廉之士,他们的事迹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今天,就让我为大家讲述几个清廉故事,共同感受清廉的魅力。
一、东汉杨震拒金
东汉时期,杨震担任荆州刺史,后升任东莱太守。杨震在任期间,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有一次,他的一位门生前来拜访,带了一袋金子送给杨震。杨震严词拒绝,并对门生说:“我知你贫寒,但为官不能贪赃枉法,我怎能接受你的贿赂?”门生无奈,只得将金子带回去。后来,杨震的门生升任了大官,为了感谢杨震当年的教诲,又带着金子前来拜访。杨震再次拒绝,并告诫门生:“为官者,清廉为本,贪赃枉法必遭天谴。”杨震拒金的故事传为佳话,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二、唐代魏征直言进谏
唐代,魏征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担任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魏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有一次,唐太宗在宫中举行宴会,宴会上酒足饭饱,唐太宗得意洋洋地对魏征说:“朕今日宴请百官,可谓欢聚一堂,有何不妥?”魏征却直言不讳地说:“陛下,您今日宴请百官,虽为欢聚,但酒足饭饱后,百官们必将放纵,这是有损朝廷形象之事。”唐太宗听后,不禁汗颜,对魏征的直言进谏表示敬佩。魏征的清廉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后世政治家学习的榜样。
三、宋代包拯断案如神
宋代,包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断案如神。有一次,包拯在任知县期间,接到一起盗窃案。经过调查,他发现嫌疑人是当地一位富豪。然而,这位富豪却利用权势,诬陷包拯,试图逃脱法律的制裁。包拯不畏强权,坚持依法审判,最终将这位富豪绳之以法。包拯断案如神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四、清代林则徐虎门销烟
清代,林则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民族英雄。他主张禁烟,积极推行虎门销烟,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不畏强权,坚决打击走私烟贩,严惩贪官污吏。林则徐的清廉品质和坚定信念,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亲爱的同学们,清廉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精神。让我们以这些清廉之士为榜样,传承清风正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牢记:做人要清廉,为官要廉洁,处世要正派。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一个廉洁、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正廉洁的故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