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廉洁小故事
【篇一:包拯廉洁小故事】
包公名,是一个人人知晓的大清官。包公的廉洁主要表现在不收贿赂与生活节俭方面。
包拯是宋朝人,母亲是一位大夫,医术高明,救死扶伤。包公小时候经常听说书,最狠贪官污吏,从小立下壮志,考取一个功名,为百姓申冤,做主。在他的努力下,终于考上了,做了一个县官。自从他当官后,坚持自己做官的原则,不贪赃枉法,不收受贿赂 曾有这样的一件事一直在百姓嘴中称赞,也使包拯做了开封府的府尹,惩歼除恶。
有一个国舅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贪脏枉法,收受贿赂,无恶不作,赌博更是他的最爱。这个贪官被包公知道了,他要为民除害,把国舅抓了起来,押回府第。起初,国舅还很不在乎,可当他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包拯之后,嚣张的气陷马上不见踪影,跪在地上求饶,并邀请包拯到府中一次,说是自首,其实是想贿赂包拯,但包拯并不知道,还是取了一次国舅府,到了国舅府,国舅亲自出来迎接,和蔼可亲,全无平时凶恶的样子。国舅与包公坐在花园的石凳上闲聊,聊包公的琐事。包公感到很纳闷,聊了一会儿,国舅抬出几只箱子,指着箱子说: 这是一点小意思,请你笑纳。
包拯打开奇怪的箱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暗想:莫非国舅不是自首,是想贿赂本官,但还不露声的对国舅说: 小人不明白国舅爷的意思。
国舅爷见包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直言到: ,只要你放过我,不查下去。
他顿了顿,撇了一眼包拯,继续说道: 这些银子就全归你所有,另外还有酬谢,金银任你选,姑娘任你挑,包夫人我一定让她吃好住好,养的白白胖胖,少了一根汗毛,你我算帐,荣华富贵永享不尽。你说怎么样? 国舅爷以为包拯一定受不了这种诱惑,满口答应,但包拯的回答让他出乎意料。
国舅,做官只为民,不为财,您说要自首,现在看不是。
说完,包拯大步走出国舅府,回去后秉公处理。
包公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能拒绝,这不是廉洁是什么呢? 包拯在生活方面与其他的官员截然不同,也非常清廉。他从不吃大鱼大肉。包拯每月用80%的钱捐给穷苦百姓。
自己坐的轿子也与别人不同,别的官员的轿子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而包拯他坐的轿子是用麻布遮住,破破烂烂的。而且他平时也经常步行,难得一次坐官轿。
别的官员除了官服外,还有许多衣服,绫罗绸缎,戴着许多玉器,而他穿的只是粗布麻衣,甚至有时候衣服上补了好几个补丁,袜子穿破了好几次,都舍不得扔掉。
其他官员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有时吃不完,还回扔掉。而包拯吃的只是清茶淡饭,有时吃剩了,还舍不得扔掉 包公的廉洁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包公是古往今来做官的楷模。推荐: (09-21)
(02-25)
(07-03)
(02-25)
(02-18)
(08-31)
(09-21)
(10-08)
(04-19)
(09-09)
清正廉洁的故事(10-08)
(09-05)
【篇二:包拯廉洁小故事】
包公管理河东盐政,事事躬行,一点也不含糊,断案如神,很受解州的百姓普遍爱戴,他巧断赖银案的故事,至今还在盐湖周边的百姓口中流传着。
那天一早,敲过升堂鼓之后,包公来到大堂办公,不一会儿,就有一位皓首长髯的老者,气喘吁吁进了大堂,双膝慢慢跪下来连喊“,我真好冤枉啊”包公抬头一看,下跪的老者六十开外, 福眉善眼,穿戴整齐,便问道:“老人家状告什么人,请站起来,喝点水,慢慢地讲。”老者叩头站起说:“我叫胡明礼,是十里铺盐店的掌柜。今年三月初八,我胞弟连襟邱家坡的邱贵,他要去陕西耀州城贩瓷碗,没有本钱,向我借纹银三百两,说好用三个月即还,我念他是拐弯亲戚,便应诺解急。次日一早让我店里学徒娃湖诚信送三
百两银子给他,也没有拿回收据,眼看就八月底,还不见邱贵还银,虽然已愈期近两个月,念沾亲带故,不愿上门催讨。前几天,街头相遇,提及借银一事,邱贵说他已还多月,并说是同解州铁家巷张小能相伴来还的,我听此话,简直活见鬼了,犹如五雷轰顶,还银不还银不是大事,借银再受讹诈,我受不起这个罪,今兴讼公堂,请包老爷公断。”说罢从袖筒里拿出诉状呈上。
包公细把诉状过目一遍,看胡掌柜也不是胡说...包公巧断赖银案
包公管理河东盐政,事事躬行,一点也不含糊,断案如神,很受解州的百姓普遍爱戴,他巧断赖银案的故事,至今还在盐湖周边的百姓口中流传着。
那天一早,敲过升堂鼓之后,包公来到大堂办公,不一会儿,就有一位皓首长髯的老者,气喘吁吁进了大堂,双膝慢慢跪下来连喊“,我真好冤枉啊”包公抬头一看,下跪的老者六十开外, 福眉善眼,穿戴整齐,便问道:“老人家状告什么人,请站起来,喝点水,慢慢地讲。”老者叩头站起说:“我叫胡明礼,是十里铺盐店的掌柜。今年三月初八,我胞弟连襟邱家坡的邱贵,他要去陕西耀州城贩瓷碗,没有本钱,向我借纹银三百两,说好用三个月即还,我念他是拐弯亲戚,便应诺解急。次日一早让我店里学徒娃湖诚信送三百两银子给他,也没有拿回收据,眼看就八月底,还不见邱贵还银,虽然已愈期近两个月,念沾亲带故,不愿上门催讨。前几天,街头相遇,提及借银一事,邱贵说他已还多月,并说是同解州铁家巷张小能相伴来还
的,我听此话,简直活见鬼了,犹如五雷轰顶,还银不还银不是大事,借银再受讹诈,我受不起这个罪,今兴讼公堂,请包老爷公断。”说罢从袖筒里拿出诉状呈上。
包公细把诉状过目一遍,看胡掌柜也不是胡说之人,就立发传票,传邱贵张小能上堂,公差将邱张二人带上堂来令两边跪定。包公审视二人一阵后觉得不是善茬,就问那年约四十的胖子“你可是邱贵?”胖子爬跪半步答道:“正是小人。”“今春三月可曾向胡明礼借过白银?”“借过纹银三百两”“有无借据”“因是亲戚未立借据”“有无用期?”“原说三个月。”“可曾归还?”“上月十五一次还清。”“还银以何为证?”“我约解州张小能一起送银给胡掌柜的。”包公沉思片刻,将诉状再翻一遍,转脸问张小能“你是张小能?”“是”。“张小能,你可知,作伪证要受重罚?”“小的明白。”“何时谁约你?送银给谁?”“七月十五,邱贵约我携银送给十里铺胡记盐店胡掌柜。”“送银给胡,交银时可有什么见证人?”“别无他人。”包公追问“张小能,还银约你作伴,你可知是何人送银子给邱贵的?”张小能迟疑一下才回答“是胡记小学徒娃胡诚信”“你怎么知道的?”“是邱贵说的”“你们送银,胡诚信可在?”张小能稍忧虑,邱贵接答“未见胡诚信。”包公惊堂木一拍“本职不曾问你,休要插话”看了冒虚汗张小能一眼“我再问你,你真的相伴邱贵还银给胡掌柜”“真的”包公再问“还银多少?”“足三百两。”包公转向邱贵“是足三百两?”邱贵答“是”。
包公问胡明礼“胡掌柜,你一把年纪,怎不念亲戚关系,兴讼公堂,他们口口声声相伴还银给你,这难道有
假不成?”胡明礼听了连喊“冤枉”就要下跪,包公示意阻止,胡明礼肯定地说“青天大老爷,他们确实没有还银给我。”邱张二人偷偷暗笑。
包公说:“原告被告,你们说的都是实话?”三人一一说是。
上,让人观看,邱贵的是十两的二十个、五两的二十个。张小能的是十两重的十五个,五两重的三十个,都是三百两。包公当众质问“即是两人同去还银,为何数目和重量都不一样?”回到座位,把惊堂木一拍怒声而喝:“邱贵,张小能,本案已明,还不从实招来”
邱贵到这个时候把案情全讲出来。原来是张小能给邱贵出的赖银主意,企图从中渔利若干。事情大白,各责四十大板当堂判决,邱贵立即还清借银三百两,追加利息五十两,张小能教唆犯罪,罚白银一百两交官,另罚劳役一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