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电影观后感参考
  《阿凡达》电影观后感参考【篇1】
  碍于各种因素,昨天2113终于看了IMAX-3D版本的《5261阿凡达》,农历29,彻彻底底的算是贺岁了!之前4102没有看任1653何有关《阿凡达》的资料,包括影评、剧透、花絮等等等等。为的就是让自己保持一个冷静的立场。今天开始查阅了大量有关《阿凡达》的评论,不出意外的毁誉参半,不出意外的口水连篇。已经不想再为一部电影辩驳,或者说已经不想再为了一种本身就是无病呻吟的态度去辩驳。只是想说,电影作为一种商品,《阿凡达》无论从产品质量、产品包装到产品营销,都彻彻底底的成功了。
  如果说12年前的剧本如今仍然让观众充满新鲜感的话,那么我觉得这种事情只能发生在北朝鲜。我承认《阿凡达》的故事看起来很像《与狼共舞》,可那又能怎样呢?《第九区》够新颖了吧!可是怎么没听说让人们像《阿凡达》一样津津乐道呢!当然,我指的这些人是那些“伪影迷”,伪影迷的概念我想很容易理解,看电影仅仅是为了约会,为了话题,为了别人看了我没看那不行的这种人。
  好多人说,《阿凡达》中的动物都和恐龙差不多,外星人和印第安人差不多,植物不过是涂上了荧光粉等等
等等。其实这些东西是因为你已经亲眼看到了,《阿凡达》的庞杂在于卡梅隆构造了一个世界,作为这个世界的主人,世界的样子是人家定的,观众仅仅是观众,抱怨《阿凡达》并不新颖的人,难道平时你会抱怨为什么电视机是方的,篮球是圆的,或者狗凭什么有耳朵吗?真以为《创世纪》是自己写的呢啊!
  虽然觉得卡梅隆把外星球都研究到细菌层面有点夸张,但是人家对于电影的态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导演职责。让演员在绿屏前完成一系列摸爬滚打是一件远远超出我们想象般困难的事情,拍《变形金刚》好歹还有一些参照模型,而《阿凡达》无论从导演到演员,都充满了想象力,都充满了对想象力的执着!
  说道视觉效果,20XX年无疑让所有观众大呼过瘾,《变形金刚2》《蝙蝠侠前传》《金刚狼前传》《第九区》《20XX》……其实没有必要非要拿《阿凡达》和他们做什么比较,纵使IMX-3D仍然有其自身的硬件缺陷,例如亮度偏暗,拖尾,丢帧等等,但是《阿凡达》和上述同为视觉盛宴的影片相比,就像就像《爵士歌王》和《浮华世界》一样,一部是第一部有声电影,一部是第一部彩电影,《阿凡达》也如此,他开启了2D到3D观影体验的新时代。
  如果说到意识形态,我觉得《第九区》和《阿凡达》的意识形态内涵最为接近,二者都是自从柏林墙倒塌、9·11事件发生后的科幻大片,片中的外星人都从铁幕时代的凶神恶煞变成了如今低三下四的弱势体。
把《阿凡达》看成是一场宇宙级的反拆迁战也不为过,两部影片几乎都是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影像图解。只是《阿凡达》出现的时机和方式,更让他看起来,像一部神作。
阿凡达观后感  其实在我心中,我更喜欢《变形金刚》,这就是电影以外的东西带给观众的影响,电影和其他艺术品一样,有共鸣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相比擎天柱,阿凡达确实距离我太过遥远,不过共鸣之外,我相信《阿凡达》仍然是一部让我看后百味陈杂的优秀作品。
  有一种存在叫做相信,就如同UGG设计了皮毛一体靴后,南方的小加工厂也可以仿制批量生产,我希望《阿凡达》也是如此,我希望IMX-3D技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日臻完美,希望更多的神作出现在眼前,我想,这,才是卡梅隆和阿凡达真正的含义。
  《阿凡达》电影观后感参考【篇2】
  上个星期六(1月9日)晚上,我和宁宁哥哥一家一齐去看了一场3D电影,名字是‘阿凡达’。阿凡达是此刻最火的一部电影。
  电影开始了!我别提有多开心了。我睁大眼睛,认认真真地看着每一个诱人的画面。
  电影是这样的:在一个名叫潘多拉星球上,生活着一种内心善良的纳威族外星人,他们的皮肤是蓝的,耳朵尖尖的,就像一对蝴蝶翅膀,他们还长着一条长长地、蓝地小尾巴。最奇特的就是他们的眼睛,那眼睛根本不像人眼,而像豹子的眼珠。这就是他们星球上人的一大特点。
  在地球上,科学家们发现一条重大新闻,他们像雇佣军军官报告说:“我们在潘多拉星球的表面上发现一种石块儿,这石块儿具有十分强大的能量,我们能够拥有这些石块儿!对吗?”军官点点头,说:“仅有一个办法,让杰克进入铁棺材,去纳威族当我们的卧底,仅有我们弄清楚他们的灵魂树在什么地方,才能够进攻他们。”
  杰克进入了铁棺材,到达了潘多拉星球,他惊奇的发现,自我尽然跟星球上的外星人一模一样。这让他大吃了一惊。
  潘多拉星球好美啊!那里有大片大片的森林,许许多多稀奇的动物,一条条清澈的小溪,一架架高耸入云的树根桥和一棵十分高,十分大的大树。
  杰克从大树旁边到一把钥匙,他把钥匙插入树根……之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他竟然进入到了树根里,这棵大大的树,其实就是纳威族的家园树。也是他们的部落。
  在潘多拉星球的夜晚,所有的植物只要你轻轻碰一下,它就会发出绚丽的光彩。他们那儿还生活着一种很像蜥蜴的东西,在夜晚,它会停在树叶上休息,只要你轻轻一拍它,这个好似蜥蜴的东西就会转动它独一无二的‘小翅膀’,发出它美丽诱人的光彩飞到空中,就构成一个好像正在亮光的荧光棒,别提有多美了!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那神奇的辫子,这个辫子能够跟万事万物沟通,像花儿、小草、大地、马、龙……这根辫子都能够和它们沟通,只要把辫子缠在它们上头,这些动植物就能够明白你的内心在想什么,纳威族的人也会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之所以他们的星球那么的和平,就是应为他们会互相沟通,无论是大事小情,沟通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我们的地球会发生世界大战?为什么我们的地球会有雇佣军?这些为什么都在证明:因为我们没有心灵沟通。
  我多渴望有那么一条神奇的辫子呀!如果我有了一条神奇的辫子,就能够跟教师,同学,妈妈和爸爸互相用心灵沟通。这样,当我欢乐时,能够跟大家共同分享,当我悲痛时,也能够用心灵沟通来表示我的心里十分苦涩。如果每个人都有一条这样的辫子的话,我们的世界将会多么的和平啊!因为,每个人都会互相心灵沟通了!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的世界就会像潘多拉星球上一样美丽,一样充满期望!
  虽然我们没有神奇的辫子,但,我们人类也能够心灵沟通。用什么呢?用爱!多去关心,多去爱,才能够做到心灵沟通。
  《阿凡达》电影观后感参考【篇3】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854年,一位印第安人酋长给“在华盛顿特区的大首领”写下这句话。他与他的族人已经拼尽了最后的一分力量,年轻的猎手们已牺牲殆尽,年老体弱者被疾病缠身……没有人听到他们的哀嚎与怒吼,没有人在乎这已在灭族边缘的古老部族。酋长已经看到了故事的结局:守不住了,再也守不住了……这土地,祖先的土地……那些白人殖民者端着他们的步qiāng,一波又一波地出现在地平线上……
  “他们会来的,就像永不停歇的雨。”——电影《阿凡达》。
  在20XX年的最冷的一天里我盼来了期待已久的视觉盛宴,科技进步创造出的华丽纵然让人惊叹,但却并没能让我感动。《阿凡达》技术上的巅峰位置毋庸置疑,但从“电影本身”来讲,却乏善可陈——甚至可以说缺乏原创性。抛开整个创意与《风中奇缘》的相似,在众多场景中都能到《天空之城》的影子;灵魂之树下的仪式和《幽灵公主》中湖边的一幕如出一辙;人形机器战甲不能追溯回高达也至少可以说和沃卓斯基的《骇客帝国》有雷同,而哈里路亚山更是酷似徐克的新蜀山;更别提那个脸谱得不得了的大反派,他简直可以塞到所有反战电影里演个无人性长官而游刃有余,如此没有层次没有个性的人物加上影片视觉上的特点,
让我恍惚生出“正在看动画片”的错觉。而我更觉得那是魔兽世界的翻版。闪着光的蘑菇来之赞加沼泽,悬浮岛来之纳格兰,纳威人是德莱尼人和暗夜精灵的缩影,所有的飞行试炼都让我像第一次跨上小白龙一样激动无比,第一轮的轰炸像极了“壮志凌云”这个任务,也很自然的让我想起了鬼兰花同学。
  用来娱乐是够了,但偏偏,詹姆斯·卡梅隆想说的更多。
  《阿凡达》在美国上映前一个月,有一条没人关注的新闻占据了报纸的小小角落。20XX年11月5日,奥巴马总统表示他将改善印第安人生活状况,并承诺给他们“实现美国梦的公平机会”。这是全美印第安人部落首领大会15年来首次召开。印第安人作为美国“原住民”(NativeAmerican),1/4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暴力犯罪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以上,人口中受大学教育的比率则是平均值的1/2。
  酋长们抱怨自己和一些联邦参议员的会面之间还不到15分钟,要把所有困难讲完都不够……
  奥巴马总统讲话后20天,就是感恩节了。虔诚的家庭都要欢聚一堂,在油乎乎的火鸡和大碗土豆泥前祈祷感恩。
  可是大多数美国人都不知道感恩节——这个真正的新大陆节日的由来。
  1620年,一艘船载着102名清教徒从英国来到了新大陆,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是印第安人给他们食物,教会他们狩猎与种植,让他们熬过了那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