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业问题逐渐成为焦点问题。同时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养成崇尚真知,追求创新,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很多方法,作业的创新就是其中一种方法。[1 ]本文着重分析现行小学语文作业状况、创新作业的界定以及多种实现形式。
【关键词】作业创新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减负【正文】
一、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现状
1、传统作业的弊端
“传统语文作业”仅仅停留在“对课堂的强化”的层面上,存在着众多弊端。作业内容仅限于语文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主要形式是:抄写、背课文、听写等。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的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造成学生厌学的心理。其缺陷主要表现在:问题提出的单向性、问题答案的绝对性、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作业评价的片面性,作业有效性低。[2]
2、小学语文作业创新的盲点
<1> 盲点一:讲究趣味性,却忽视教师导向性
很多老师能结合教材内容,在作业布置上经常变换着花样,比如让学生通过“绘图、当导游、寄书信、做实验”等不同活动形式来增强学生写作业的乐趣。但教师往往忽略了对作业的指导过程,只是一味地把趣味性的作业要求布置给学生,却并不在意学生完成作业的实效性到底如何,这就失去了布置课外作业的意义。
<2> 盲点二:体现实践性,却忽略操作难易度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忽略学生的个体的个体差异,挖空心思搞一些难度大可操作性低的作业,反而加重学生负担。
<3> 盲点三:重视自主性,却放任基础薄弱的者
在不知自主选择型的作业时,学习后进生自我要求往往比较低。在自主选择时,他们多会选择抄抄写写比较死板的作业,长此以往,他们的能力则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3 ]
二、小学语文创新作业的界定
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创造性作业。在编制创造性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4 ]
1、科学性原则。创造性作业中所研究的“问题”要符合语文学科特点,注意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
2、实践性原则。“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5] 因此,语文创造性作业的设计要赋予对“问题”的实践和探究,通过这种创造性作业的完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3、真实性原则。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因此,创造性作业的编制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语文“问题”。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指作业中所提出的“问题”既要考虑教学的客观需要,又要体现其社会价值,还要考虑解决“问题”的主、客观条件的可能性
5、兴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编制灵活新颖、富有趣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创造性作业的重要因素。[ 6 ]
6、针对性原则。针对性是指在编制创造性化学作业时,针对不同内容、不同要求、不同学生,设计不同“问题”。
7、创新性原则。“问题”情境的新颖性是指从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研究以及语文教学活动中提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达到培养学生接受新信息,适应新情境,寻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8、有效性原则。学生可以通过作业的完成来练习、深化所学的课程内容,获得进步和发展。[ 7 ]
三、小学语文作业创新的多种实现形式
生活处处有语文在作业革命的倡导下,老师注重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实际出
发,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种创意作业的类型:[ 8]
1、自主巩固型作业
<1> 作业形式力求新颖性,激发学生巩固知
<2>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
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 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9 ]
2、实践型作业
<1> 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以形象的直观性促进理解的准确性。
<2> 实验。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以思维的可明
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
<3> 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介绍完成
个小制作,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内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10 ]
3、生活型作业
<1>用生活丰富作业内容。
<2>学科间融合,课内外结合,让作业与生活接轨。
<3>观光旅游。
<4>趣味写作。
<5>看电视说新闻
<6>课外阅读。
3、设计调研型作业
调研型作业主要是指让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它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11 ]
四、现有文献评述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各级教育工作者都围绕着“创新作业”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尤其是语文是一门集基础性和实践性于一身的课程,语文作业抄抄写写呆板的形式也引起了多方面的争论。关于“小学语文作业创新”的主题,很多教育一线的教师以及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然而综观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却呈现相对混乱的景象。。
从研究对象来说,研究对象多数局限于其中一者。多数研究从学生角度出发,因此忽视了作业创新的可行性;而其他研究则单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因此造成作业创新难以达到全员性、全面性。
从研究方法来说,相当一部分文章对“小学语文作业创新”给出的结论多是建立在自身教育加经验的基础结合教育学理论做出的判断。呈现的观点感性体会所占比例偏大,缺少更多的客观事实依据。
从研究结果来说,作业创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实现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难以全面实现,同时真正的实现也需要学校、家长、学生三者的默契配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