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摘 要: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语文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融入学生的生活,语文就有了生命的灵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回归生活,向生活拓展,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回归生活;生活化;语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狭隘的书本知识,而是要走向广阔无边的生活天地。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回归生活,这是语文学习的唯一途径。
一、语文学习“生活化”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一缕阳光,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气象、新的生命、新的活力。它更贴近学生,内容更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原有的语文学习误区,跳出教材,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做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雄鹰,而不是笼中咿呀学舌的鹦鹉,要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
我们知道,教材中的任何一篇课文,无一不是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作为载体。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恰当而熟练地表情达意的综合素养。所以,语文教学过程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在生活这个大背景下,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的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这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点。
1.借助实物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学生智力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所以形象教学会使学生更易接受,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采用直观的实物演示。如,教一年级课文《菜园里》,我就把“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等实物带进了课堂,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尝尝,学生兴趣浓厚,不仅认识了这些蔬菜,还对这些蔬菜的特点印象深刻,整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借助语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听者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教学《jqx》时,我们可以用语言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有一天,小鱼娃蹦蹦跳跳来到了拼音乐
园,哇,里面可好玩啦!有喔喔叫的公鸡,有游来游去的小鱼……你看,小鱼娃还和一窝小鸟做了好朋友呢!小鱼娃在拼音乐园里又是骑马,又是游泳,又同拼音捉迷藏,跟小朋友做游戏。小鱼娃正玩得高兴,突然他听到“叽叽叽”的叫声,小鱼娃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小鸡正在开心地玩耍呢,看看小鸡正跟谁玩呢。”从而引出“j”的教学。把抽象的学习化为形象的认识,这样的学习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3.借助生活实践创设课堂教学的情景
生活处处有语文实践是创造的源泉。脱离了实践活动的语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一本无形的书,而实践体验则是学生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认知途径。作为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语文教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把生活实践和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我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前,先让学生到自选商场购物,虽然自选商场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非常熟悉的地方,但对于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一年级孩子还没有深入地认识到。通过课前的生活实践,上课的时候学生个个发言积极,说起来言之有物,整个语文课堂都活起来了。
4.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针对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其兴趣爱好,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生活中的实例,使教学走进孩
子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是需要这样的生活情境。如,教学口语交际《打电话》时,我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模拟打电话,整堂课,孩子们不仅学习兴趣浓厚,而且了解到了打电话的一般步骤,以及打电话应该要注意什么,还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这样一堂贴近孩子生活的口语交际课,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活动的空间,让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自然地融为一体,使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借助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多媒体通过声、、形、音等多种信息作用,再现场景和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学习。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一课时,由于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起来较抽象,我就来开国大典的录像,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场面和气氛,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多媒体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生生活“语文化”
1.日常生活“语文化”
所谓日常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有学问,自然也就处处皆有语文。从看报纸杂志到听广播电视;从读中外名著到游名胜古迹、山川河流;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知识的表达。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具备一双慧眼,寻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教材。如,教低段孩子识字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商品外包装袋、商店店名、电视动画片等等无一不是识字的优秀教材。而中高段习作教学更是离不开生活这个源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生活这个大源泉,让学生多留意、多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并让学生勤写生活随笔,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天地中。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