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楚《立秋日》古诗赏析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唐代·令狐楚《立秋日》 立秋日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一、“云收夏,木叶动秋。”的释义:
释义:澄明高远的天空收敛了夏天的景;高大的梧桐树叶开始飘落,发出了秋天的声音。
二、立秋的简介: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后,中部地区早稻收割,后季稻移栽和管理。水蜜桃和葡萄成熟,棉花开始成铃吐絮。
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有“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
立秋的风俗:
一、贴秋膘:
立秋习俗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贴秋膘。在古代,人们认为在秋季增加食量可以帮助身体储存能量,以应对寒冷的冬季。因此,贴秋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习俗。
二、啃秋:
立秋时节一般仍处于三伏天之中,气温仍旧异常高涨。此时,炎炎夏日依旧难熬,据说吃了西瓜就不会得秋痱子。因此,每当立秋到来,农村人就会聚集在树荫下,抱着半个大西瓜啃着吃,这被称为“啃秋”或者“咬秋”。
三、喝秋水:
在四川东、西部等地区,喝“立秋水”是立秋习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古代,人们认为立秋这一天,天气开始转凉,气温下降,人体内的阳气逐渐减弱,需要通过喝秋水来调养身体。
四、晒秋:
立秋的古诗晒秋是指在立秋这一天或之后的几天里,人们会把谷物、豆类、蔬菜等农作物晒在太阳下,以便将其储存起
来。这是因为在秋季,气温逐渐降低,空气干燥,晒干的农作物可以更好地保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