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2020年19期 (7
月上旬)
经济管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中小零售企业如何及时抓住市场机会,满足客户需求,实现自身盈利目标,需要加强零售行业最主要资产存货的管理来实现。目前大部分中小零售企业为个体户、夫妻店形式,对存货基础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企业内部基础管理不完善,业务反应不及时,核算数据与业务数据差异,影响管理层经营决策,导致存货过度堆积和存货短缺问题的出现,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受到限制。本文通过分析中小零售企业存货管理现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滞销品关键词:存货管理;中小零售企业;改进建议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外购商品。如果企业能在销售时随时购入该商品,就不需要存货。但实际上,由于市场上不时会出现某种商品断销,商品价格波动,供应商距离较远需要必要的途中运输及可能出现运输故障,一旦销售所需商品短缺或价格过高,就会造成客户流失。因此,企业需要储存存货。存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但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管理者对存货管理不够重视,存货占用资金较多,存货管理不规范,造成企业资产流失,影响企业经营效率。
一、中小零售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一)存货基础管理不完善
由于现有中小零售企业大部分为个体户、夫妻店形式,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对存货基础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库存管理停留在家族传统粗放型的层次上,库存管理业务操作不及时,采购订单、入库管理不规范,现场业务体现不及时,实时性差,错误率高,使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真实记录。现场实际管理脱节导致企业分析决策延迟;而核算计量主要靠人工或计算机半辅助完成,面对企业存货的种类复杂繁多,核算量较大,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及时获取实时库存信息,缺乏科学合理的陈列,使管理人对存货库存量信息掌握不及时,导致对公司库存需求的预测比实际需要量要大得多。
(二)存货积压或过期1.存货积压
由于存货基础管理不完善,难以获取实时库存信息,且缺乏完善的采购计划,无法按照需求量提出采购申请,并且一些企业采购物资的各个环节多由一个人完成,凭经验采购,为了解决购买量较小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加大采购量,容易造
成存货积压。存货的积压,就意味着大量占用资金,流动资金就会减少,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库存过多时,会增加仓库管理的难度,货物数量增多以致人力无法处理,而使货物出入库发生遗漏,账实不符;还有货物
乱放而导致的查困难,浪费大量时间;库存数量不准确,库存数量发生变化却不能及时反映到决策层那里,对决策造成了误导,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当积压的存货市场变化价格变动较大时,可能会引起可变现价值减
少,形成企业的一项潜在亏损。
2.存货过期
中小零售企业存货大部分有保质期要求,目前中小零售企业大部分一人兼多职,有的未重视保质期管理,有的企业采用人工记录方式,采购员在采购时,都需要询问供应商发货的生产日期、保质日期、保持期限等,然后采购将所有数据记录在保质期表格内交给库管。但由于信息都
是人工记录,数据多、记录可能有纰漏,且后续无专人进行后续管理,因此常常导致一部分临近保质期的商品迟迟未销售出去,最终搁置直到过期无变现价值。过期的货品也不能退货,企业只能自己承担这部分商品损失。
(三)存货盘点缺乏准确性
由于零售企业品种繁多,组织盘点的几个难点主要在于动员大部分员工,影响正常营业,传统手工盘点需打印盘点单,然后清点数量即盘点数量登记到纸质的盘点单上,哪怕一个便利店都得花上大半天时间,然后还得将纸质盘
点表上的数据一条条录入进销表上对比,整理数据又得花上半天,这个过程很浪费时间,容易出现错误,盘点效率非常低,盘点缺乏准确性,导致数据失真。
二、加强存货管理的对策建议(一)规范存货基础信息化管理
中小零售企业存货品种较多,是零售类企业主要资金占用资产,其周转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零售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因此,企业应梳理现有业务流程,有效地引入信息化管理理念,根据自身业务流程选择适合自身的存货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对企业存货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提高业务反应及时性,会计核算准确性,为库存及财务分析提供数据支持,管控存货成本,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财务支持,提高企业价值。
1.存货信息梳理夯实基础管理
归纳整理库存所需资料,划分存货大类,不但要整理出物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主计量单位、辅助计量单位、颜、价格等,而且需要对门店到货检验、入库、销售出库、调拨、库存盘点等各全环节的流程进行数据采集。将物品名称归类、整理后,制订出相应的存货编码,确保库存物资一物一码,根据门店的空间大小,进行规划,将陈列分区。充分利用空间,例如制订相应的货架,并且要考虑最高库存量,合理的空间利用及布局,都会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按照已划分好的区域、货架,将已经归类的物品对号入座,应在摆放物品时盘点数量,这样便于库存登记,而且可以
中小零售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李 梅 重庆坤世好洲商贸有限公司
省去再统计物品的时间。要求物品摆放整齐,名称、规格型号清晰,数量准确,最终将整理一步到位。将热销产品安置在店面便于拿取的固定区域,使各业务流程环节数据录入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保证,库存数据能及时准确地被管理者掌握,合理保持和控制库存。
2.引入和建立适合自身的ERP系统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凭其先进性,引入和建立适合自身的ERP系统,成为企业实现有效库存管理的重要工具。在ERP系统中规范存货编码,进行货位、批次、保质期,销售等实现条形码标签序列号管理,使各个环节扫码出入,规范化作业,现场业务及时体现,设置最低安全库存量,根据库存实际情况对采购、入库、销售、补货等存货管理各环节实施全程控制管理,实现从后台库存到前台销售以及后台整体运作到前台的POS机结算都在同一平台上,完成了流程管理的无缝对接,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库存量,充实了货架。实现库存情况的实时反映,使管理人及时掌握库存信息,合理决策。
(二)及时解决滞销商品问题
所谓滞销商品就是长期不动销的商品,超过3个月以上,甚至更长时间。滞销商品是零售企业的“毒瘤”,商品滞销会引起存货的积压,甚至导致存货过期无可变现价值,形成企业的一项潜在亏损。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分析滞销品形成的原
因,是商品不佳还是人员作业流失,设置商品滞销时长占总库存量的比例,定期进行清理,根据可适用的不同情况,将商品退货、降价促销、报损等进行处理,将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具体处理完成时间,设法回收滞销品积压的资金,对存货周转率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1.商品不佳处理
如果滞销品形成的原因是商品不佳造成,查询有无货款可抵扣,公司如有应付款项,可将滞销品退回供应商,无法退回给厂商的商品,可降价销售、廉价卖给员工或作为促销捆绑销售,或者赠品送给顾客;滞销品如退给厂家,应及时通知厂家取回退货;退货结束后应做好记录,每月汇成总表,整理归档,以避免重新将滞销品引进。
2.人员作业流失处理
如果滞销品形成的原因是人员作业流失造成,产品比较有卖点的滞销品,可以给它好的展示位置重点出售,运用陈列装饰手法赋予滞销品二次生命力,增加产品与顾客的接触机会,无论是到新的陈列位置还是扩大原来的陈列面积,尤其是通道人流多的左边货架位置,因为人有先左视后右视的习惯。产品与顾客接触的机会越多,销售的机会就越大。
(三)规范门店物资管理方式
对现有中小零售企业而言,存货在未最终销售给消费者之前存放于门店之中的保管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为便于消费者挑选,大部分商品放于货架上,一旦管理上有所忽视,那么就会造成商品保管不当而出现的包装损坏情况、或者是没有
注意到温度的变化而出现的商品变质情况,商品丢失等,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大部分中小零售企业对于存货管理工作重视度普遍不高,必然会降低存货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就非常有必要,通过开展业务流程,ERP系统培训,使门店内所有员工认识到存货基础管理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强化其使用扫码功能意识,使用扫码功能后,工作将快捷高效,接收入库和出库的数据通过扫码导入进销存软件中,节约了前后数据的校对和录入的工作,从本质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扫码功能将完全实现机器读码与扫描,准确率百分百正确,及时准确体现现场业务。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审核机制,明确各岗位职责,使存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管理和监督。
(四)引入扫码盘点方法
一般零售门店都要定期盘点,有的每月盘点,也有每个季度或年末盘点的,每一年至少盘一次,盘点是非常麻烦的一件工作。为轻松简化繁杂的工作环节,使用盘点机进行盘点极受欢迎。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盘点机,与ERP进销存软件后台数据实现接入,这时候盘点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电脑,无需数据导入导出,只需要连接Wi-Fi,即可使用。一般建议2个人一组一台盘点机,一个人清点商品数量,一个人手持盘点机扫描商品录入盘点数量,高效配合,高效盘点。使用盘点机盘点的基本操作是:扫描商品条码,录入盘点数量,按OK,盘点数据零点几秒就上传到后台数据库中,与系统结存数量比对,核对账实差异,提高存货盘点效率与准确率。
三、结语
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将会是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根据大数据挖掘客户需求,线上与线下的
有机结合,中小零售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自身存货管理水平,抓住市场机会,选择最适合的存货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陈芮.零售企业存货管理模式探析——以永辉超市为例[J].天津商
务职业学院学报,2018(4).
[2]潘闽.零售行业存货管理研究——以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为例[J].
商业经济,2019(7).
[3]赵馨.探析零售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梁山县零售
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8(15).
作者简介:李梅(1985—),女,重庆人,中级会计,本科,主要从事制造业成本、共享服务、管理会计、预决算研究。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