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洞古镇老去的川东第一大镇
作者:寒溪夜浣
来源:《城市地理》2014年第05
        旧时巴县流传一句老话:木洞鱼洞洞洞动人,中坝中坝坝坝霸道。前半句说的是在古代巴县有两个著名的码头名镇,一个叫木洞,一个叫鱼洞,两者都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时至今日,岁月变迁,长江一头的鱼洞早已变身繁华都市,青砖黛瓦再难寻觅,而另一头的木洞则依然独守着古镇特有的恬静,少了喧闹和熙攘,多了几分坚守和传承。
        一条老街,四段光影
巨伞下的城市        从朝天门顺江而下,穿过铜锣峡,掠经广阳坝,驶出明月峡,江面便会豁然开阔,滚滚洪流顿时化作绿波荡漾。江面正中有一巨大岛屿坦卧,更有一镇与岛相望,名唤木洞。老街从山顶垭口径直倒垂而下,各式建筑依山层层叠叠,几经婉转直入江中。
        古镇位置显赫,护卫渝州,俯揽荆楚,锁控南涪,地接黔湘,作为川、湘、黔、滇、鄂五省的商贸集散地,明代在这里设置了五省公署以协调总揽两湖黔滇川的各地交涉事务。码头的兴盛顺理成章催生商贸的发
达,当时被誉为川东第一大镇。古时全国各集镇赶场均有定期,辰集午散,独木洞镇与众不同。场曰百日,卯辰即集,午未不散,到了夜晚仍然喧嚣。市场上不管是外埠运来的盐糖棉纱等各式百货,还是西洋流入的新鲜玩意皆可寻到,其鼎盛程度可见一斑。
        作为巴渝的山水古镇,木洞代表性极强,所有老街均顺应地势而为,结合四通八达的古道水路,形成了一个立体灵动的纵横交错体系。虽然今天我们眼中的古镇有一半早已旧貌换新颜,但从保存完好的几段老街来看,其规模依然可以位列所有巴渝古镇前列,仅仅走完全程也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
        由于地形、历史沿革的原因,加上新修城镇的影响,现存的老街目前已被切割为三段,再加上一个延伸共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风格各不相同,展现出独具代表的时代特征。走完老街就犹如在历史的长河中走上了一遭,一百年的风风雨雨就在弹指一挥间。
        老街的第一个部分为垭口老街,由上盐店、半边街、垭口街等街道连接组成,从山顶的垭口绵延而下最终止于猴子洞的杨沧白故居。这段是木洞历史最悠久,保存也最完好的一段老街,所有建筑均为明清遗存。起点的山顶为经堂阁楼,垭口要隘至今碉楼、垒墙遗迹尚存,往下走有条石砌成的八十三级石梯,砌有护栏,俗称陡石梯,建于光绪末年,石梯两侧还有两棵枝繁叶茂的千年黄桷守护,犹如两把巨伞不分冬夏地为路上行人遮阳档风。陡石梯下是盛祥商号,梯中左侧有万庐别墅石牌门,石梯两旁都是茂祥商号
的产业。茂祥、盛祥乃是林氏弟兄,所以在木洞也有着一条石梯皆姓林,一上一下两兄弟的说法。由垭口到长坪山脚三窍湾,乃南川涪陵山货下河必经之地,当年林氏两祥商号,把住了这一陆上门户,地方商人都唯其。
        石堡街等众多江边街道的聚合而成的河边正街则是第二部分。这部分街道大多为民国初期所建,后来又有建国初期的典型建筑穿插其中,非常有怀旧之感。也正因为如此,这条长长的老街也成为了许多导演最为青睐的地方。
        第三部分为涧上的平地部分,向上连接垭口老街,向下毗邻河边正街。清光绪年间河边正街下修建了八洞石桥,每逢汛期长江水涨,八洞桥就会被淹没,路人进山就只好绕到后湾,所以当地人到江边正街称下河,到老街称上涧。旧时木洞的商贸中心其实并不在江边,而是以涧上为中心。这一路商号栈店连檐接匾,次第排列,有锅铁作坊、大小盐店,亦有棉麻糖油和百货炊饮,今日仍可见到一些旧屋门外残存的昔年商栈硕大的木质柜台。可惜随着古镇发展,老建筑难以保全,逐渐被众多林立的现代建筑分割得七零八落。
        以万寿宫为中心的聚居区域是老街的第四部分。这处被称为中坝岛的地段,因为正好与古镇老街主体隔江相望,加上渡船摆渡连成一线,所以人们习惯把它作为老街的延伸部分。万寿宫无疑是重中之重,建于
明代天顺年间,保持着元代晚期和明代早期的建筑风格,是长江三峡库区已知保存下来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