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作品中秋古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中秋的诗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衍生注释:
1. “把酒问青天”中的“把酒”就是端起酒杯。
2. “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
3. “不胜”这里是经受不住的意思。
4. “婵娟”在诗词里常用来指代月亮
二、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词的上片,词人把酒问月,充满了浪漫主义彩。他想象自己飞到天上宫阙,可又担心那里太过寒冷。这种纠结的心态,实际上反映了他在现实中的矛盾心理。下片写词人对月怀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一句充满哲理,以月的阴晴圆缺类比人的悲欢离合,告诉人们世间之事难以完美。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这种祝愿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让人心生温暖。
三、作者介绍: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但他性格豁达乐观,在文学、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奔放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
四、运用片段:
有一次中秋节,我和朋友们在户外露营。晚上月亮又大又圆,我望着月亮,突然就想起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就跟朋友们说:“你们看这月亮,苏轼当年对着它写下了那么美的词。咱们现在虽然不在家人身边,但是就像他说的,只要大家都好好的,我们看着同一轮月亮,也算是一种团聚啊。”朋友们听了,都纷纷点头,那一刻,我们仿佛与古人有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原文: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一、衍生注释:
1. “湓亭”,在今江西九江。
2. “曲江池”“杏园”都是唐代长安的游览胜地。
二、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后的作品。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昔年”和“今年”中秋夜所处的地点,一个是长安的曲江池畔,一个是江州的湓浦沙头,鲜明地表现出诗人境遇的变化。诗人在诗中望着月亮,却不知故乡在何处,心中满是惆怅。“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这两句,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那种迷茫和无奈就像在黑暗中不到方向的旅人。
三、作者介绍: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关心民间疾苦,题材广泛,有讽喻诗、闲适诗等多种类型。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运用片段:
记得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的时候,正好是中秋节。我一个人坐在出租屋里,看着窗外的月亮,突然就理解了白居易写的“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我就给家里打电话说:“爸妈,我现在就像白居易写的那样,在外面看着月亮,特别想家。”我妈在电话那头说:“孩子,等有空了就回来。”那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思乡的滋味。
《中秋月》
原文: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一、衍生注释:
1. “银汉”指银河。
2. “玉盘”这里比喻月亮。
二、赏析:
苏轼的这首《中秋月》,开篇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暮云散去,清冷的月光洒下,银河静静流淌,月亮像玉盘一样皎洁。后两句则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样美好的夜晚不会常有,明年又不知道在哪里看月亮。短短四句诗,既写了景,又蕴含了深深的人生感慨,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在其中。
三、作者介绍:
苏轼前面已介绍过,他的文学才华在这首诗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运用片段:
去年中秋节,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在老家的院子里赏月。那晚的月亮特别美,我就想起了苏轼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我就跟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现在咱们一起看月亮真幸福,可是谁知道明年这个时候咱们还能不能这样一起看月亮呢。”爷爷笑着说:“傻孩子,想那么多干啥,现在好好看就行。”可我还是忍不住有点伤感,这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珍贵又短暂。
《月夜忆舍弟》
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衍生注释:
1. “戍鼓”指戍楼上的更鼓。
2. “露从今夜白”,这里的“白”是指白露,这一天是白露节。
二、赏析:
杜甫的这首诗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首联通过描写戍鼓和孤雁声,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这两句是千古名句,明明天下的月亮是一样的,可诗人却觉得故乡的月亮更明亮,这是一种深深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的眷恋。后面几句写兄弟分散,家书难达,战争未休,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伤的情绪。
三、作者介绍: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因为他的诗作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他的诗风沉郁顿挫,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四、运用片段:
我有个表哥去当兵了,有一年中秋节的时候,我看到月亮就想起了他。我对妈妈说:“妈妈,我现在有点理解杜甫写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了。表哥在部队,肯定也很想家。”妈妈说:“是啊,希望他在那边好好的。”那时候,我就希望战争永远不要发生,亲人都能团聚在一起,像杜甫诗里表达的那种对亲人的思念,真的很让人心疼。
《中秋对月》
原文: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一、衍生注释:
1. “秋三五”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2. “蟾盘”指月亮。
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中秋节的月亮。中秋夜天空无云,人们都看着那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诗的后两句很有深意,月亮一直照到天边尽头,没有只照一家一户,它是公平地照耀着世间万物的。这种描写既展现了月亮的无私,也有一种豁达的情怀在其中。
三、作者介绍:
曹松,晚唐诗人,他的诗风格清苦,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的身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