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写古诗
原文: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一、衍生注释:
“暮云收尽溢清寒”:傍晚的云彩散去,溢出清冷的寒意。
“银汉无声转玉盘”:银河悄然无声,月亮宛如白玉盘转动。
“此生此夜不长好”:我这一生能看到这样的好月,能有多少回呢?
“明月明年何处看”:明年的明月又会在哪里观赏呢?
二、赏析: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清寒之景,接着由景入情,感慨这美好的月夜难以长久。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美景难再的怅惘。全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将中秋月夜的独特氛围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完美融合。
三、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壮阔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篇。
四、运用片段:
中秋佳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我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不禁想起苏轼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美好的团聚时光,就像这中秋的明月一样,短暂而珍贵。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吗?
原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一、衍生注释:
“中庭地白树栖鸦”: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秋露无声无息地打湿了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今夜明月当空,人人都在仰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
二、赏析:
此诗意境清幽,前两句写景,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后两句抒情,从望月引出秋思,将情思表现得含蓄深沉。诗人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间秋思的遐想。
三、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善于以简洁的语言描绘生活场景,反映社会现实。
四、运用片段:
在异乡的我,独自漫步在街头。看着天上的明月,脑海中浮现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啊,在这团圆的时刻,我的思念又该飘向何方?难道只能在这月光下默默徘徊吗?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衍生注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苍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是什么年份。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又怕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出的寒冷。
写中秋的诗“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月下起舞,清影随人,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亮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二、赏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上阕望月问天,充满浪漫想象;下阕对月怀人,感慨人生的悲欢离合。整首词意境开阔,情感深沉,既有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又有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展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
的情怀。
三、作者介绍: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四、运用片段:
又到中秋,我和好友相聚。望着天上的明月,我们一起吟诵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想那些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虽然不能相聚,但我们共赏一轮明月,心中的思念也能通过这月光传递。这难道不是一种别样的温暖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