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科考
知识点1
“国际极地年”是一项国际南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活动,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世界气象组织主办,约50年举办一次,目前共举办了4次。第一次举办于1882年。1957年第三个“国际极地年”以地球物理为主,故又称为“国际地球物理年”。最近一次于2007年举办。其活动目的是将科学家在极地上各时间、地点的研究整合,并界定重要的项目分工,借以研究冰川消融、气候变迁及极地环境变化等议题,并向普通大众介绍极地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
知识点2
地球上热量的获取主要跟纬度有关。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少。南极洲的气温从南极点向四周温度越来越高,等温线呈同心圆状。
知识点3
学校的一角
极昼极夜是地球两极地区的自然现象,发生在北极圈66°34′N以内和南极圈66°34′S以内。
知识点4
南极和北极同为高纬度地区,北冰洋和南极洲的面积非常接近,同时这两者的地理形态也很相似。南极和北极在温度、矿藏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南极的平均气温要比北极低20℃左右。虽然全球变暖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南极海冰却没有像北极海冰那样显著减少。卫星遥感资料显示,1979~2007年南极海冰显示略微增加的长期变化趋势。
知识点5
大洋底层水的源地是南极大陆边缘的威德尔海、罗斯海,其次为北半球的北欧海与拉布拉多海等。普遍认为南极威德尔海是南极底层水的主要来源。在冬季冰盖下海水(盐度为34.6,温度为- 1.9℃)密度迅速增大,沿陆坡下沉到海底,一部分加入南极绕极流向东流,另一部分向北进入三大洋,主要沿洋盆西侧向北流动。在大西洋可达40°N,与北大西洋深层水相遇,由于南极底层水密度更大,继续潜入海底向北扩散。
知识点6
南极大陆以寒冷而闻名,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温度为- 25℃。同时南极大陆也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因而南极也被称为地球的“冷极”和“干极”。在南极陆架近岸区,水体的特点是低温、高盐。
知识点7
关于寒食节的诗句如何让狗狗不乱叫南极的深层水随着南极绕极流而环绕南极流动,常被称为绕极深层水,是南大洋体积最大的水团。在南极近岸区域,除了夏季表层水之外,绕极深层水的温度最高,核心温度在1.5℃~3℃之间。
知识点8
南极大陆冰有多种存在形式,主要的存在形式有冰盖、冰架、冰山和冰川等。冰架是陆地冰川流入海洋的部分,仅分布在南极、格陵兰和加拿大沿岸,其中尤以南极冰架的规模最大,从而成为南极特有的景观。南极大陆约44%的海岸连接有冰架,总面积达154万平方千米。按照冰架面积的大小排列,前三位是罗斯冰架、菲尔希纳-龙尼冰架和埃默里冰架。南极大陆95%的被陆地冰川所覆盖,最厚的地方超过4 800 m。冰盖的总体积约2 450万立方千米,占世界陆地冰量的90%,淡水总量的70%。冰雪的热传导性能和热容量都很低,六七月份南极大陆周边海域开始结冰,八九月份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南极大陆平均海拔超过2 000 m造成气温较低;南极洲冰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这些共同因素使得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在南极神秘的冰架之下,科学家搜集到众多海洋生物,同时发现了许多奇特的新物种。
知识点9
从科学考察角度看,南极有4个最有地理价值的点,即极点、冰点(即南极气温最低点)、磁点和高点。此前,美国在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罗斯的东方站位于冰点之上,磁点则是法国建造的
迪蒙迪维尔站。
知识点10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风暴最频繁的地区,被誉为“地球风都”,风速在100 km/h以上的大风在南极是经常可以遇到的,而东南极大陆沿海一带风力最强,风速可达40~50 m/s。因此,南极又被称为“风极”。位于南极的德雷克海峡风速经常会达到9~10级。
知识点11
受海岸线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南极绕极流的空间变化显著,最宽处超过2 500 km,最窄的地方在德雷克海峡,不到1 000 km。
知识点12
1768年,英国航海家库克率领团队开启了人类探索南方大陆的第一次远航。在之后的若干年中,库克船队多次进入南极圈。
知识点13
宝石公园挪威探险家阿蒙森率领探险队在1911年10月下旬出发前往南极点,于1911年12月14日胜利抵达南极点,在这里第一次留下了人类足迹。
知识点14
1961年6月23日生效的《南极条约》的宗旨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用于和平目的,不应该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目标。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以促进条约协商国及其他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合作。
1983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中国加入南极条约组织。1985年5月9日中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组织。
知识点15
南极洲至今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大大小小的科学考察站,它们成为人类留在南极的唯一永久性建筑。其中美国建造的麦克默多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知识点16
应澳大利亚南极局邀请,1980年1月6日由董兆乾、张青松组成的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小组赴南极澳大利亚凯西站,进行了为期47 d的科学考察、访问。
知识点17
1981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正式成立。
知识点18
中国成立了与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相对应的中国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统一协调全国的南极科学研究工作。
知识点19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活动于1984年11月20日开始实施,1985年4月10日结束,对南极半岛附近海域开展了多个学科的海洋综合考察,科考船的名字是“向阳红10”号。自那时起,中国每年组织一次南极考察。“向阳红10”号、“J121”号、“海洋4”号、“极地”号和“雪龙”号都到过南极。其中“向阳红10”号、“J121”号和“海洋4”号是没有抗冰能力的普通船,而“极地”号和“雪龙”号具有抗冰能力。“极地”号是1971年芬兰建造的一艘具有1A级抗冰能力的货船,中国于1985年购进并改装成南极科学考察运输船,从1986年开始承担中国的南极考察任务,共完成了6个南极航次,于1994年退役。“雪龙”号原系乌克兰赫尔松船厂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级破冰能力的破冰船,中国购进后,投资3 100万元改装成为南极科学考察运输船,于1994年代替“极地”号服役至今,已完成21个南极航次、6个北极航次。“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的唯一一艘具有破冰能力的大型科学考察船。“雪龙”号耐寒,能以1.5 kn航速连续冲破  1.2 m厚的冰层(含0.2 m雪)。“海洋4”号只执行过一次南极航行。
知识点20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中国在1986年6月举行的第19届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会议上被接纳为正式成员,参加了第19届以后的各届会议。
知识点21
1989年7月秦大河参加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科学考察,1990年3月3日抵达这次考察终点—苏联和平站,成为中国第一个横穿南极大陆的人。
知识点22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原名中国极地研究所,于1989年在上海浦东成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还是中国极地科学的信息中心,负责出版《极地研究》的中、英文杂志。
知识点23
中国在2002年7月承办了第27届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会议。
知识点24
冰穹A(Dome A),位置为80°22′51′′S,77°27′23′′E,距南极中山站1 250 km,气温- 31.5℃,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2005年1月9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成功到达了冰穹A的北高点,人类首次进入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
知识点25
建立在南极冰穹C(Dome Charlie)的康科迪亚站(Concordia Station)是法国和意大利联合建立并共同运行的考察站。
知识点26
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知识点27
父与子漫画图片1985年“向阳红10”号首次驶入南极圈。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的南设得兰岛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这也是中国在极地建成的第一个考察站。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有多个国家建立的考察站,其中最接近长城站的是智利的考察站,相距大约2 000 m。
知识点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