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方案(优秀3篇)
教师培训方案 篇一
    为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带头人,并能起到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我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一、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6 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9人。教职工队伍稳定,人心思进。但同时,存在着学科结构不合理,青年骨干教师支撑点少,尤其是教改科研意识较弱等问题。
    二、培养目标:
    通过2-3年的努力,培养一支由区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区骨干教师、及各类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三、主要举措:
    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着重学 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求青年骨干教师每月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
    2、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骨干教师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扶”成果,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3、“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更稳定、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青年教师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团总支书记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我校将坚持以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龙头,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让光福的孩子快乐成长起来。
    四、骨干教师培养:
    1、凡被评为本年度的骨干教师,实行公开。
    2、学校、个人制定本年度培养计划,并认真落实。
    3、学校创造条件为骨干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服务。
    4、要求骨干教师每人自订一份报刊杂志。
    5、每学期学校提出骨干教师到校外先进校学习、交流2-3天。
    6、每学年骨干教师组织公开课一节,每学年骨干教师撰写有价值的论文一篇,并在区级以上获奖。
    教师培训方案 篇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素质的高低。为确保我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现特制定《芝麻山中学教师培训工作制度》。
    一、教师培训的目标
    1、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
    3、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4、建立本校的教师培训及考评机制,使教师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教师培训的方式及要求
    1、常规教研活动
    (1)每学期邀请专家来校进行教育教学讲座,更新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每次活动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请假。
    (2)继续实行领导蹲点制度,加强教研活动管理力度。另外,落实好每次教研活动,抓好教研活动的“三落实”,即时间落实、内容落实、中心发言人落实。
    (3)加强对集体备课活动的督导力度,明确每次活动的内容。每月2次的活动内容分别为:
    ①备课、分析教材,组内交流教学反思,备课组长及时签字。
    ②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2、骨干教师培养
    发展教师特长,使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校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1)确定培养对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专家跟踪听课,提供外出听课、学习机会。
    (2)开展多种专业评比活动,对综合成绩优异者,优先推选参加省、市、县的各类教学竞赛。
    3、青年教师的培训
    继续开展“一帮一”的师徒结对活动。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
力。
    三、教师培训的具体措施
    1、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积极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各教研组要认真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明确组内各类学习、培训、研讨、评比的内容。各学科教师都要积极开展教学案例专题化的研究,按计划举行以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为模式的课改研讨活动,重视平时的资料建设工作,努力使教研活动系列化、专题化。
    2、听课评课。要求校长、副校长和主任听课3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20节以上,教师听课18节以上,听课教师要及时做好记录和评议,并及时向执教教师反馈情况,以便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积累教学经验,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记录教学的得失,不断改进教学。教学反思的数量要求——语文学科每月1篇;数学学科每月2篇,且每个单元有小结与教学质量分析(内容较少的单元可合并进行)。
    4、坚持校本培训,狠抓教师的自我培训,鼓励教师征订业务杂志,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电、加压”,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益。要求45岁以上教师会打字,能独立完成资料的上传;40岁以上的教师还要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和幻灯片的制作;35岁以下教师还要学会课件制作技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网上教研活动。
    6、继续组织老师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辅导、有检查,从而引导和督促每一位参训教师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积极上网交流,力争全校老师考核成绩达到优秀。
    7、组建骨干教师教学研究梯队。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他们可以作为教研活动的核心人物,承担起帮助和指导其他教师的任务,在校本教研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师培训方案 篇三
    为了使我校新上岗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逐步达到较好地掌握学科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熟练教学技能,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学习和科研能力。根据我校实际,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主要思路是:坚持一个“严”字——从严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评
    抓好二个“落实”——辅导(教师、计划、内容);考核(组织、条件、办法)。一、指导思想、目的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事业成功和发展为本。建设一支高素养,现代化,适应学校办学特,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新教师队伍,以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实施计划纲要
    (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为新上岗教师。
教师培训方案
    (二)对新教师培养按类别,定目标,分阶段进行。
    培养类别指三个方面:
    1、常规教学工作培训。
    2、班主任工作培训。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教学科研基础理论和实践培训。
    培养阶段及其目标
    1、常规教学工作培训,建立“一对一”帮带关系。
    2、班主任工作培训,建立“班主任结对”制度,全程参与学生管理。所有新任教师,任班主任者,接受被指定的有经验的班主任的帮带指导。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教育科研基础理论和实践培训。
    由学校教导处创建各种有利学习培训的条件和机会,营造学习和发展的宽松环境,组织相关的学习培训活动,推动和促进青年教师加强业务素养,专业水平,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学习与提高,结合教学过程,进行教改教研探索与实践。具体阶段和目标如下:
    第一步,入门阶段。
    (1)学上课,新教师要适应学科教学各项工作,掌握学校工作的一般规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初步掌握教学常规和教学基本功,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懂得课堂设计;能够调控课堂。
    (2)学习班主任的教育及管理工作。
    (3)能初步应用教育技术服务教学。
    第二步,
    (1)会上课。要对照落实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严格按教学规律办事,突出学科教学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掌握教学基本功。
    (2)可接任班主任工作。
    (3)在教学过程中,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理论服务和指导教学。
    第三步,
    (1)上好课。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大纲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在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补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研究课堂教学最优化,争创优质课,教学基本功全[]部达到合格。
    (2)胜任任何一个年级班主任工作。
    (3)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进行教改教研实践。
    (三)培养工作实施措施
    1、组建“一对一结对子”的帮带关系,落实教学工作培训。
    在学科教学中,由教导处指定一个同年级同科的老教师为指导教师,与一个新任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帮带关系。特殊情况下指定同科跨年级老教师为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要有多年教学经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责任感强。
    (2)指导教师要指导青年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解熟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进行教法的具体指导,全程指导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
    a、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总结的书写;
    b、备课及教案书写;
    c、作业批阅及学生学习评价;
    d、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说课、跟踪听课、评课);
    e、习题选编及命题制卷;
    f、了解学情及教学辅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