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二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健的词风。
2.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
3.欣赏苏词的语言特点,感受婉约与豪放的不同魅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用文学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2.难点:体会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
【学习方法】诵读  探究法
【知识链接】
1.婉约派词和豪放派:
婉约派——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豪放派——豪放,即豪放雄迈。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2.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
3. 、《定风波》的象征手法
作者借记叙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述了自己洒脱旷达的个性,更以此表现对自己遭受政治打击而无所畏惧的愤懑和故作旷达的思想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隐喻遭贬后泰然自若的情绪;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隐喻作者历经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因而晚境或尚平坦有望的社会人生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宠辱偕忘的超然心境。
晚会开场歌曲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诗词重在朗读,有感情朗读全词。再别康桥课件[朗读指导:《定风波》寓理于事,借景抒情,应读得舒缓自然,读出词人乐观、恬淡的心境。]
1.正音
吟啸(    )料峭(    )蓑衣(    )萧瑟(    )遂晴(   
2、字词释义
    已而:
    芒鞋:
    吟啸:
    料峭:
  *补充注释:
    竹杖芒鞋:是失意潦倒、穷困下贱的标志。骑“马”则是属于官运亨通的达官贵人之列。
    向来:刚才,方才之意。如“失向来之烟霞”
  3、自行翻译词前小序(在课本上做记录)。
  4、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读出节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课堂诵读赏析
1、自主诵读,把握节奏,了解大意。
2、小组诵读展示(诵读形式由小组自创)。
.合作探究:
1.解读小序、了解背景,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明确】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境(先雨后晴)、人物、事件、交代写作缘由。面包的家庭做法
2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
【明确】面对突然的变故,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的潇洒、平静、旷达、超脱。
3词的上阕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态度?
【明确】“莫听”  “何妨”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 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明确】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
顺境。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5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1 以小见大(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2、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总结 词中多次写到了雨。――首先写到大雨“穿林打叶”之雨(自然界的雨);然后写到了“一蓑烟雨”(人生中的风雨),最后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心灵天空无风无雨)。我们发现无论是自然风雨还是人生风雨,作者始终能无视风雨的存在,以一种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泰然处之。
十八重溪5.拓展延伸: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亲射虎,看孙郎:《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 ling属马和属马合不合)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是诗人以孙权自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郡太守,匈奴不敢进犯。后因报功状上多报了六颗首级,被削职判刑。冯唐指出文帝赏罚不当,文帝采纳了冯唐的意见,派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魏尚为
云中守。节,使者所持的用竹做成的符信。云中,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诗人以魏尚自比,是说,什么时候派人赦免我的过错,使我得到重用呢?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夏。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此词是作者对亡妻的悼念之作。苏轼的原配妻子王弗,性情温顺,善事翁姑,敏静而颇知诗书,对苏轼察言、知人都有很大帮助,婚后伉俪之情甚笃。不幸的是,她十六岁与苏轼结婚,27岁便于都城汴京溘然长逝。第二年六月,葬于眉州(今四川省眉山)。此后,诗人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北轩徙,居无定所,无法静下心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这首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所做,此时王弗已故去整整十年,诗人于正月二十日夜,与王弗梦中相逢,写下了这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词作。
1、这两首词的词牌是江城子,题目分别是密州出猎,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第一首词的上阕通过场景描写引用典故两种表现手法,描绘出太守率众会猎的壮阔宏
大场面;下阕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了形象的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自己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整首词着一字贯穿全文,意境壮伟,笔力雄豪,撼人心魄,大有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从词的风格上来讲,属豪放派。
3、第二首词从风格上讲当属婉约派。上片叙写现实,表达诗人对亡妻深沉的思念。下片记述梦境,小轩窗,正梳妆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妻子的形象,描绘出一帧窗前梳妆的日常生活图景,以此表达自己对昔日那种和睦融洽、幸福美满的夫妻生活的追忆和向往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框的组词,表达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深挚情感。最后三句,是诗人梦醒后的感慨,明月夜,短松冈,采用了移情入景,描绘出千里之外王弗墓地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清,哀伤的意境,蕴涵着夫妻之间无尽的哀伤和思念。
4、根据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风格,请从表现手法及意境营造、思想感情、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赏析这两首词,可简答,也可写成评论短文。
1思想感情方面
《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上阕描绘了太守会猎时千骑奔驰如潮、倾城围观如堵的壮阔场面,再现诗人聊发少年狂的情景。下阕写诗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他由打猎激发出来的
卫国杀敌的爱国热忱。情感基调激昂狂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是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悼亡词,表现了诗人对亡妻深势的怀念之情。感情深挚细腻,哀婉缠绵。
2表现手法及意境营造方面:
《江城子密州出猎》主要通过描绘阔大壮观的场面、刻画具体的人物形象、借助典故以及直抒胸臆等手法,营造出狂放豪迈的意境。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主要通过直接抒情、融情入景、摹写生活细节、白描等手法,渲染出一种凄清哀伤的意境。
3语言风格方面:
《江城子密州出猎》语言豪迈狂放、洒脱不羁,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又以凝练厚重的典故,使词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语言平淡朴实,处处如诉家常,字字吐自肺腑,自然而又极为觉悟,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二)苏轼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成为高考作文中出镜率最高的文人之一,学完了苏轼的人生故事和诗词你觉得他可以成为哪些话题作文中的素材?请举一个例子。你觉得还有哪些人物可以写入这一话题的作文中,请举一个例子。
六结语: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课外拓展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苏轼词二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