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及答案)100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刮目相看”“淡泊明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B.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据此,河阳可能位于黄河的南面。
C. 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 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体,如《史记》等。
【答案】
【解析】【分析】B项,中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不叫“阳”。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说》的作者韩愈,《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两人均是唐代人;《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两人都是北宋人。这四位我们熟悉的散文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 英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为线索,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丑恶形象。
D.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原指书籍,“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答案】
【解析】【分析】A.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范仲淹不是。
B.正确。
C. 法国作家莫泊桑。
D.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原指《尚书》,后泛指为书籍、文章等。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
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3.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①②④                       D. ⑤③①④②
【答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在平时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的常识进行积累,注意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了解常识,掌握常识。①句对应的是:清明节;②句对应的是:重阳节;③对应的是: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 ⑤对应的是:元宵节
故答案为:B
【点评】考生对传统的节日要知晓,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节日要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完成此题不难。
4.阅读下列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知道房间里有一个陌生人,他既不属于盖茨黑德府,又与里德太太没有任何关系,我感到说不出的宽慰和安心,深信自己得到了保护……我认识他,他是药剂师劳埃德先生。……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我的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简·爱》第三章)
劳埃德先生针对简爱给里德太太提出了什么建议?
【答案】 让简·爱离开里德太太家,送去到学校上学。 
【解析】【分析】阅读《简·爱》,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劳埃德先生针对简爱给里德太太提出了让简·爱离开里德太太家,送她去学校上学的建议。
故答案为:让简·爱离开里德太太家,送去到学校上学。
【点评】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5.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以及古诗各两个。   
(2)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宝马良驹。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 
①赤兔马:________      ②乌骓马:________
③的卢马:________      ④黄骠马:________
(3)“马”字演变的历程是(    ) 
A.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孙权劝学练习题C. 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
【答案】 (1)成语:①马到成功;②一马当先。 
谚语:①牛头不对马嘴。②人奔家乡马奔草。
古诗句: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吕布;项羽;刘备;秦琼
(3)A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示例如下,成语:①马到成功;②一马当先。谚语:①牛头不对马嘴。②人奔家乡马奔草。古诗句: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根据平时对名著的了解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首先,理清中国汉字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再仔细观察“马”字的字体,也符合这一顺序;因此本题选A。
【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谚语及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属于应用性默写,只要按照识记默写出相应的成语、句子,不出错字即可。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学习的知识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运用,这样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活学活用才是我们所提倡的。
6.填空。                                                             
(1)《我看》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________、翻译家。   
(2)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________!/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________。   
【答案】(1)穆旦;查良铮;诗人
(2)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解析】【分析】⑴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外国作家要注意国别。
⑵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枉然、谐奏”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⑴穆旦;查良铮;诗人
⑵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牢记并正确书写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作品、成就、作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⑵本题考查一般型默写。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句默写填空,背诵熟练准确,默写必须按照课本原句,不能写错别字,漏字。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在中国历史的苍穹中,大唐是极为璀璨的一颗明星。她            ,             ,           。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举行一场名为“大唐风华”的博物展,参观者(甲)(络绎不绝连绵不断)。此次展览的展品既有镂刻精巧的法门寺地宫珍宝,也有展现唐代风俗的壁上丹青,还有呈现胡风汉俗的三彩陶俑和多元共存的宗教文物……每一件展品无不(乙)(惟妙惟肖巧妙绝伦)。
    回望大唐,我们发现,那里不仅有催马战犹酣的潇洒英姿,持戈卫社稷的壮怀激烈,从业不倦dài的踏实勤勉;也有长安集市多喧xiāo的市井画面,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昂扬气象,汇集四方奇风异俗的博大胸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唐风华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那种乐观向上、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那种勇立潮头、敢于创造的奋进精神,那种融汇天下、择善而从的包容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突出特征。大唐风华不仅在过去对民族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在今天乃至未来也将发挥着重要的启迪和激励。